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小学语文教师》辩课进校园活动

(2018-11-13 08:22:27)
标签:

转载

分类: 阅读教学研究
分享一下,谢谢。

——杭州绿城育华小学站活动记录

主题:关于文艺性说明文的教学

选课:人教版实验本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三单元第二课《松鼠》

主持:

上课部分:杭州绿城育华小学副校长方建兰;

辩课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副主编朱文君

记录整理:浙江省桐乡市乌镇植材小学  姚文珠

(注:蓝色字体为记录时本人所思文字)

一、《小学语文教师》副主编朱文君:简单介绍辩课的来历

二、杭州绿城育华小学冯晨校长致欢迎词:感谢《小学语文教师》及参与活动的人员。学校概况及绿城课程体系介绍;师训体系介绍,理念:“教师是学校的第一产品”,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作为己任,群体成长与个体发展结合。参与辩课,在思辩中成长。相信今天的活动能带给我们思考与成长,让我们一起感受思维的魅力。预祝活动成功,大家都有收获!

(主持介绍活动安排,介绍参与活动安排人员)

三、杭州绿城育华小学语文教研组长杨迎春执教五上《松鼠》

课前谈话:在今天的环境下,赞扬是一种放松自己的方法。

课件呈现:夸夸你:(    )的(    )。个别夸——就近找伙伴夸——夸夸老师。

(课前谈话无多大意义)

1、今天让我们走进大自然中的小小朋友,呈现“松鼠”图片。这是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哪一段话要好好读?(课前提示)。

课件呈现:课前提示

指名读第一句“了解了一些关于鲸的知识”。那么请说说鲸的知识。师呈现知识提纲要点。

指名读提示后面几句。那么这节课要了解哪几个问题?生答。师整理问题,呈现区别符号。这节课我们要一一解决。

首先想这篇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松鼠?

2、课件呈现:8个词语

杏仁、榛子、榉实、橡栗

苔藓、宽敞、坚实、狭窄

指名领读。想想哪几个词跟哪个方面知识有关?

生:第一行与进食有关(师写下关键词1、进食);第二行与住宅有关,在第四自然段。

师:读读第四自然段,到底与什么有关?

生:搭窝(师写下关键词4、搭窝)

师:课文还介绍了松鼠的哪些方面呢?让我们进入游戏——我说你读。

游戏过程:

*快速浏览课文,在相应文字的边上写下关键词(3分钟);

*一位小考官说关键词;

*其余小组抢读。

(生自由阅读;师巡视寻找小考官上来一排展开)

考官说:玩耍?活动等词——生读——生写关键词;如此整理出知识点。

(抢读:应该是每个人找到了就读出来,让参与的学生更多)

师小结:说明文的特点;读过去就越来越清楚松鼠的特点。正如作者所说:讨人喜欢。

(从开堂到现在,只是在整理本课的说明要点,寻找每个自然段关于松鼠常识的关键词,花了近二十分钟时间。)

3、再和前一篇课文《鲸》比较一下,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或不同的?

引出不同点:总分的写法;相同的地方:都是写了动物的每个方面的特点。

4、呈现总起句,齐读。思考:松鼠的哪一方面最“讨人喜欢”?小组合作:(1)把它划出来,用心读,想想它们为什么喜欢?(2)推荐代表发言。

课件呈现交流要求:先读(读相关词句或段落)再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学习方法的提示呈现太多,那平时的学习在做什么呢?这可是最起码的学习方法)

生读,交流。师呈现相关句子。引:你读出谁的影子?身边的什么人?一生读,另一生表演松鼠动作。(表演牵强)

生读,读出了什么人?(师很努力地把感受一定要引到“人”身上去)

写外形的段落理解时,师拿出《鲸》比较,体会说明方法的不同。生发言,师引,体会严谨与活泼的不同写法(这部分处理好)。

5、呈现资料袋:布封作品的特点:具人类一切美好的品质。师引导学生想读他的作品。师呈现自己阅读的作品《动物素描》。并课件呈现《蜂鸟》片断。师引:何止是鸟,简直是位——

6、课前同学们也写了片断,拿出交流,找到也把动物当作人来写的语句。师引:你把它当作什么?(朋友)表扬“布封写法”。

(一定要“布封写法”吗?是不是有点一网打尽的味道?并不是对所有动物的写法都要牵移到这点上,要给学生更自由的思维与更广阔的写作思路)

 

四、浙江省特级教师、全国阅读教学一等奖获得者王春燕老师执教五上《松鼠》

课前谈话:从学生的昨天作业谈起学生的姓,并联系自己的名字,说到喜爱的动物。

1、呈现许多关于松鼠活动的照片。一起欣赏后,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交流预习:课件呈现预习作业题:用几句话概括布封告诉我们什么?

