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目标(修改)

(2018-03-02 11:02:55)
分类: 单元教学目标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目标(修改)

朱秀云 苏立军 高启山

本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人生感悟”选编的六篇文章,从不同角度阐明了人生哲理,都属于散文的范畴。这个单元和五年级下册的《钓鱼的启示》《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那个单元所选的课文题材一样,都是通过一件事或者我们常见的事物抒发自己从中获得的感悟或启示。不同之处在于有的文章直接写出了启示,有的文章只限于写故事,而将启示蕴含其中,需要我们通过不断的揣摩去概括归纳。再看本单元的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与习作的内容也是让学生抒写自己受到的启示。因此本单元的表达学习重点就定位在学习启示类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1  文言文两则

学弈

【字词积累】

1、文章下面的注释中提示了“弈”“通国”“诲”“为”“援”“缴”“俱”“弗”等词语的意思,烂熟于心。

2、读准意“缴”和“与”两个字的读音。

【阅读能力训练】

1、能够借助课文下面的注释,边读边理解意思,读通读顺。能够结合语境,读懂六次出现的“之”字的不同意思

2、能够按正确的停顿读文。

3、能够翻译的基础上,简单说说这篇小古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4、抓住议论部分,结合故事中两个人的表现提炼故事讲的道理。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作者借助这句议论想表达什么?两个人一起跟同一个老师学习下棋,可是后一个人却远远不如前一个人。是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吗?说:不是的。那是什么原因?(是用心程度不同啊)文章说明的道理就是什么?学习应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

【表达学习与积累】

1、对比的写法。一目了然,通过两个学弈的人的不同学习态度和不同的学习结果,揭示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才能学有所成的道理。

2、“一事一启示”的写法,通过一件事来说明一个道理,故事部分的细节要使后面的启示水到渠成。可结合五年级下册的《钓鱼的启示》进行回顾总结。

3、背诵全文,并能够解释“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的关键词和句子意思。

 

两小儿辩日

【字词积累】

能结合具体语境,读懂文章下面的注释中提示了“辩斗”“以”“去”“及”“汤”“决”“孰”“汝”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阅读能力训练】

1、能读通读顺,整体把握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能理解分析事情经过与结果的关系,练习从个推导出一般,体会故事说明的道理。

两小儿有理有据的辩论,告诉我们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和思考,有了疑惑要与人交流;而作为孔圣人的孔子面对两小儿的辩论,能实事求是的进行回答也让我们受益终生。

【表达学习与积累】

1、抓住两小儿的第一次对话,体会文言文惜字如金的特点。可采用对比的方法比较。

【表达学习】

体会让人物的言行来说理写法的妙处。

有别于《学弈》,并没有在文章的结尾出说明道理,单纯地讲故事,让人物的言行来说明道理,这样的写法更难人寻味。

2   匆匆

【字词积累】

1、注意“蒸”的字形,不要丢掉四点底上面的一横。注意 “挪”“徊”两个字的读音。

2、通过查字典并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确乎”“涔涔”“潸潸”“挪移”“凝然”“徘徊”“伶伶俐俐”“蒸融”和“游丝”的意思。

【阅读能力训练】

1、锻炼自己读书,随着读文,了解“匆匆”、“挪移、蒸融、游丝”;“确乎、涔涔、潸潸、徘徊、游丝”;“凝然””、“默默”、“斜斜”、“白白”、“茫茫然”、“赤裸裸”、“轻轻悄悄”、“伶伶俐俐”等词语的表面意思和在文中的意思,通过读懂词语读懂句子,同时读懂词句和上下文的关系,体会文中表达出来的作者笔下事物的特点和作者的内心世界特点。

2、默读,练习用自己比较简单的话,表述作者笔下所写内容的特点,作者所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这属于对文章内容的初步认识。

主要方法:整合文章的主要信息。初读读懂的基础上,再此快速浏览全文,将每一段的内容进行整合,提炼主要信息,用自己的语言表述。

要点提示:“我”从自然界的燕子去了又来、杨柳枯了又青、桃花谢了又开等现象联想到为什么我们的日子一去不复返,盘算着悄然逝去的八千多日子,内心充满了恐惧、焦虑、惋惜和无奈,感觉到时间匆匆而逝不留一点痕迹的我,不知未来该干什么,内心满是不甘。

【表达学习与积累】

1、体会11个问句的表达效果。

第三段和第四段开头的设问句提示着所在段的主要内容,第一段与四五段的其它问句形式多样,疑问句、设问句、反问句都有,读读这些问句,它是为了表达作者怎样的内心服务的?

