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外那些寒碜的市长

(2010-05-26 22:46:04)
标签:

杂谈

前几年,我曾接待过一个来自美国密苏里州(Missouri)的商务代表团,并计划了一场经贸会谈活动。带队的团长是这个州的商会会长,团员中大多是企业家,还有一个来自州府的市长。为了安排好会场主席台上的人员及排列顺序,我交代办事人员征询美方的意见。当看到美方的反馈意见时,我感到有些出乎意外,市长竟然排在后面,而且根本没有他在台上的位置。

利用会谈的间歇时间,我专门来到台下的市长面前和被冷落他聊了几句。市长先生十分坦然,他说市长就是为这些企业家和市民服务的,而且如果没有商会和这些企业家的支持,他是当不成市长的。因此,他任何时候都不能怠慢商会和企业家。我问他,美国市长都干些什么。他说:就是用好纳税人的钱,为纳税人服务,管好所在的城市的正常秩序,让居住在这里的人们生活得更好。

这又让我长了见识,因为,在我的印象中,在中国的领导体制中,市长是个十分重要而特别的角色。说他特别,是因为形式上没有那个市长不是经过同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而实际上市长的人选是早就内定了的,许多还是从其他地方空降而来,当地百姓对他知之甚少,多数也就是在代理市长期间或是当选市长以后在当地电视上见过面。说他重要,因为市长是一个城市的最高行政长官,在一个城市里,哪怕是县级市的市长,可以说都是当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角色。因此,不论是在哪种场合,只要有市长出面,总是前呼后拥,众星捧月,供奉唯恐不敬,招待只怕怠慢。和中国的市长相比,美国佬的市长的确当的有些寒碜。

然而,国外还有一些市长,就更不像市长了。不妨看看刊登在《决策与探索》中一篇短文介绍的市长。

挪威齐尔密市制订了一套市政改造方案。为了使这套方案得到全体市民的支持,月末的一天,市长罗勒斯比先生邀请了30位市民,到市政府商讨该方案。

应邀的30位市民代表按时坐到了市政府会议室的圆桌前, 罗勒斯比市长扼要地将这套方案的内容做了讲述。一位工作人员操作投影机,将图文并茂的市政改造方案图表投影至大屏幕上,另一位工作人员启动收录机,将每一位市民的发言如实记录下来,作为日后修改完善的参考依据。

市民代表一边全神贯注地看屏幕上的图表,一边依序发表各自的意见。而此时的市长罗勒斯比先生没有正襟危坐在台上,而是提着一只装满白开水的玻璃壶,微笑着在一旁走来走去,彬彬有礼地给每位市民的杯子里添加白开水。市长俨然成了一位服务生。

会议开完,送市民代表离开后,市长开始收拾会场。另两位工作人员忙着整理会议记录,一切都是这样自然。

在齐尔密市,在邀请市民参加的会议上,市长主动地担任提壶斟水的临时服务员,是一种约定俗成之举。为什么不使用专门的会务服务员呢?原来,齐尔密市市政府年度预算里,根本就没有编制这项开支。

而且,在市长的角度看来,这些市民受邀而来,是为了帮我把分内工作尽可能做得更周全一些,那么,为他们做些服务工作也是应该的。 这位挪威的提壶斟水的市长,让国人看来,是不是很够另类的。

这事儿要是放在中国,就完全是另外的样子。无论是研讨会,论证、听证会,甚至是一些专业性很强的学术类的会议,市长搞懂没搞懂没关系,只要是他到会,就是对会议的关心,对与会人员的极大鼓舞,对各项工作的极大支持。市长总要坐在主席台上前排首席的位置上,或是在前面做导向性发言为会议定调,或是会后总结性讲话为会议拍板。有时候市长也会说些“给大家汇报一下工作”之类的话,但是,谁都知道那是一种谦虚,实际上市长的每一句话都是要当成指示来学习的,讨论时就要比照葫芦画瓢,既不能跑题,也不能走样。有谁见过会议上市长给参会的群众提壶续水的。

看了这些,我有些纳闷儿,外国的市长怎么就这么寒碜。我曾看过一些资料介绍,还有些市长是不从市政领取工资或津贴的,好像有个人在当选市长前,是个烟囱清扫工,被选上市长后没有额外津贴,仍然要靠清扫烟囱挣工钱。这在中国就太不可思议了,中国自古就有“千里做官,为了吃穿”的说法,连吃穿都不保的市长,竟然还有人竞选,而且美滋滋的干着,真想不通究竟他们图个什么。我们常常进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也常说“领导就是服务”,而说到底服务的方式还是“领导”。全不像外国市长那样,服务就是服务,没有一点领导的样子,甚至不计报酬。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们也能出现由百姓直选的市长,成为真正的公仆,也能傻乎乎的真的为百姓服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