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统编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感受想象,学习想象

(2019-02-26 08:31:25)
分类: 作文教学研究

感受想象,学习想象

                                   ——统编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思考

高启山

统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是一个习作单元。语文要素是“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发挥想象写故事,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

从教材的编排看,在这一个单元,编者先安排学生阅读学习《小真的长头发》、《我变成了一棵树》,旨在引导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进入作者想象的奇妙世界,体会作者是如何展开想象的,想象出来的情形有多么神奇;然后安排了两篇习作例文《一支铅笔的梦想》、《尾巴它有一只猫》,旨在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展开想象”。在这一单元,编者安排了两次练习,一次是在《我变成了一棵树》课后安排的“初试身手”:按手印,画成想象中的事物,看谁想的新奇。在此基础上,想象编故事,“玩故事接龙”,这是类似与口语交际的一次练习活动,重点联系展开想象。另一次是本单元最后安排的习作练习:依照提示,练习展开想象,写想象故事。

关于“怎样展开想象”

要想最终很好的完成想象习作,前提是先要通过在本单元提供的几篇课文阅读中,学习“如何展开想象”。

本单元的课文和习作例文分别运用了怎样的方法来展开形象的?我们在这里逐一做一下分析。

《小真的长头发》中,小真头发短,她希望自己的头发长得长一点,超过小叶和小美,她先想到了“钓线”——“要是从桥上把辫子垂下去,就能钓到鱼呢。挂上一点儿鱼饵,河里的鱼,不管什么样的,都能钓上来。”钓线是很长的,小真想到了头发能够长到钓线那么长,还能够钓鱼;然后又想到了牧民的套马的长绳子,长到“从牧场的栅栏外面,把辫子嗖的一下甩过去,连牛都能套住呢。一下子就能套到牛角上,只要用劲拉啊拉的,一整头牛就是我的了。还有呢.....

从小真的想象看,她想象的过程是这样的:首先,明确的目的——为什么要想象?小真想象的目的就是“头发长得能够超过小叶和小美”,并且,长头发还能有很多好玩的有用的用途;然后,她开始想生活中很长很长长东西——“钓线、长套绳”,在此基础上,她想象自己的头发长到生活中很长很长的东西那么长。

从形象思维的规律来分析,作者的想象是这样的:先有现实需求,再联想到生活中能够满足需求的类似事物,接下来进行“伸缩”,本文采用的是“伸长”的方式——头发伸长到了联想到的事物那么长,并且,作者还采用了“移植”的方式,把联想到的事物的功能特点“移植”到了自己的头发上面。

在后文,“十个女孩帮自己洗头发”、“躺在河岸,让河水冲洗头发”,都是“伸缩”的方法;“长头发变成鸟窝”,这是头发能够做什么,也是用了“移植”的方法。

《我变成了一棵树》也是从自己的希望开始的想象,主要运用了“变异”的方式。变异,就是为了满足人物的内心需要,想象着自己变成了什么。首先是联想,想到自己希望变成的东西;然后是“变异想象”,想象自己变成了所联想到的事物的样子;不但形体发生了变化,而且具有了所想到事物的功能、本领,变成了的事物同样具备自己原来的情感和思想。

习作例文《一支铅笔的梦想》中,作者在这篇文章当中主要运用了两种方法:一种是“移植”——把人的行为和思想情感特征“移植”铅笔的身上,让他有了人的行为语言和喜怒哀乐;而“梦”的内容所运用的想象方法都是“变异”——铅笔变成其他自己喜欢的事物形象,具备了所变成事物的功能和本领。《尾巴它有一只猫》同样也先采用了“移植”的方法,使尾巴和同伴具有了人的特征,然后又运用了“倒置”的方法,把事情倒过来,重新组成了新的形象“猫的尾巴”改变成“尾巴的猫”。

教材在习作例文《一支铅笔的梦》给学生的阅读提示中,还告诉了学生展开想象应该注意的问题:“想象出来的事物”,一定要与原来的事物有一定的相似特点。编者在课文的旁批中写道:“豆角丝瓜和铅笔一样,都是细长的。铅笔想成为‘长长豆角’、‘嫩嫩的丝瓜’,我觉得这样的想象自然合理”。这里的“自然合理”,指的就是有必然的联系、相似的相似。想这篇例文后面提到的“船篙、标枪”,也说明了这样的道理。

想象的时候,考虑必然联系、相似联系,从而使想象“自然合理”,在前面的两篇课文里“想到的内容”与“原来的内容”的关系也有鲜明的体现:《小真的的长头发》中头发长得长,长到“钓线”、“套绳”一般,是形似;头发烫起来变成鸟窝,是形似。

当然,我们从四篇想象文章当中,还发现:想象出来的事物,其实,都是现实生活中作者感兴趣、喜欢的,而且是真实存在的事物,只不过,经过了作者的“移植、伸缩、变异”成为了新的形象而已。所以,要想很好的展开想象,得有日常对现实生活的细致观察形成的关于“大千世界的各种形象”,头脑中关于世界的形象越多,我们能够想象出来的“奇妙形象”也会越多,而且会让人感觉到很神奇。

关于“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

“走进想象的世界”,就是读课文,借助文字,读懂作者所描绘的现实事物的特征,再读懂想象出来的事物的特征,在头脑中形成作者想象出来的“新的形象”,学习的过程也就是读文字,读懂联系,并进行想象。“感受想象的神奇”,就是在阅读、想象的过程中,体会作者在现实基础上想象出来的事物与现实中的事物发生的变化的奇特、不可思议。这得从“现实事物”经过想象以后变成“新的形象”时所发生的形象变化、功能变化、生成的新的情趣来感受,感受新的形象的新鲜、奇异、美妙的趣味与自然合理。这就是所谓既读懂内容又读懂情感思想合作者的态度。

