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喷:修正调整浪 明确炒作主线——浅谈大调整浪系列(三十三)

标签:
财经美国gb2312楷体宋体股票 |
分类: 金融股票 |
毫无疑问,用“井喷”形容节后的第一个完整交易周一点也不为过,大幅上涨后的市场不仅改变了市场格局,而且为日后的资金流向指明了方向。
当下,投资者最为关注的是指数在瞬间达到3000点附近后,该如何去研判市场,不少投资者唏嘘本年度最强的一波行情未能抓住,且不知道该如何把握后市的机会和控制风险。
“井喷”之词,我们好久不曾用过,除了2000年的科技股、2002年的“6.24”,再就是2007年了,仔细研究发现,上述“井喷”中,只有上升趋势中趋势会延续,股民会赚钱,而“6.24”的“井喷”却让投资者损失惨重!虽说历史会重演,但不会简单的重复,这样的“井喷”,我们还是需要审慎对待。
有人说,本轮反弹行情最大的亮点在于有色和煤炭,属于一轮经济复苏引爆的反弹概率极大,因此,这是一个反转点,而非简单的反弹。诚然,面对“井喷”的量能,笔者不敢丝毫的懈怠,遵循“量比价先行”的观点,也认为这是本年度的最大一轮行情,但综合笔者掌握的各种信息加以分析,笔者认为这是一场货币战争引发的输入型资产泡沫膨胀行情!
万事万物究其本质,方能应对。譬如,近期黄海军演、东北亚争端、南海争端、伊拉克撤军,美国压迫人民币升值,全球汇率战,等等,如果看不到本质,中国能正常出牌吗?本次行情的突然启动,主力发动于人们观望氛围较浓的节假日,而且,围绕人民币升值的问题展开。其实,目前所有的一切,都是美国在金融危机后想让别的国家买单,让美元重回金融霸主地位,于是发动了一场美元对全球货币贬值的货币战争。对中国而言,显然上层看到了这一点,对1988年日本的研究也很到位,估计本次损失不会太大,中金也认为日本买单的可能性较大(日本政治军事经济都依赖于美国),因此,全球的这场货币战争,美国主要是首先针对两大债权国和两大经济体的中国、日本,其次是欧洲和其他新兴国家,日元升值了,欧洲债务危机了,美元开始对一系列的国家货币贬值,为使人民币升值,美国动用了该动用的所有手段,尤其是美大选期间更甚,只是碍于我们的金融市场开放度不够暂还没有完全得逞,但由于我们对美经济的依赖度极强,也被迫对外升值不少,总体而言,我们也没有太多的办法阻止这一切的发生。近期,政府已经强势表态不可能短期升值太多,根据这个表态,话外之音即我们人民币升值是一个确定性的事情,这必将对全球的热钱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于是,美国在逼迫人民币升值时暗度陈仓迫使中国开放金融市场,只有开放的金融市场,经济战中美国才有可能动用华尔街及其游戏规则掠夺所有金融开放国家的财富,譬如巴菲特此前来中国,配合索罗斯近期的一些言论,现在我们回头看巴老为美政府服务的目的已是非常清楚了。
人民币升值,美元全球范围开始贬值,于是资源类的个股开始上涨,华尔街同时在操纵石油等大宗商品的价格,营造一种虚假的经济复苏景象。汇率战的同时,各国迫于迎战,不得不暂缓经济刺激的退出机制,于是澳洲不再加息,欧洲持续性刺激,日元降息,巴西不轻言退出,可见,目前的经济并不是真正的经济复苏,且更趋于复杂,所以,本轮反弹行情并不是由于基本面发生根本性改变引发的,而是汇率问题直接引发,因此不会太深远。但是,另外一个重要的事实是,由于人民币升值的预期是确定性的事件,以及政府坚决打压房市,退出的资金如果没有进入到实体(我们当然希望进入到实体,这就需要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政府的引导,这次十二五规划就显得相当重要了),那么,加上热钱,将会有相当多的资金进入到股市,流动性加剧通胀,也会推高股市。于是我们看到政府在控制通胀的手段中,最近又非对称的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热钱流入,也给我们的房地产地调整带来极大的阻力(由此认为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政策将会显得不确定性),面对充裕的资金,政府会收紧资本市场的银根,也会释放大小非的解禁,也有可能日后会不对称加息,如果流入股市的资金过多的话,政策也会出现一些不确定性,至少IPO会提速。所以,后面的市场我们需保持审慎乐观,可以肯定一点的是,资金推动型的市场,将会是非常热闹。
据以上分析以及市场的“井喷”,笔者暂修正之前的观点如下:第一,大C浪尚未运行,大B浪在走延升浪,目前呈现3浪结构,结合大A浪之子5浪结构,会否本次历史大调整浪ABC以5-3-5浪的结构运行尚不得而知,倘若如此,则本次反弹过后,将迎来惨烈的大C浪,这也是此前笔者不愿意这样预测的原因。第二,目前指数反弹接近3478点依赖的压力线并试图突破重返3000点,按照B浪的特性推测,本次反弹难以超越3478点,即使超越也不会很远,或者说,在3300-3400点附近将成为本次高点的极限区域。第三,目前处于B-3浪运行阶段,2700-2800点成为未来重要的支撑区域,细分浪暂难分出。第四,市场风格出现转换,资金流向中指明了两点,即一方面是输入性通胀引发的包括资源类个股仍旧有反复交易性机会;一方面围绕十二五规划的新兴产业和大消费类品种将会是我们重点布局的品种。第五,新股发行改革下,警惕创业板在内的高估值向下修复的风险。
下周操作策略:回避近期涨幅较大的周期性品种,布局新兴产业龙头股,参与受益于城镇化的机械、水泥等龙头股中的交易性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