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课程》的许多典故 ——若水
(2014-04-11 19:24:10)
标签:
情感 |
分类: 奇迹课程 |
Ken
Judy
几乎每个宗教都有把创始人美化或圣化的倾向,唯独在《奇迹课程》圈子里,大家都知道海伦与比尔不是圣人。也许二十一世纪的神已经看腻了圣人圣女,这回偏偏拣选了难缠的海伦与害羞的比尔来完成他的任务。这两人与那声音(耶稣)的互动本身,即是一场精采的课程。经由肯恩与茱丽如数家珍地娓娓道来,不仅是一部珍贵的口述历史,更因上百位曾经参与这段历史的老学员的临场见证,使这聚会本身进入了奇迹传奇。肯恩以话家常的方式谈起海伦的生平。海伦出自相当富裕的犹太家庭,没有宗教信仰,自幼跟着不同信仰的保母进出教堂,也接受过天主教与基督教的洗礼,但对神始终抱着怀疑的态度,只是喜欢教堂的气氛而已。
海伦从小就有许多灵异经验,她以为这是每一个小孩成长过程必会发生的事情,所以从不放在心上。
其中一个比较壮观的经验发生在她13岁时,她要上主证明他的存在,显个「流星雨」的奇迹(这是海伦一生与神互动的模式,一向由她来告诉上主该怎么做)。刹时,满天流星雨呈现在她眼前,比国庆烟火还灿烂壮观。
然而,她的信仰只维持了15秒钟,就跟自己解释说,这只是偶然的巧合而已,并不能证明神的存在。
海伦非常聪明,常常读了几段,就能把握全书的要旨。她很少读书,却能以优异的成绩毕业。结婚后,在她先生的鼓励下,继续深造,很快就得到心理学的博士学位。经朋友的介绍,去应征一个工作,老板就是比尔。比尔从小敏感多病,几度休学,故养成阅读的嗜好,在学校时成绩优异。他也和一般男孩一样,交了一位「高中甜心」,两人从往甚密,几乎论及婚嫁。但比尔突然中断这一交往,没有解释就毅然离去,直到晚年,他才回头找到他的「高中甜心」,解释当初离开的苦衷而得到对方的谅解。
比尔毕业后,工作一帆风顺,他谦虚退让,从不与人竞争,却常顺水推舟地获得要职或高位。他曾参与美国政府主持的原子弹研究计划,当第一颗原子弹落在长崎时,他便辞去了工作,转入心理学界,在康乃尔大学执教。比尔淡泊退让的风范,与当时心理学界名流
们的
她很喜欢一人静静地坐在天主教堂里思考,偶尔会在祭坛前点一支蜡烛,告诉上主她的需要。有一回,她得到的答复是,她不会得到正在申请的研究经费,她直截了当地跟上主说,"It’s
不难想象性格强硬的海伦与温和敏感的比尔凑在一起,好戏就开锣了。他们两人在公事上合作无间,但私下常常为一些芝麻小事闭起门来吵架,不只上班吵,下了班以后,一回到家,拿起电话筒还可以继续吵个个把小时。
到了周末海伦仍喜欢与比尔凑在一起,不管比尔的朋友或家人欢迎与否,比尔一有派对,她一定插上一脚。比尔知道甩不掉海伦,干脆在自己家中为海伦加盖了一间她的专用客房。他的朋友屡次劝比尔,既然那么头痛海伦,为什么不开除她算了?直到《奇迹课程》出现以后,比尔才明白自己为什么无法开除海伦,因为他们之间前世有约,此生将共同完成一个秘密任务。
这对欢喜冤家可以在办公室里吵得面红耳赤,然后坐下来开始记录《奇迹课程》的练习手册,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过。他们什么小事都能够起争执,唯独《奇迹课程》,他们从未有过异议或争吵过。
我们都知道,海伦是接收讯息的人,但若非比尔在旁支持鼓励着她,她根本不可能完成这一任务的。比尔回忆说,海伦对笔录《奇迹课程》这事,怕个半死,每天早上她把昨晚的速记草稿念给比尔打字时,情绪非常激动不安,常常念了几句就准备弃卷而逃。比尔必须腾出一只手来,扶着海伦的肩膀,安抚她继续念下去。所以《奇迹课程》的早期数据是比尔一只手在键盘上敲出来的。
(海伦笔录的前后,总共出现过
除了工作上的密切互动以外,比尔与海伦夫妇俨如一家人,不论到哪里,常见他们「三人行」。直到肯恩与茱丽出现,他们的关系才稍微有了一些转变。海伦的焦点开始转向肯恩,他们一起整理校对《奇迹课程》,只要肯恩一天没来报到,他就担心肯恩出事。肯恩常笑她说,还好她没有小孩,否则孩子会被她爱死!
