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化学者李振杰先生简历

(2023-12-28 21:44:01)

  文化学者李振杰先生简历

李振杰先生近照
.

文化学者李振杰先生简历

李振杰,北京语言大学教授。19377月生,徐州铜山区伊庄镇人。196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被国家教育部选为“出国预备师资”到北京外国语学院(现北京外国语大学)进修英语,1965年到北京语言学院(现北京语言大学)从事国际汉语教学工作。先后被国家派往尼泊尔国际语言学校、澳大利亚蒙纳西大学和麦夸瑞大学、英国中伦敦百科大学、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泰国博仁大学和东方大学教授汉语。曾任北京语言大学来华留学生二系系主任、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学院副院长。1997年退休。主要著作有《老舍在伦敦》《先秦两汉人物故事》《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读》《徐州历代诗鈔》(上下册)《吕梁集》等。主编《汉语新词词典》《英文详解汉语新词语词典》《汉日新词词典》以及《当代中国话题》等教材十多部。

.

文化学者李振杰先生简历
左起:李含奎  孔伯祥  李振杰

文化学者李振杰先生简历

文化学者李振杰先生简历
左起:李振杰  赵明奇
文化学者李振杰先生简历

文化学者李振杰先生简历

文化学者李振杰先生简历

文化学者李振杰先生简历

诗人、学者黄新铭先生

李振杰

我认识黄新铭先生是在一次学术会上,那是20173月25日徐州举办“彭城诗派”讨论会,我应邀出席。之前已闻先生的大名,知道他在徐州文化界享有盛名,是徐州诗词界的领军人物。这次见面知道他是徐州铜山区人,我的老家也在铜山区,算是乡友了。此后,他每有新书出版都寄给我,我回徐州也都去拜访他。黄先生大我三岁,算是同时代的人,谈起徐州过往的人、事,谈起学术问题都有共同语言。黄先生学识深厚,交游广,他的诗、散文、书法都很有成就。对地方的文化社团、刊物及各种活动黄先生都积极参与,予以支持。他才华横溢,精力旺盛,80多岁记忆力仍如青年。记得在一次餐桌上他即兴在一片纸上一字不漏地写出某人的一幅为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作的得奖对联,共二十多个字,瞬间写出;提起某人某首诗他都能脱口而出。

黄先生的诗不拘一格,有律诗五言、七言,词、散曲;他还擅长撰写楹联。他的不少诗篇被登在国内外的刊物上。多位专家学者读了他的诗都表示赞赏,王力教授称赞他的七律诗《忆雾中旅汴兼怀少奇同志》:“写得不错,很有诗意,我还以为是老年人作的呢。”那首脍炙人口的七绝《离京南下途中口占》在社会上广为传颂,有的予以谱曲歌唱。七绝《农村即景乔迁》获得全国首届诗词大赛佳作奖。

黄先生不仅创作出一批优秀的诗篇,还致力于古典诗歌的研究,出版了《律诗教程》《徐州史诗》《诗词曲联写作技巧谈》等著作。他在徐州老年大学等单位讲授古典诗词,持续二十多年,向学员传授诗词知识和写作方法,为社会培养出一批诗词写家,目前活跃在国内和徐州文化界的李啸洪、张宏生、魏新建、孔伯祥、李伯云等人都是他的诗友

黄先生的散文朴实无华,内容丰富多彩。在他的笔下有老一代革命干部、专家、教授、留学生,有石匠、厨师、保姆,有在改革大潮中创业的青年、新一代农和下乡知青、下放干部等。写这些人如同讲故事,娓娓道来,没有煽情,但充满人情味,写出的人物都有血有肉,有情有义,感人至深。这些人都生活在特定的社会环境里,通过他们展现出当代社会的纷纷扰扰。这是时代的记录,后人读这些作品对今日的社会能看到更多生动、真实的画面,这是正史上难以看到的。

黄先生非常重视地方历史的研究,经过实地调查和对当事人的采访,记下很多珍贵的史料。他的那篇《胡大勋小传》写的非常精彩,通过人物自己的话语或人物的衣着、形貌等细节描写,凸显出一个革命者的高尚情操。读了这篇传记好像看到司马迁《史记•列传》中的人物。