2、散文优美语言的学习与积累。

第一段中的排比句、第二段中的比喻句和第四段中的两个比喻句在准确体会表达效果的基础上,背诵第124段。

(表达学习提示:参照高启山做的文本解读)

【写作练习】

根据下面这句话的提示,用文中第三自然段想象的方式,写出春天一点一点走来了的情形。

“春天有脚啊,悄悄地一点一点向我们走来了”……

【拓展阅读】课下阅读朱自清的《背影》《荷塘月色》等,体会其散文的特点。

(本课教学参照:高启山名师工作室新浪博客)

 

3  桃花心木

【字词积累】

1、正确书写本课六个生字及相关词语“插秧”“枯萎”“一番”“锻炼”“优雅自在”和“勃勃生机”,注意“枯萎”中的“萎”中间的“禾”字最后一笔是捺,不是点;“锻炼”中“炼”不要写成“练”。

2、查字典并联系语境理解“奇怪”“莫名其妙”“从从容容”“基业”“汲水”“语重心长”“不确定”等词语的意思。

【阅读能力训练及句段积累】

这篇文章的结构与前面学过的文言文《学弈》和五年级学过的《钓鱼的启示》是一样的,都是故事加启示的写法,有了这些基础,阅读理解部分可以学生的自学为主。

一、初读课文,联系语境理解词语句子,最终读懂课文内容。

1、读课文12自然段,联系概括:写了什么?

当我看到老家屋旁仅及膝盖的桃花心木树苗时,简直不敢相信它们能长成高大笔直的桃花心木。

2、读课文3-10段,联系针对作者的奇怪和问题,进行思考,继续往下读书找答案。

3、抓住三次出现的“奇怪”,读懂三次“奇怪”的具体所指,并联系从奇怪着眼来概括这八个自然段的意思——将奇怪的原因加以综合。

4、联系读书,结合上文的问题找答案,读11-13自然段,练习用简要的话来概括自己找到的答案。

    要点:种树人反常的管理方式是为了模仿老天下雨,因为老天下雨没有规律,所以种树人浇树也没有规律。种树是百年的发展根基的事业,很重要。种树人这样做是为了让树苗在不确定中学会自己找水源,学会拼命扎根,这样才能长成参天大树。

练习在语境中读懂“语重心长”——理解字面意思,再体会:种树人的“语重”,指对什么内容的重视,文中的哪些内容写出了“心长”。可以请学生反复读种树人的话,谈谈自己的理解。

归纳要点:这几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5、读14-16自然段,联系结合上文内容,体会作者感悟的人生道理——用“给树浇水”的内容来解释作者的感悟;然后联系用自己的实际生活来进一步体会。(归纳和演绎的思考方法学习)

6、概括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用故事要点+启示的方法

我看到种植桃花心木的人给树浇水时浇水的时间和浇水的量都没有规律,很是奇怪。请教后得知他是在模仿老天下雨,目的是让桃花心木深深扎根,学会自己寻找水源,日后才能长成参天大树。由此我感受到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才能经得起生活的考验,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表达方式学习与积累】

1、层层设置悬念的表达方法

在这样的启示类文章中,怎样写好故事是有诀窍的。在写文章前,文章要说明的这个道理,林清玄肯定是知道的,故事中种树人的做法为什么那么奇怪?林清玄也是知道的。但他为什么在写故事的时候,装作不知道,而是一次又一次的写奇怪?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连着三次写奇怪一次一次吊足了读者的胃口,急切地读下去。这就是层层设置悬念的表达效果。

2、积累本文的启示部分课文的第14段,能够背诵。

【拓展阅读】林清玄的散文作品《心田上的百合花》

4*  顶碗少年

【字词积累】

1、注意“摞”、“刹”、“疚”、“胛”等几个字的读音,正确书写“座无虚席”中的“座”和“不知所措”中的“措”。

2、联系上下文理解“座无虚席”、“不失风度”、“不知所措”、“惊心动魄”几个词语的意思。

【阅读能力训练及句段积累】

1、自由读文,联系上下文理解上面几个词语的意思。

2、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一共描写了顶碗少年的三次顶碗过程,对比这三次,看从描写的内容中有怎样的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

第一次  主要描写少年表演时的详细动作,突出表演的难度之大。

第二次  少年表演的动作前面的以“重复刚才的动作”一带而过,重点描写了第一次表演失误的部分,即那次艰难的转身。同时加入了观众的表现。突出了表演时少年承受的压力之大。

第三次  对少年的描写此时最重要的是重新拾回的镇静,其次将表演的动作再次精简到那脑袋的轻轻一抖,而对观众的描写也更加精要,安静、捂眼、暴风雨般的掌声。

结合这三次表演,思考从文中末尾的省略号你读出了什么?