当时也住在纽约的茱丽,常把比尔请到家中,躲开海伦的控制,但比尔与海伦的内在联系仍然非常强烈。茱丽后来迁到加州,开始心灵平安基金会,比尔也退休了,经不住茱丽的力邀,搬到加州来住。海伦为此愤怒不已,为了安抚海伦,比尔住在加州那几年,不论客居何处,每到了晚上七点钟,必会打电话给海伦。茱丽说,海伦会在电话的那一头继续责怪比尔的离开,她会叨叨不休地训他一个多小时。海伦的一生演活了我们是如何在小我及圣灵之间往返不定地做选择的。Jampolsky说:「当海伦的频率转到耶稣频道时,她仁慈而且机智,像天使一样;当她回到小我的频道时,可厉害得很呢!」
海伦对《奇迹课程》爱恨交织,心理矛盾到了极点。她又是一个非常诚实而且透明的人,从不掩饰这一矛盾,所以常会听见她说:
「我知道它是真的,但我就是不愿相信它!」
「啊,它讲得怎么美,我恨死了它!」
「我知道它是真的,但我也知道自己做不到,所以连试都懒得去试一下。」这个矛盾与抗拒使海伦晚年活得极其辛苦,尽管她先生与肯恩、比尔、茱丽侍奉如母,她还是活在焦虑与恍惚中。
当她知道自己的大限已至,她还心有不甘地问肯恩说:
「为什么我要死了(Why
「他才好放手去做他的事
海伦同意地点了一点头,她心里清楚地很。去世两周以前,海伦跟茱丽告别,告诉茱丽,比尔九个月以后也会离世。茱丽对年迈的比尔已经生出依恋的心,非常反感地想到:「你要走就自己走,干嘛又要把比尔拖下水!」比尔事后安慰茱丽说,他知道,而且已经准备好了。茱丽惊惶地反驳:「不,你不可能走,你还没有准备好,你和某某人及某某人的关系还未了结。」比尔笑说,他已经拜访过他们了,一切没事了。
当《奇迹课程》流传开了以后,各地的学员涌进茱丽的家,想向比尔表达仰慕之情。生性内向害羞而且最不喜欢镁光灯的比尔终于决定离开这热闹的场所,迁至加州南部,了无牵挂地怡情养性了好几年。
当他再度拜访茱丽时,茱丽邀请好友同聚,为比尔洗尘。比尔跟忙着准备的茱丽说,他想出去散散步,茱丽望着这位年迈的亲人,不忍说「万一你出事了怎么办?」而改口说,「万一你迷路了怎么办?」比尔微笑着说,「我若赶不回来,你们就别等我,开始你们的派对。」当他徐徐步出茱丽的家,碰到正要开车进来的
就在下一个转角口,比尔心脏病发作,安然离去。坐在我身边的
《奇迹课程》的元老们从一开始就已下定决心,不走中央集权的宗教组织模式,只设立了两个基金会,一个负责教学,一个负责出版,其余的事情一概不管,把传播的责任交还给圣灵自行照料。因此,二十五年以来,各种形式的地方团体应运而生,各展神通。如今,除了将近两千个读书会以外,颇具规模的谘商团体、教学中心、互助团体、教会、cult、避静中心、B&B等,更是多得不胜枚举。而「奇迹文物流通中心」
Beverly
在缺乏经济支持的条件下,Beverly日日所面对的挑战可想而知。她自承,这些年来,自己对奇迹课程的认识与对圣灵的信赖,不断受到考验,埋藏心中的恐惧、内咎与愤怒,随时会被无情地勾出来,自身的种种限度也时时呈现于眼前。而奇迹课程的练习一步一步地带领着她。因她相信「不论在何处,上主与我同行。」
她一再提醒我们,不要被《奇迹课程》的温言婉语所蒙蔽了,《奇迹课程》揭露了人性最阴暗的一面,唯有勇敢面对自己的黑暗,奇迹才可能出现于我们的生活中。
当我们看出问题时,该怎么解决呢?Beverly
我们不信的事情通常伤害不到我们,能够伤害到我们的,反而是自己所相信的那一套。问题是,我们通常并不自觉潜意识里的信念,不知道我们的每一个想法,每一种判断,每一个行动都出自那个隐藏的信念。问题发生时,它不等我们的请教,就自动帮我们列出一连串的评估与应对的办法了。小我的这一套才是我们随时需要警觉,随时需要质问自己的。她为我们讲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
有位记者访问英国当今一位商场巨子:「大部分的社会名流虽有财富,烦恼却更多,你是用什么方法来消除烦恼的?」
大亨答得很妙:「我有好几个公司需要经营,许多产业需要照料,没有时间去烦恼!」
记者追问下去:「Come
大亨说:「烦恼当然有。当我碰到了一时不知如何解决的问题时,我就把它写在一张纸条上,丢到这个铁盒子里,然后继续去做我当时能够处理的事情。我把礼拜三订为我的「烦恼俱乐部时间」(Wednesday
记者有点怀疑:「不可能所有的问题都消失了吧!」
大亨说:「仍然解决不了的,我就丢回盒子里,等到下礼拜三再去烦恼。」
不知哪一位奇迹学员曾经说过:「世界的问题无可救药,但并不严重。」(The
问题没有大小之分,奇迹也没有难易之别,这是《奇迹课程》对人类问题的最后解答。
比尔阅读《奇迹课程》的心态与海伦有所不同。凡事谨慎、认真而且彻底的海伦,对此书抱着学院派的研究心态,着重理念架构。而比尔温和随兴的个性,使他对《奇迹课程》抱着比较率性的态度。
在一次聚会中,有位读者问比尔说,「我和某某人读到某一页时,开始起了很大的争执,他认为这句话应该做如此解释,我却不以为然。遇到这种情形,我们该怎么处理?」比尔走到他身边问说:「是哪一页?」那位读者就翻给他看,比尔唰一声就把那一页撕去了,向那目瞪口呆的读者说:「不要让任何文字名相横亘在你与弟兄之间,即使是《奇迹课程》,也不该成为弟兄分裂的借口。」
Jerry也承继了比尔实用的精神来读《奇迹课程》的,他抓住了「宽恕」的要旨,自由运用于他的本行心理治疗上面。他把书中的练习,提炼出12课来,发明了「心态治疗法」,并与他的妻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