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过光明与黑暗之间

(2009-05-27 23:41:03)
标签:

杂谈

分类: 对现象的杂谈

走过光明与黑暗之间

                

一个人所从事的职业,并不表明他个人的爱好。可一个人所从事的职业,却影响着一个人的爱好。比方说,我喜欢美术,但我的职业不能给我以足够的业余时间,因此,我现在所谓喜欢画画,就只能停留在一种对闲散生活的向往上。当然,对许多绘画知识,也就局限于懂与不懂之间了,如:我知道绘画不仅要画出物体的固有色彩,而且要反映物体的在不同光源下色彩的变异,既使是用铅笔对静物写生,也必须注意到物体本身所反映的五大调子,即:高光、明部、暗部、投影及明暗交界线。但是,我长期不解的是物体最暗的部分,为什么不是暗部,而是处于明部与暗部之间的明暗交界线?

这个疑问,虽然没有成为我生活中的一个问题,但也断续留在记忆中多年了。其实,我自已也知道,人的一生中肯定有很多很多的疑问是搞不清楚的,有的是没有必要搞清的,有的是搞清了,反而对人对已毫无益处,那又何必去问个究竟?

出于这么一种功利思想,我对于明暗交界线的认识,也满足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了。但是,正如很多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在一个十分偶然的机会,当我走过光明与黑暗之间,那一瞬,就理解了明暗交界线。

春节前,我随工作组A州。当翻过阴雾迷离、白雪茫茫的鸅鸪山,进入JC县境内,冬阳如夏,高挂穹窿。在明亮的阳光下,湛蓝的天,金色的高山草地,形成了流动的鲜艳色彩,随着山峦的起伏而变化。有一些小黑点在高山牧场上移动,据说是不畏艰难的牦牛,在寻求过冬的生存居所。

在这个冬天,阳光让每个物体都亮出自已的本色,同时也如交响乐般奏出了阳光的色彩。河水在河道两边的绵绵不止的白雪中,仿佛一成不变,绿净而透亮,时不时有卷起雪样的浪花;山林可是变幻的,突而是透过树梢的光茫,照出明晃晃的满山遍野的油绿,突而是光茫被落叶林的枯色所感染,显出一坡一坡的银红与灰白。就连那一束白色的、绒绒的不知名小花,也透过路边一大片的白色花丛,将它在冬天里的娇柔,合着太阳的虚光,从风中探出,在林间小路的土黄中,耀人眼目。

在这光明的色调里,不仅山川河岳,飞禽走兽,花鸟虫鱼,就连汽车里的每个人,都融入了充满温暖的阳光之海。

我看着车窗玻璃上漫射的奇异光彩,正陶醉在阳光的明亮与夺目之中,这时,我们的车辆从从阳光之地走入阳光的阴影。在光明与黑暗交替的那一瞬,我觉得自已眼前一黑,什么也看不见了,包括我在阳坡上所看到的山阴中的景象。这种情境持续时间非常短暂,当真正车行在阳光照射不到的暗部,那悬崖断壁上高耸阴森森的碉楼、神秘的羌房以及裸露的岩石,都无一不泛着蓝天的幽光,历历在目。

那是一种难得的人生体验。

我闭上眼睛,体会着走过光明与黑暗的感受,并第一次认认真真地琢磨起明暗交界线。为什么在这条线上,我们既看不到光明中的事物,更看不到黑暗中的物体?

最后,我终于明白,明暗交界线上的黑暗,并不是物体本身的黑暗,它源自于人的本身,是人处在光明与黑暗之间时,人的视力不能适应的暂时失明。

这样一想,也就释然了。其实,我们对自然界和社会的认识,不是经常因我们自身的缺点陷入误区?我也想到了我所从事的职业,这是社会维持光明、拒绝黑暗的一道防线。如果没有一个坚定的信仰,在这个职业上,它不仅可以影响到我们的爱好,也会让我们因为看到阴暗,而忽略了光明,甚至影响到对社会的正确认识。因此,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为眼前的利益所蒙蔽,那么,既使处在这个特殊的明暗交界线,我们也才能够看到光明,能够认清黑暗,承担起社会所赋于的神圣职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