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厅里拍婚纱照
(2010-03-19 08:55:27)
标签:
杂谈 |
前年,应美国旧金山市政府的邀请,我曾到美国访问。作为对旧金山市政府的回访,到达旧金山的当天我们就拜访了市政府。
旧金山市政府的大楼坐落在一条不宽的马路边上,路的对面是个大广场,有开阔的草坪,可以停车,有些人在休闲散步。我们去的那天街上没有多少人,市政厅门前及对面的广场都显得十分清静。市政厅没有围墙,楼门直接对着马路。下车后,穿过马路,上几个台阶就进入了这座政府大楼。大楼的门厅里设有一套安检装置,有一个警察摸样的人守在那里,进入大楼的人要把随身携带的提袋、相机等通过安检,就像国内火车站候车厅门前的行包安检一样,没有看到其他的警察和门卫。据带路的人介绍,办理公务者需和受访人员预约,事前再通报一下就可以了,并没有繁杂的手续,也没有更多的戒备。911后,美国加强各地政府建筑物的安全防护,均在接待游客参观的地方加设了金属探测门和象旧金山行政厅一样的手提行李软X光机。游客通过检查后依然可以在市政厅的走廊等公共区域和一些陈列室参观。
我们应当属于远道而来的异国客人,而且是回访。若按国内的礼仪,至少应该像我们接待他们一样,有对等官员迎到门外。然而,尽管是事先有约,对方也并没有安排迎接,只是在我们进入大厅以后,才有一位工作人员摸样的女士从楼上走下来,问清我们的身份,告诉我们:领导在上面等我们,然后就把我们领入一间不大的会议室等侯。说会议室不大,是因为它看上去只有二十几平米,中间一张大桌,桌子周边放了一些椅子。我们七八个人一进去就把空间填满了。
等了一会,该市主管贸易的官员从外面进来,大家围桌而坐,在简单几句问候以后,谈话便直奔主题。我们介绍了代表团的成员和来访的目的,对方介绍了旧金山市的大概情况。然后还特意向我们介绍了国内团组访问该市时赠送的部分礼品。这时我们才注意到紧贴房间的两面墙立着的几个木柜子里陈列着一些物品,由于室内光线的缘故,只有凑近些,才看清其中不少是来自中国的物品,也就是他所说的赠品,据他介绍,有些还是国家级代表团赠送的。我们随身带的是河南的特产——麦秸画,对方看得十分仔细,我问他看出是什么材质没有,他摇摇头但显然很感兴趣。当我通过翻译告诉他这是用小麦的秸秆制成的时,他表露出夸张的吃惊神色,并说:还以为是金箔做的呢。尽管我揣摩他的这种美誉多半是出于礼貌,但已经使得随团的各位感受到了一份自豪。
会谈快要结束时,我顺便问起已经在河南被炒的纷纷扬扬的加州工业园的事情,他十分礼貌但也十分明确的告诉我们:不了解这件事,可能是一些华人企业家干的,政府不会过问。这和我们国内政府对于一些企业的投资行为深入介入的情况,大相径庭。
结束会谈,走出会议室看到大厅里一群人来来往往,气氛热闹,从一位女士披着的婚纱可以看出是一对新人刚刚拍完婚纱照。对此,我们感到不可思议,要知道这可是市政厅呀。引导我们拜访的一位当地华侨对我们讲,除了个别的特殊情况外,基本上美国各地的市政厅均开放给游客参观。政府花的是纳税人的钱,纳税人当然随时可以进来。只要注意不影响工作人员的工作,参观,照相,甚至是在里面举办婚礼,旁听一些会议,都完全没有障碍。
这又是和我们完全不同,我们的各级政府,大都把自己围在一个围墙里面,不仅院门外有武警站岗,大楼门口还有武警守卫。除非大楼内的工作人员,外来人员即便是为了正常工作,也需要层层登记、验证才能进入,普通百姓更是被严严实实的隔在大门以外。这可能是我们的国情吧。
那位负责人把我们送到门口,大家在台阶上合影照相,握手告别。当我们乘车离去时,后头再看看那座路边上的建筑,我竟然迸出了一丝怀疑,那个随意进出的地方是市政大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