少年不服输的精神,勇于接受挑战的勇气一直启示着 “我”:面对失败要敢于重新再来,失败是成功之母。

3、然后尝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表达学习与积累】

1、重复的描写要根据文章的主旨选择不同的描写重点。

本文要表达的主旨是失败是成功之母,为了让读者感受到这样的写作目的,作者是怎样确定三次顶碗的描写重点的?

第一次,突出表演的难度大;第二次,突出压力之大;第三次,突出勇气之足。

这样描写不仅避免了重复,而且将顶碗少年的形象刻画得越来越清晰、立体。

2、积累少年不怕失败、勇于挑战的形象。

以第三次顶碗为重点,反复感情朗读,感受第三次顶碗的惊心动魄,记住顶碗少年的勇于挑战的勇敢形象:少年镇静下来,手捧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鞠了一躬。音乐第三次奏响了!场子里静得没有一点声息。有一些女观众,索性用手捂住了眼睛。当那摞碗又剧烈地晃动起来时,少年轻轻抖了一下脑袋,终于把碗稳住了。

心惊肉跳的音乐、安静的表演场地、捂住眼睛的观众

重回镇静的少年、又一摞新碗、那轻轻的一抖

5*  手指

【字词积累】

1、注意“爱憎”的“憎”、“窈窕”的读音。

2、联系上下文理解“养尊处优”、“堂皇”、“附庸”的意思。

【阅读能力训练及句段积累】

1、自读课文,理解归纳五个手指的特点。

 

手指

所长

所短

大拇指

能吃耐苦、默默奉献

身体矮胖、样子难看、构造简单

食指

能干复杂危险的工作

姿态不窈窕,样子不漂亮

中指

相貌堂皇,身体最长,取物时发挥优势

不出力或出力最少,却最显功劳

无名指和小指

 姿态优美

能力薄弱,适合做享乐风光的事情

 2、用故事+启示的方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表达学习与积累】

拟人化的表达方法利于道理的表述。

1、漫画家丰子恺在描写五个手指的特点时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从这些手指的哪些方面进行了描写?

(长相、能做的事情)

2、对照五根手指的特点,我们能从生活中相对应地找到这样的各个类型的人。你觉得自己喜欢哪类人?不喜欢哪类人?为什么?

3、读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想一想自己应如何跟各个类型的人相处?这篇课文带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拓展阅读】

丰子恺的《杨柳》,并体会这篇文章与《手指》写法的异同。

单元整理

语言及文学形象的积累

1、背诵文言文二则,记住学习态度不同、学习效果迥异的两个学弈者,牢记会观察、会思考,能言善辩的两小儿以及实事求是的孔圣人。

2、背诵《匆匆》,欣赏并积累文中的精美句段。头脑中清晰浮现朱自清茫然不知所事又惋惜时间白白流走的无奈、焦急、恐惧的典型形象。

3、积累《桃花心木》和《手指》篇尾的启示,用于指导自己的学习生活。

4、记住不怕失败的顶碗少年,记住他的镇定、坚持、转身、一抖。

语言表达积累

1、启示类文章的写法

可以是故事(事物)+启示,例如:《学弈》、《桃花心木》、《手指》,让人一目了然洞察作者的写作意图;也可以只写故事(事物),将启示蕴含在故事中,《两小儿辩日》《匆匆》《顶碗少年》,这样更耐人寻味。

2、故事(事物)描写时要针对自己要表现的道理,确定叙述的内容及层次,《匆匆》由“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发问,到对已逝去八千多日子的反思,再到体验时间流逝得飞快,最后到不知出路在何方的不平。层层深入。确定细节描写的重点,《桃花心木》重点定位在种树人养育树方式的反常以及我的奇怪,《手指》的重点是五根手指的特点。确定描写的方法,《匆匆》中的11问,《手指》的拟人化,《桃花心木》的层层设置悬念等等。

这些表达方法都可以提醒学生在单元习作中尝试选择使用。

语文园地一

口语交际及习作

说故事悟启示,然后写下来。关键是先找到有启示的第一次,然后想针对自己的启示应如何确定故事的重点,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说故事。

交流平台

1、明确阅读理解的两个基本方法: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

2、引导学生结合本组课文的学习交流自己如何运用这两种方法的。

日积月累

1、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这些有关人生哲理的名言警句。

2、能将这些警句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恰当运用。

其中的好多句子都能与我们五篇课文中的人物或启示相对应。例如“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的前半句可以诠释《桃花心木》中种树人的思想。“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又可与那篇课文对应呢?这样想想,挺有意思的。

成语故事

要让学生讲故事积累下来,准确理解成语的本义及引申义,并能灵活运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