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丛中笑
丛中笑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1,208
  • 关注人气:3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儿行千里母担忧

(2009-12-25 08:12:49)
标签:

杂谈

    今天是平安夜,又想起了远在万里之外的儿子,借此网络送一个祝福,道一句平安。

自从儿子出国工作,老伴就多了一件事,就是每天的叨叨。好在有了QQ,而且又装上了视频,于是,她每天必然要上网,等待儿子在网上出现。由于时差,这里是白天,那边是晚上,你在家没事,儿子却要上班,总不能整天上网QQ,因此碰上一次也不容易。好容易儿子出现了,她又没有多少话,总是那老三句,吃的怎样?睡得怎样?习惯了吗?儿子都被问的烦烦的,常常用“嗯”、“哦”或是“啊”几个单字来应付她。有时候连我都看不惯了,就发邮件批评几句,儿子才稍稍好一点,老伴儿却仍然是一副不厌其烦的样子,照样天天等着和儿子在网上对话。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尤其是母亲那颗心。

由此,我想到了自己的母亲,想到当年我因下乡而第一次离家时,母亲对我的牵挂。

我插队下乡的地点在信阳,是一个离开公路和县城近三十里的村子。那时还没有村村通的柏油路,也没有公交汽车。大队有几台胶轮拖拉机,碰上拖拉机进县城拉农用资料时村民们才可以顺顺路。

那是在我下乡的第二年开春,在屋里窝了一冬的我们就想到县城去散散心,顺便也打打牙祭,开开荤。雪是化了,天也晴了,但土路上到处是泥泞,布满了被拖拉机轧出的水坑。在县城里转了几圈我就往回走,路上碰到赶晚集的几个老乡,告诉我,“你爸爸妈妈来啦,快回去吧。”我听了先是一惊,怎么可能呢?从郑州到这里,要乘火车转汽车,又要步行几十里的泥水路,他们是怎么来的,事前没有一点消息。看着老乡一脸的实诚,我才相信是真的,便急忙往村里赶。一进村就看到我们住房门口围了不少人,有人赶前几步抢上来对我说:可回来啦,咋就没有碰上你爸妈呢。

两位老人出现在我的面前,满腿的泥巴,一脸的疲惫。想象得出,他们一定是乘火车到信阳在车站上捱了一夜,搭上一早的长途汽车,又走了几十里的泥水路没有停歇的赶到村里。这样一趟下来,就是年轻人也会筋疲力尽,何况两个六七十岁的老人。我家是湖南人,父母满口终生未变的湘音,说出话来许多河南人都难以听懂,我真不知道他们是如何问的路。听父亲讲,妈妈一进县城就向遇到的人说出我的名字打听我的住处。在妈妈眼里,儿子总是好样的,好像无论到哪儿都会很有名气,别人都会知道。最后他们硬是凭着我给家里的一个信封找到了村里,真是痴心的父母啊。把他们迎进屋里,我已是热泪盈眶,在相亲们面前我强忍着才没有让泪水落下来。其实,不要说当时眼见那情那景,就是四十年后的今天,此时此刻运笔至此我都禁不住眼眶中的泪水。

我是和母亲吵了一架离开家的。那时,大哥进了五七干校,大妹下到了灵宝乡里。母亲不想让我再下乡,偷偷找过学校,还去父亲工作的旅店找领导,想要求让我接父亲的班。一个贫民家庭,一对无职无位的平头百姓,求人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又赶上我当时站错了队,成了所谓的保皇派,只有下乡一条路可走,况且我还不想接父亲的班,去求人当个小旅店的服务员。于是,不顾母亲希望我再等几天的意愿,我坚持要和大队人马一起走,就和母亲一番争吵,毅然决然的离家而去。

晚上,村里人走了,我才问父母怎么突然来了,事前也不写封信。父亲的一番话让我终身难忘,他说其实很简单,就是头一天晚上妈妈做了一个梦,梦见我住的土坯房子塌了,于是第二天说什么也要赶到村子里看看。父亲扭不过她,只好立马买票上路,就这样急急忙忙赶来啦。啊,我的亲娘啊。儿子我该怎么说呢。我想说不该和妈妈争吵,我想说请爸妈放心,我还想为他们不顾一切的冲动说上几句责备的话。然而,除了眼眶中已经留不住的泪水和满怀的酸痛,我已是欲言无语。爸爸妈妈看我住的还可以,村里老乡也还热心,又不放心郑州的家,就只在村里住了两天,便匆匆离去。

俗话说:养儿方知父母恩。今天,我们也已为人父母,才更加深刻的领会了这句话的内涵。转眼四十多年过去了,父母都早已不在人世,已不能再给父母以任何报答,只能遥祝天国的父母平安。真希望今天的孩子们能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

              20091224日(星期四)平安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