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目标

分类: 单元教学目标 |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目标
王新颖 苏立军 高启山
目标设置理念:
1
【字词积累】
1、读准字音:
刘禹(yǔ)锡
2、记忆字形:
庭:这是一个形声字,注意里边的部分,与延长的延的区别。而且壬的下面的一横要短。
【阅读理解能力训练及句段背诵】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是我们学习语文的本分,这种能力是要培养的。
四年级段,在“讲读课文”中,一以贯之的一个要求是:继续锻炼“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在能够读准字音,了解一些新的名词术语的基础上,针对在语境中发生了新意义的词语和读不懂的句子,学生自己一边读一边想: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在这里写的是什么(写了谁?怎么样?有什么特点),遇到读不懂的地方,提出问题思考:为什么?并且继续读下去,回读上文或者继续读下文,找到答案。读完一部分,想一想:这个部分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教师提出要求,学生依照要求来“概括一个自然段或者几个自然段的意思”;读完全文,再想一想:这篇文章讲的是什么?这个人,这件事,让我们懂得了什么?(本要求,是四年级所有一类课文阅读能力锻炼和习惯培养的基本要求,力争到本学期末养成按照上面程序读书的习惯,并逐步养成不经提示就能自己对词语、句子、段落提出疑问,并认真读书解答问题的习惯,对一些段落能自己概括主要内容的习惯;教师只需对学生不能解答的问题、概括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
1、借助注释和查字典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2、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边读边想象的方法,能抓住重点词体会作者的心境,浮现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例如:“闲”“厌”的意境。
3、通过反复吟诵,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4、诗句积累:背诵三首古诗,能默写《独坐敬亭山》和《望洞庭》,《忆江南》中要求能够准确默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表达学习】
1、了解三位作者分别采用“拟人、比喻、反问”的手法来表达思想感情。
2、了解“忆江南”是词牌名。
3.了解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词在格式、韵律上的特点。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韵脚ɑn)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韵脚o)
【阅读拓展】
1、了解李白的经历,促进对诗句的理解,体会所表达的感情。
2、了解刘禹锡与白居易合称“刘白”,白居易称刘禹锡为“诗豪”。
3、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
4、阅读白居易写的《忆江南》的另外两首诗。
2
【字词积累】
1、读准字音:
注意区分澜(lán)和峦(luán)的读音
似(sì
“啊”的变调(在读课文时,啊字可以和前一字的尾音连读,发生音变):
真静啊(nɡɑ)
真奇啊(yɑ)
2、记忆字形:
澜:注意右边里边部分中的两点,不要写成横。
瑕:通过了解字义记住偏旁部首,并且尝试着与学过的形近字进行区分识记。
3、
描写水的:波澜壮阔、水平如镜
描写山的:峰峦雄伟、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奇峰罗列、形态万千、色彩明丽、危峰兀立、怪石嶙峋、连绵不断
其他:云雾缭绕、红叶似火、“桂林山水甲天下”“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阅读理解能力训练及句段背诵】
1、
2、
读段落,练习归纳漓江水静、清、绿的特点;读比喻句,想象水的画面。
3、读第三段,目标与第二段一样。体会首句与“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联系,归纳特点,读夸张和比喻句子,想象山的画面。
4、读第四自然段,上文内容来解释“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想象画面。
随着读课文,联系桂林山水的美和课文最后一段中写到的“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弥漫,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都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体会,作者引用“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非常的贴切,并且回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体会作者首尾呼应的写法。
【表达学习】
一、写作时,要抓住景物或事物的特点的方法。
漓江:静、清、绿
泰山:峰峦雄伟
桂林的山:奇、秀、险
二、采用对比的方法体会语言的准确生动性。
出示:
A、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B、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
通过对比体会,作者利用把特点讲清写实的方法,将漓江水的特点写出来了。
第二次对比,体会“真”字在表情达意上所起的作用。
出示:
A、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出示:
B、漓江的水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通过对比体会,一个小小的“真”字不仅突出了漓江水的特点,更让我们体会到了作者对漓江水的一份赞叹之情。
三、感受第二、三自然段结构的整齐、对称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 “找规律”的方式,比如,◆☆☆,◆☆☆;再比如,▲□□□,▲□□□等等,感觉这排列非常整齐,而且像乐曲的节奏一般。
在此基础上,学生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细读两个段落,引导学生发现,每个段落都是先介绍看过什么,看过什么,没看过什么,然后用“真……啊”的句式分别介绍水和山的三个方面特点,呈现出来▲□□□的规律。两个段落显得非常对称、整齐,读起来显得非常有节奏,就好像在弹奏着一曲有重复旋律两个乐章!
