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奢谈“高度重视”
(2010-03-29 09:16:10)
标签:
杂谈 |
26号的大河报登载了两个消息。
一个是大河报24日报道的郑州市二七区法院和中原区法院打嘴仗,导致当事人奔波半年难以讨回应得的16776元赔偿款。据说是两家“法院领导看到报道后,对这件事情高度重视”。中原区法院已于报道当天“下午3时许根据二七区法院提供的账号,将当事人应得的赔偿款划拨到二七区法院的账户上”。二七区法院反馈的消息说,“两家法院平时缺乏及时沟通,都站在各自的角度严把财务关,没想到会给当事人带来麻烦。他们将邀请当事人李国飞依法办理相关手续,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估计李国飞26日上午就能领回赔偿金”。当事人奔波半年难以讨回应得赔偿款一事取得突破性进展。
另外一个消息是新华社“新华视点”专栏3月21日发表的《杭州为何频繁出现“超低价”商品房交易?》一稿透漏,仅3月8日至14日杭州就有74套商品房大幅低于市场均价成交,其中个别楼盘实际成交均价竟只有市场价格的三分之一。此事引起社会强烈反响。看到新华社的报道后,杭州市纪委高度关注,已责成杭州市房管局对“超低价卖房”所涉及的人员和房地产公司的情况作进一步的了解核实。如果发现有涉及党员干部违法违纪的问题,将予以严肃处理。杭州市检察院也表示,对此次杭州部分开发商“低价卖房”,检察机关已在重点关注。
一天两条好消息,却是让人高兴不起来,笔者就不明白,前一件事情能拖半年之久,两个法院各执己见将当事人推来推去,好像都有道理,却完全无视给当事人带来了多少麻烦。后一件事已是在当地“频繁出现”,且已纷纷扬扬“引起社会强烈反响”。但在新华社报道以前,无论是当地纪委或是检查机关好像都熟视无睹,麻木不仁,全无作为。两件事的一个共同点都是在媒体曝光后才引起领导的“高度重视”。前者迎刃而解,当事人终于拿到应得的赔款;后者虽然尚无结果,但总算是已经被纪委和检察院列为“高度关注”和“重点关注”,相信不久就会给大家一个明确交代。如此看来,事情并不复杂,也不难解决,可是为什么此前却没有领导重视呢?
近些年,报上不断看到此类报道,几乎都是一些长期无人出面解决的事情,一经媒体报道便立马得到解决。于是便形成了一种社会现象,百姓有事就找媒体而不找政府,不少市长电话成了摆设,那句当初叫的震天响的“12345,有事找政府”的公示语成了对当今不少地方政府部门工作的一种讽刺。在这种情况下,我真不知道某些领导怎么好意思还奢谈“重视”,甚至还常常冠以“高度”二字,难道就不怕让百姓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