课件呈现学生预习作业。布封告诉我们:松鼠的体形、生活习惯、窝、产仔。(林孟琪)

师小结:关于松鼠的常识,有24位小朋友已明白。

(这是“先学后教,依学定教”运用成功的案例,前面老师用二十分钟的时间完成的关于松鼠的常识在这里只需预习回顾环节就带过去了。而且全班共30位同学,24位同学的达成证明了学生是能自己读懂的。)

2、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用什么样的方法把板书上的内容写具体的?

表扬学生朗读。

拿出中国百科全书中的《松鼠》,默读,这里的松鼠是怎么样的?(比较法教学体会课文语言的活泼灵动,百科全书的严谨)

3、师引:为什么布封只选择四方面来写。他的意图是什么?

再读第一自然段,你除了读到关于松鼠的常识之外,还读到了什么?

生读,师引:第一个读到常识之外另外的东西:可爱。

再读,哪一个句子读到了,划出来。特别是哪一个词让你有感受,打上三角注一下,一会儿交流。

生读,师引:轻快笨拙,让你读出了什么?(可爱)

生读“吃东西”句。师引:吃的姿势和谁联系?(人)。再读读。比喻的方式和人相似。这样的句子还有吗?

生:歇凉时尾巴样子。师引:帽缨。以前我们读到是比作降落。布封是比作人。分明是想告诉大家,松鼠像人一样可受。同学们,像这样的段落,应该怎么读它?练练。生展示。我觉得……心中有一种浓浓的情感要表达,用声音传达了。我们也这样读。齐读。可以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

(教师引的语言还可再丰富些,如像人一样丰富,有情趣,有意思,而不只是局限可爱,体现人与动物更平等的视角。)

课件呈现学生预习作业:布封想告诉我们:他很喜欢松鼠。(敖佳祺)

(好。第二次运用学生的预习作业,并以此为线,串起本课的教学思路:先理常识,再常识背后的东西:从活泼的语言中体会松鼠的可爱。王老师对学习提示中三个问题的处理是有主次的,是有侧重的。)

4、用这样的方法自读2-5自然段,做上课堂笔记,并跟百科全书比较,找到更好的感觉,体会喜爱之情。

自学——小组交流

生:交流(略)。

呈现这样的句式。“不……然后再怎么”句(三处)

引:把否定部分去掉,再读。生活习性的特点没有必变,为什么不直接说?选择一句读出细妙的变化。(不像老鼠等其他那样钻洞等讨厌;智慧;表达作者对松鼠的喜欢)

(这部分的理解有点误区,三个否定句找得蛮好,但一定要说其他鼠讨厌就有点偏了。布封先用否定的手法,在我看来应该是布封要强调,在他的眼里,松鼠不是一般的动物,是平等的智慧的丰富的人)

5、呈现布封资料。

课件呈现:

风格就是本人。——布封。

作品的风格就是作家本人的感情、思想在作品中的印记。

引:布封在作品中要表达自己的什么思想?昨天有8位同学告诉了。

课件呈现蓝飞帆同学的作业:松鼠和人一样,具有人类的美好品质,要我们好好保护它。(蓝飞帆)

6、本课小结并结合板书,学这类文章:1、不仅要知道常识,(板书:写什么)2、还要知道以怎么样的风格怎么的情感怎么写,(板书:怎么写),3、(板书:为什么写?)布封就是想唤起保护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意识。呈现《动物素描》,推荐此书。

 

(即时思考:

1、文艺性说明文教学重点的把握:是常识还是表达方式?学习提示有三个问题,第一位教师借助学习提示平均使用力量逐一处理。第二位教师通过一个预习问题,理出常识与情感等方面的内涵。

2、对学生积累与学习能力的把握:是相信学生已经有所积累,还是从零开始?相信学生自己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找到学习的自信与方法。第一位教师经常在提示学习方法,就是不放心学生,并把学生前面的学习积累当作零。)

 

五、辩课:关于文艺性说明文的教学

参与人员:参与此次活动的所有专家及教师,主要有:

《小学语文教师》编辑:陈金铭(以下简称:陈);

杭州市小语教研员、特级教师:刘荣华:(以下简称:刘);

西湖区小语教研员、特级教师:倪宗红:(以下简称:倪);

上课教师,以下分别简称:杨、王;

发言示知名者,统称某师;

主持:《小学语文教师》副主编朱文君(以下简称:朱)

1、主持简短开场白后请做课教师聊对文艺性说明文的理解与意图。

杨:《松鼠》是本说明文单元第二篇略读课文,精读课与略读课的关系;体现略读课的特点;所以我从课前导语出发解决三个问题。刘荣华老师强调“一堂课要做大做亮一个点”,但是我在这方面没处理好。

(问:文艺性说明文到底侧重什么?得依据课文的特点。五年级学生是从零学习吗?也许思考清楚两个问题就能解决。)

王:这篇课文有很多种上法;不能说哪种最好?适切的就是最好的。这篇课文的语言与《鲸》完全不同的地方:语言风格。第二个不一样:《鲸》段落结构知识点很清晰;而此篇融合着各知识点写。所以我思考:把作家意图理论引进这堂课。

2、朱:这类说明文怎样确定教学重点?