【写作练习】
观看这一幅画面,先总的介绍一下画面上花儿盛开的特点,然后,用“真……啊”的句式,具体介绍“多、艳、香”三个方面的特点。
【阅读拓展】
1、阅读课后小诗《浓碧》。
2、阅读《趵突泉》。
3
【字词积累】
1、读准字音:
盘曲(qū)而上
转(zhuǎn
2、记忆字形:
簇:下边的右半部分要特别注意,不要写成反文或者是折文。
蜿蜒:结合字意进行识记,与其形近字进行区别记忆。(碗、庭)
臀:关注上部分的左半部分的写法。
乳:右半部分是竖弯钩
擦:再次强调察的写法。
3、新词积累:
盘曲而上
【阅读理解能力训练及句段背诵】
1、初读课文,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
引导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勾画能够体现作者游览顺序的词句,理清文章层次。
2、通过抓关键词句,了解作者所看到的景物的特点。
3)读“孔隙”部分,边读作者写感受的句子边练习想象,体会数字给人的感受。
比较句子,体会“稍微”“一点儿”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A、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B、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都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抬起,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通过对比,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对感觉写的很细致——“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朝我挤压过来,稍微、准会”等。这些词句非常细致准确的写出了当时自己的感觉,也让读者能够身临其境一般体会得到空隙的大小,如同随着作者从外洞到内洞一般。
4)读内洞部分,边读边抓住作者描写景物特点的句子,想象景物样子,概括这一段内容。
4、背诵第二、三、四、五自然段。
【表达学习】
学习作者按照游览顺序来写游记的方法。
应该注意的是,按照游览顺序来写,要交代清楚自己所介绍的景物的位置或者自己是在哪里看景物。
作者分别用了这样的话来介绍自己在哪里看到景物:公路盘旋而上、一路迎着溪流、在洞口抬头望,在外洞找泉水的出路(孔隙)、到达内洞(看内洞景物),有的在介绍这种景物之前介绍(在外洞找到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有的,在介绍完一处景物之后介绍(如“……大约行了两三丈水程吧,就登陆了。这就到了内洞。”)。
对于本篇文章来说,让学生找出这样的句子反复读一读,然后再按照这些句子说一说作者的游览顺序,再结合四年级上册学过的《颐和园》来进一步体会,写游记如何按照游览顺序来写。
【写作练习】
请以导游的身份,向家人或朋友介绍一下金华的双龙洞。介绍时,按照作者的叙述顺序介绍。别忘了用上课文中精彩的语句,要讲出双龙洞沿途风景以及双龙洞的特点。
【阅读拓展】
叶圣陶的《记游洞庭西山》《游了三个湖》》《江南游记》
4* 七月的天山
【字词积累】
1、读准字音:重重(chóng)叠叠----多音字,另一个读音为(zhòng )
2、新词积累
白皑皑、重重叠叠、斑斑点点、五彩斑斓、蜿蜒无尽、五彩缤纷
3、文章语言优美,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积累好词佳句。
【阅读能力锻炼】
1、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移步换景(让学生找到相关语句,并勾画。进入天山——在往里走,天山显得越来越美——走进天山深处)
2、通过朗读和想象了解作者描写了几种景物,他们各自有什么特点。
【表达学习】用比喻来表达喜爱之情
学生找出这些句子,引导学生发现作者都是首先将眼前景物比作了作者想象中或者现实中大家熟悉的、有相似点的“美好”的、令人喜爱事物,事物(景象)的。这些事物(景象),人们看在眼里,身心是愉悦的。为了表达喜爱的感情,把眼前的事物比喻成什么“让人喜爱的事物”才更准确、更恰当。
【拓展阅读】
碧野的原文《天山景物记》
单元整理:
【语言积累】
1、语文园地:
“我的发现”:学习用相同的句式描写一个事物
“日积月累”:描写自然风光的古诗名句。
“宽带网”:指向搜集祖国锦绣河山图片资料的语文实践活动。
2、本单元中优美的语句积累。
【表达学习】
1、学习作者用相同的句式描写一个事物
2、作者将同类景物相比较,发现各自不同的特点
3、作者引用名句和诗句来写出景色的特点。
4、学习作者按照游览顺序来写游记的方法。
5、用比喻来表达喜爱之情。
【写作练习】
本次习作的主题是观察一处景物,然后把观察到的景物写下来,按照一定的顺序,注意把内容写具体,语句写通顺。
此次习作可以在学习本单元之前作者先做安排,让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留意观察,可以是校园,也可以不是校园,平时做好观察记录。另外,既然本单元课文都是写景的文章,那么我们就不妨让学生学以致用,充分利用本单元学到的方法来进行习作。如:1、写清游览的顺序。2、将同类景物相比较,发现各自不同的特点。3、“引用名句或诗句来写出景色的特点”和“用比喻来表达喜爱之情”任选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