黄先生是一位非常勤奋的学者,做学术研究不是足不出户坐在书斋里,而是走出去进行实地考察,或走访专家学者。他先后结识了一批学术界的泰斗,如北大的王力、王瑶、任继愈教授,复旦的苏步青、黄润苏教授以及翻译家曹靖华等,有的是登门拜访,有的是书信求教。他研究白居易,对诗人早年生活环境做了深入的调查,多次赴安徽符离地区深山里实地考察,找到诗人的故居遗址和一些诗作的背景。更值得重视的是他经过反复考察探究,认定白居易写的“朱陈村”即今宿州市埇桥区夹沟镇的草场村,这个千古疑悬得到了解决,对白居易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

在研究古典诗歌的同时,黄先生还研究我国的武术史。他不畏寒暑,奔走全国各地,遍访武术各派的代表人物,撰写出武术史的文章二十余篇,发表在国内外的刊物上。

人到中年,黄先生胸怀壮志,又从零开始学习日语,结识日本学者,研究日本诗歌,撰写若干篇论文,并编辑出版了《日本历代名家七绝百首注》,受到到中日学者的好评,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贡献。

古城徐州有几千年的历史,文化遗产非常丰厚,必然会孕育出才华出众的人物,历代都有。记得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民间传说江苏有四大才子,我们徐州的郭影秋先生就名列其中。先生是一位革命家,也是一位令人敬仰的诗人、学者。“文革”中被抄家,他的诗被抄出当作“黑诗”批判,但当人们读了他的诗词后,都被吸引住了,他那一篇篇优美的诗词一时传遍京城,被人传抄背诵。他的《李定国纪年》是一部学术力作,我的老师史传文学专家朱东润先生曾在课堂上向我们称赞、推荐这本书。回忆起这些,只想说明徐州的确是“代有才人出”。纵观黄新铭先生的诗词和学术著作,精而且广,到目前为止他出版的专集已达50多部,主编的书籍有10多种,可谓著作等身。他的成就,他对文化事业的贡献,得到社会的嘉奖,被当地评为“十大暖心人物”和“江苏省百家优秀文化老人”。这不是我们徐州的又一位才子吗!

                                     20231223日            

.

文化学者李振杰先生简历
左起:李振杰  李含奎

.

  徐州文化史

李振杰

徐州有了第一部自己的“文化史”,江苏师范大学教授赵明奇先生主编的《江苏地方文化史•徐州卷》已正式面世,对徐州来说这是一件值得庆贺的喜事。作为九州之一的徐州,历史悠久,具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在我们中华民族正处于伟大的复兴盛世,总结、研究这些遗产是刻不容缓的。笔者拿到这本书后,急不可待通读一遍,收益很大;书的内容丰富多彩,论述精确,读之爱不释卷。本书分为绪论、上编、下编三大部分。绪论部分又分三节:行政建置沿革与地理环境、文化生成与演进、文化特点与影响。徐州的历史文化特色被概括为:大气雄风,敢作敢为;有情有义,诚实守信;兼容并蓄,风化多元。上编论述徐州文化的发展历程,共七章,每章分若干小节。从史前到民国时期长达几千年文化的发展演变本编作了全面论述。下编为“徐州文化的地域特色”,共八章,包括汉文化、军事文化、运河文化、文学创作、艺术创作、教育文化、方言文化、民俗文化等。每章又分若干小节,分别进行深入、详尽的论述。书后还有《徐州文化大事记》。

编写《徐州文化史》可说是一项巨大的文化工程,涉及的时、空及面都非常繁杂,没有一批为此而付出大量辛劳的专家学者是很难完成的。从“徐州”之名的出现到现在,大约有4000多年,要把这几千年每个时期的文化演变都梳理清楚,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徐州的地理空间包括今苏北大部分及山东、河南、安徽的部分地区,在历史上疆域经常随政治格局的变化而有盈缩,一般读者很难搞清楚,本书对此条分缕析,让人一目了然。

本书对徐州文化兼容并蓄的特点给与详细的论述。徐州地处中原、齐鲁、江淮之交,陆路、水运四通八达,长期的战乱和经贸往来,使四周地方文化在这里得到融合。如晋、楚彭城之战,涉及到中原、齐鲁、吴越、荆楚等各方,通过战争这些地域的文化都融入了徐州的地方文化。但徐州文化的重心仍固定在汉文化上。本书突出徐州汉文化的特色,并给与很高的评价:“徐州历史上的汉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以时代为标志的个体组成单位,而徐州人开创的汉朝文化以后成为中国文化的核心,对中华整体文化产生了极其巨大的影响。”(见本书《结语》)

