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印象
(2010-05-06 12:42:49)
标签:
杂谈 |
前不久,郑州会展中心举办了“活力澳门”展,看过展览,写过一篇对于展会的感言。自那以后,脑海中不时浮现出路径澳门时留下的印记,于是就又想写些东西。
我去过澳门,还是八年前的一次转机途经,在澳门住了一晚上,第二天就离开了,在那里走动的时间满打满算也只有大半天。虽然是走马观花,但也留下了一些印象。
澳门是一些不大的岛屿,我们几个人步行一天就在主岛上转了个遍,基本上把该看的主要景点都看完了,当然,不包括新开辟的几处外岛。澳门真正引人入胜的景点不是很多,标志性的建筑就是大三巴,是澳门最具代表性的名胜古迹。其实就是1580年竣工的圣保禄大教堂的前壁。教堂屡建屡毁,第三次修建是由意大利籍耶稣会会士斯皮诺拉神父设计,1602年奠基,1635年建成,是当时远东最大的天主教石建教堂。之后于1835年再次惨遭大火焚毁,仅遗教堂前的68级石阶及花岗石建成的前壁,因貌似中国牌坊而得名。大三巴牌坊上各种雕像栩栩如生,既保留传统,更有创新;既展现了欧陆建筑风格,又继承了东方文化传统,体现着中西文化结合的特色,堪称“立体的圣经”,是远东著名的石雕宗教建筑。游客都要到此一游并摄影留念,我们也没例外。只是要想在这里照上一张纯粹的单身像是非常不容易的,终日里游人如鲫,往来不断,能在选好的角度,找到个立足之地已经是相当不错了,照片上总是一群人的合影,能把自己突显出来,就算是成功照。大三巴的后面是一个小型的展馆,里面的展品介绍了圣保禄大教堂当年的历史状况。
沿教堂前的68级石阶下去,前行不远就是澳门一日游彩页中常提到的议事亭前地。其实就是一个小广场,整个广场路面由碎石子铺就,组成波浪形的图案,一直延伸到圣母玫瑰堂和大三巴牌坊前。广场中央有一喷泉,广场四周的建筑物(旅游局、邮政局和仁慈堂等)属典型的欧陆建筑风格,充满异国风情。
澳门的另一去处就是俗称澳门大炮台的圣保禄炮台或中央炮台,因其坐落在大三巴牌坊侧,又称大三巴炮台。大炮台建于公元1616年明神宗年间,本属教会所有,为保护圣保禄教堂内的教士而兴建,用以防范海盗,后转为军事设施区。炮台四周均置有巨型铜炮,从口径看在当时也属于大威力的火炮,现今古炮虽已失去军事作用,却成为澳门的古旧文物和历史见证。在炮台入口处前的石雕,记录了此座炮台抗御外敌的战绩。大炮台四周景观优美,可俯瞰全澳景色,更可远眺珠江口及拱北一带的风光。我们去那天,巧遇有老师带着小学生结队来此参观,颇有点像是内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味道。
再一去处就是妈阁庙,俗称天后庙,是澳门三大禅院中最古者,存在至今已逾五百年,妈阁庙枕山临海,倚崖而建,周围古木参天,风光绮丽,是许多旅游者必到之地。庙内主要供奉道教女仙妈祖,又称天后娘娘、天妃娘娘,人称其能预言吉凶,常于海上帮助商人和渔人化险为夷,消灾解难。因而每天都有大批的信男信女们到庙中焚香礼拜,香火十分旺盛。香客游客交织一起、川流不息。也是澳门最著名的名胜古迹之一。
到了澳门还有一处地方,就在距离妈阁庙不远处。虽不是景点,但也很有看头值得一看,那就是成立于1987年的“澳门海事博物馆”,博物馆展览大楼里分设了:中国南部的捕鱼方法和传统渔船;科学技术和交通工具;葡国和中国的海事历史等主题展区,通过这些主题,介绍澳门地区的主要海事活动。里面的实物展览不仅有中国龙舟,也有古老的葡式三桅船。还有录像分别介绍了葡萄牙人达•伽马开辟通往印度航路的艰难历程和郑和七下西洋对航海事业做出的贡献。