陈:《鲸》与《松鼠》本质区别是什么?

王:为什么安排两种不同类型的说明文?(一篇很严谨,一篇很活泼)更广的信息,更多的思路。然后可以在自己的运用中可以用更多的方法去处理。

陈:你的课上与《百科全书》比较,会不会让学生产生误区:《百科全书》就不好?

朱:文艺性说明文除了表达上与一般性说明文有区别外,还有什么区别?(情感、作家意图)

倪:文艺性说明文:知识性、文学性、情感性。今天两堂课用比较法来体会,很好。王老师用自学展示式教学,节省时间聚焦主题。

刘:今天的活动很有价值。原先教研活动比较泛。现在是批向不同文体的阅读教学。更能解决实际问题。

朱:现在能区别了两类说明文了。《动物素描》,布封生在启蒙思想时代,所以他在动物社会身上寄托对人类生活的情感;人文性方面,不仅是喜爱,还是完全平视的角度;更具人情味。

比如法布尔的《蟋蟀的住宅》,也是文艺性。但是又不同。《松鼠》是一下子扑面而来,跳跃的、混乱的,一会儿上树,一会儿下水……

某师:从文体上说区别,理性与感性的,客观与主观的。传达的信息愿望不同。《鲸》就像一个导读员,此彼清晰;而《松鼠》此彼不分,融入其中;从课堂上说区别,处理一对矛盾,共性与个性之间的关系。不管你是什么,还是说明文;这两堂课有共性;也迥然不同。王教师带给的震撼,是建立在孩子学习的基础上,三次反馈,以学定教;

某师:王老师的课,可以再增加一点说明文目标的叠加;说明文的知识要点还是要梳理清。

倪:王老师用回避的办法;理趣的基础上上出点情趣来。杨老师课上的游戏放在《鲸》中好,还是放在《松鼠》中好?情趣体会很好的一个办法是比较。两老师都运用了。

陈:松鼠具备让人喜欢的一切要素。杨老师,你让学生写小动物也这样写,是一个误导。原文这么乱,可能也是译文与节选的原因。为什么拟人?没有比同类更熟悉。

朱:内容与策略不可分。把“我”放进去,看似混乱的东西,恰恰有完整的东西。《松鼠》表达的跳跃。与作者的思维方式也有关。

刘:台湾小学如何教说明文?第一,还是教知识;第二,教科学知识背后的东西:语言、表达方式、情感、能力等。台湾更关注能力。如何能让孩子展现对松鼠的知识及信息的来源。不仅知道知识,并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课上:能否可以整理,让凌乱的更清晰?都可在课上教。但是一节课最好一个核心目标。我的想法应该根据教师的实际与学生的实际。

朱:刘老师的话恰好把我们的辩课带入第个二板块:这类课文怎么教?策略?我想问王老师:为什么安排自学反馈?是否是略读课?

王:略读课的原因;还有可能是阅读障碍的问题:因为不理解布封。再如比作“帽缨”等地方。所以转而把重点放在体会可爱与情感方面。

陈:是生活的熟悉。西方生活的年代与帽缨很熟悉。王老师课上“否定肯定”的理解有点牵强。预习的展示前面很好,后面两次是借学生来表达自己的意思。“保护”——与“为什么写”理解强制。

王:作者想表达“民主、平等”,有一定的政治立场。教师要解读。但是让孩子意识到哪儿,也是我要思考的问题。

某师:王老师的“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写”是否有点过了?拿到这样凌乱的文本怎么办?(避开)

(“凌乱也是一种美”)

某师问:这种文章能改吗?

陈:……

倪:“三个否定”其实是为了跟人比,点抓得准,但是没抓好。应该是把它当作人,而非一般鼠类和动物。另外人文精神的浸润不需要穿靴带帽。课结束处王老师的板书,这里就有一个人文性过不过的问题?

刘:过不过的问题其实就是体现对语文把握的问题。不同的阶段重点在哪儿?因为是小学,所以语言文字应该是衡量过不过的第一标准;第二个标准是学段的目标;第三个是学生的接受能力。王老师的课中渗透是需要的。预习的处理是一大亮点。尊重学生的预习成果,是很重要的教学资源,体现以生为本的课堂。最后的写作意图要商榷,仅仅是保护吗?可以更多元。

朱: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只能到这儿。但谈兴正浓,接下去关于过不过的东西再可以谈;这样的文章与一般性的说明文比较,如何让孩子体会?在杨老师的课上可以更好地体现,如何体现?我们都还可以再谈。可以通过邮件、QQ等继续交流。《小学语文教师》:xxywjs5@163com;QQ:357392028

( “跳跃凌乱”是不好吗?学生在上课之前是一张白纸吗?王老师的课上“常识在回避吗?”这样的辩课不断在激起参与者思辩的火花,我们饱尝着精神的大餐,已至中午12点多,也未感觉肚子的召唤)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