本书在论述中引用了很多生动、有血有肉的材料,如人物有项羽、刘邦、樊哙、周勃父子、刘裕等;典故成语如:约法三章、鸿门宴、萧规曹随、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四面楚歌等,对这些读者都耳熟能详。方言民俗方面记述了更多鲜活的事物,如日常生活中的用语:攮子、秫秸、笆斗、折子、马杌、草鸡、草驴、叫驴、楝喳子、黄儿黄儿、恣儿;饮食方面有被称为“徐州三汤”的sha汤、辣汤、丸子汤及烙馍、蛙鱼儿、喝饼等,点心有羊角蜜。此外还有很多服饰,礼俗方面的记述。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读了感到格外亲切,有些用语或习俗已经过时了,但却勾起人们对往日的回忆。本书好比是一本“徐州文化百科全书”,内容丰富多彩,你所需要的都可以从中找到。《徐州文化史》不仅学术价值很高,可读性也很强。作为徐州人,都应该读读这本书,以增加对自己家乡的了解。                                               

2023116        

.

文化学者李振杰先生简历

文化学者李振杰先生简历

走进孔伯祥

李振杰

十年前到徐州结识了孔伯祥先生,之前素不相识,初次相会却一见如故。他热情地接待我,帮助我,有求必应,真像一位老朋友。此后每次到徐州都要去拜访他,有事即向他求助。我知道他在徐州文化界享有盛名,会舞蹈,会写诗词楹联,会书法。他交游广,朋友很多,每天都为社会公益事业而奔忙,称他是一位社会活动家也不为过。今年十月我又到徐州拜访他,五年不见,他依然那样忙,为他人,为社会,为徐州的文化事业。他送我新出版的两本书:《孔伯祥诗词文联集》和《赠伯祥诗书画选》。看了这两本书对他有了更多的了解。

伯祥先生退休后即开始对人生的第二春进行规划,他要把后半生活得更加精彩,活得有滋有味。他开始学习舞蹈,很快就熟练掌握多种舞蹈技巧,并开办舞蹈班,传授舞蹈艺术,活耀人们的生活。他那优美的舞姿吸引了很多粉丝。他著书立说,阐述舞蹈的内涵,总结学习舞蹈的要领,出版了《摩登舞应知应会500题》《舞逸集》。他去老年大学跟黄新铭先生学习写诗词。他学习特别刻苦,领悟性高,并积极创作,很快掌握了诗作的技巧,不到三年就出版了个人诗集。他以诗词作日记,每天一首或几首。他创作的诗词和楹联是大量的,到目前已经出版了三本诗集。他思维敏捷,勤奋刻苦,心有所感,即出口成篇,这说明他具有深厚的知识功底和深邃锐敏的洞察力。

伯祥先生热心于各项社会活动,先后成立或协助成立的诗社、艺社、书画院等民间文化社团组织有几十家,主编各类书籍、报刊几十种。他在徐州文化界有很高的知名度,人们尊敬他,信任他,有几十家文化社团组织请他担任领导、顾问,他义不容辞,甘愿为他人尽心尽力。他忙,的确很忙,要搞自己的创作,又有那么多的社会活动。在他身上好像有一股永远用不完的力量,不断地奔跑,向前冲去。他像一团火,去温暖别人,照亮别人。这表现出他高尚的情操,为他人,为社会,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不息。他对社会的贡献得到徐州文化界及有关领导部门的赞扬,先后荣获“诗教先进个人”、“先进工作者”的称号。

伯祥先生温文尔雅,有才华,有善心,诗词书舞皆有成就,却谦虚谨慎,诚恳待人,赢得朋友们的尊敬。朋友的赠诗有三、四百首,赠书画四、五百件,实在是了不起啊!这正显示出他的人品和威望。孔子说“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任人矣,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作为孔氏七十五代伯祥先生实践了先人的遗训。伯祥先生已年届七十,在今天七十岁只算是中年,未来尚有不少时间能做很多事情。我想伯祥先生是闲不住的,他会在文化事业上有更大作为。

20231110           

         

文化学者李振杰先生简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