要登高望远,则可以上东望洋或是西望洋山。我们那天是上了两次山,但由于一入澳门就没了方向感,也记不清哪是东望洋山哪是西望洋山。只记得山顶山有教堂,雕刻精细,巍峨壮观。站在山顶,可纵览海光山色,遥望澳凼大桥飞渡两岸,海岸别墅风格种种,不愧为澳门观景最佳处。我们去时就看到一位老兄端着一架相机趴在地上,聚精会神的等待着抓拍最好的时机。
要说澳门最大的特色还属它那闻名遐迩的博彩业。澳门被称为世界四大赌城之一,博彩业又被特区政府定为澳门经济的龙头产业,尤其是葡京赌场更是一台分秒不停运转着的印钞机。不论是顾客人数还是收入,都雄居世界所有赌场之首。要了解澳门,就要了解澳门的博彩业。而欲了解澳门的博彩业,又非一日之功。无论是将其作为一个庞大的产业来分析,还是视其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现象来研究,它都是一个未解之谜。葡京赌场那如同鸟笼子般的独特建筑,不仅成为澳门一大景观,每天吸引着千千万万名国内外游客,更像一扇解读澳门的窗口,吸引着一些对澳门感兴趣的中外人士总想进去看个究竟。那次既然到了澳门自然也没有放过进去瞄上一眼的机会,吃过晚饭几个人便匆匆地赶到普京大酒店。到后才知道不能带包进入,我囊中羞涩,也没有多大兴趣,就承担起了看包的任务。趁他们进去参观的时间,我在酒店大厅的商场里转了个遍,东西不少,也多是精品,但并没有勾起我的购物欲,因为实在是买不起,只能饱饱眼福罢了。他们也很快就出来了,估计是都没有出手,凭各位手中的那点钱,在这里是绝对玩不起的。
那次到澳门其实就是匆匆地一个照面,对于澳门的风情民俗,澳门的文化特色可以说根本无从了解,除了吃了两顿有点特色的小吃,没觉得有什么可买的,也没有时间去逛逛商店。其他还有些景点在我看来都很一般,说实话澳门的景点确实有限,购物也远不如香港。
当我们沿着一条小路走上西望洋山(也可能是东望洋山)时,坡道上有人追着我们兜售劳莱士手表,当然是假冒的仿制品,外观看去还挺逼真。最初开价300元人民币 很快就降到200 ,150 ,最后说出100元一块的低价,纠缠多时,见我们实在没有购买的意思才十分不高兴的转身离去。回来后有人告诉我说应该买一块,尽管是假劳莱士表,但机芯还是手表机芯,戴在手上还挺能糊弄一阵。我也见到单位有人戴这种表,平常看个钟点也还可以,只是作为经常露脸的人物,带个假东西总是不好。
还是那天,从山上下来,天色已晚。我们一行几人路过一处楼门口时,听到几位站在门前的女孩子好似自言自语又像是打招呼的反复说着一句话,“打炮不打,可以打炮。”说的是很标准的普通话,声音不大,也没有特别的表示,但显然是在招呼我们。“什么打炮?”一个同伴儿想凑到跟前询问,被我出手拦住,“走吧,别问啦,不是你能去的地方。”其他人也应声嬉笑起来,搞得那位同伴儿很不好意思,像是突然明白过来,忙转身随我们紧走几步,听见身后的姑娘嘟囔了几句,但不是普通话没有听懂,我们自顾扬长而去,留下一串嘻嘻哈哈的笑声。
那次澳门行,我只在大炮台附近的小卖部买了一张明信片,填上儿子国内学校的地址随机发了出去,还顺便换了几个硬币留作纪念。后来,儿子收到了来自澳门的明信片,在同学们面前自然是炫耀了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