教学时,在引导学生读书想象,头脑中形成了“新的形象”之后,通过对比阅读的方式来体会原文想象

关于想象方法的学习

想象方法的学习,要同步发生在“阅读想象感受神奇”的过程之中。读文字,得引导学生搞清楚“为什么要展开想象”,并读懂想象出来的内容与前面想象的原因相对照,进而使学生明白:想象出来的内容,得满足当时文中“故事主角”的某种需求,不能随意“乱想、瞎想”。比如《小真的长头发》中头发形象的变化,是因为“小真要使头发能够比小叶小美的长,比齐腰要长得多”,想象出来的长头发形象,就满足了这个愿望;“十个小妹妹帮着洗头、躺在河岸河水冲头发”,这是要解决“长头发”洗起来不方便的问题等等。

在读书想象作者想象的事物形象的时候,一边读作者的文字,得一边思考:现实是怎样的,联想到了什么其他现实中的事物,用怎样的方法来把两种不同事物写成一个新的形象的——一边读句子读段落,一边思考:作者写出来的这些新形象,把什么伸长或者缩小到了什么一样的程度;把什么事物的特点、功能特点安装到了是什么上面;原来的事物发生了怎样的奇异的变化,能够用文中形象及其形象变化来具体说明。目的是随着阅读的进行,对“想象的方法”先有具体的感知。

为了体会“自然、合理”及其“神奇”,学生阅读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与“不自然、不合理想象”的文字对比的方式,来体会原文想象的“自然、合理和神奇”奇妙所在。

比如:体会“要是从桥上把辫子垂下去,就能钓到鱼呢。挂上一点儿鱼饵,河里的鱼,不管什么样的,都能钓上来。”这一句中的“自然合理、奇妙”时,可以分别与“我的辫子能够一直垂到地上!”“我的辫子能够直接连到月球上去呢!”“我的辫子就像钓鱼的线一样长!”相比较,进而体会书上的想象让我们感到真实、奇妙而且很有趣味。

本单元的四篇选文在“想象的方法”上有很多相同点。因此,在前面的课文或者段落学完之后,感受后面新形象的时候,可以让学生练习着自己来体会运用了怎样的方法来写出奇妙想象的(联系前面学习,找出相同点)。

关于“发挥想象写故事,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

两篇课文学完之后,可以引导学生对两篇课文中所运用的“想想方法”进行一般性的归纳。在“初试身手”的练习中,尝试运用运用“移植、变异”的想象方式,先根据自己的“希望”联想到能够满足希望的形象,再进行“移植”想象,画出新的形象,并进行口语表达,完成故事接龙。

习作例文学完之后,再将习作例文中所运用的想象方法与两篇课文所用的想象方法相对照,找出四篇选文在“想象方法”上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归纳一般思路和本单元选文所运用的各种方法。

在此基础上,进行单元的习作练习。

教材对习作练习作了如下要求: “选一个题目写一个想象故事,也可以写其他想象故事。要大胆想象,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想象世界”。

教材给了8个备选题目:“最好玩儿的国王”、“ 一本有魔法的书”、“ 小树的心思”、“ 躲在草丛里的星星”、“滚来滚去的小土豆”、“ 假如人类可以冬眠”、“ 手罢工了”。

习作的指导,可以分如下步骤进行:

1、先针对题目想一想“希望”是什么。

不管是学生选择这些题目还是自选题目,都得先从结合现实的具体事物去想一想:写这个故事,希望怎么样,为什么要希望他这样,从而确保想象能够满足“需求”,为想象“合理”奠定基础。例如要写“小树的心思”,得先思考:小树又怎样的美好的希望?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希望?要求学生从现实的角度,来发现问题,激发问题解决的欲望。

2、根据题目或者“希望”找到文章范例。

将这8个题目分一下类,看看觉得自己选定的题目,跟前面学过的四篇文章中的哪一片或者两篇可以有相似之处?

如“小树的心思”就跟《我长成了一棵树》、《一支铅笔的梦 》比较相似,因为这两篇文章就是写的“心思”;“最好玩的国王”、“一本有魔法的书”,就跟《小真的长头发》、《一支铅笔的梦》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因为《小真的头发》、《一支铅笔的梦》所写的内容都比较好玩……有的题目,未必一开始就能找到与课文的相似之处,这时候,可以先思考选定一个题目之后,这个角色或者作者自己希望是什么,根据这个希望,来确定可能跟那个故事会有相似之处。

这样思考之后,就能为自己的想象思路找到范例。

3、联想能够满足希望的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其他事物。

认真思考:生活中的哪些其他事物能够原来事物形象的重新组合,能够成为满足希望的新的形象?可以针对某一方面的希望,罗列若干个,然后进行选择,确定下这个符合“希望” 要求的其他事物。希望会是有几个方面,那么,联想出来其他事物就会有不同的几个。可以用思维导图的方式,一一对应着希望写下来。

4、重新组合想象。

或者是“移植”,或者是“变异”,或者是“伸缩”,也可以往反方向去想,想出新的能够满足希望的事物形象,并具备新的功能本领,做一些原本不能做的好玩好看的事情。如果过是一个故事,还要注意情节的连贯合理。

5、写下想象的世界,修改文章,展示自己奇妙的想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