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教学目标

(2016-09-01 10:05:19)
分类: 单元教学目标

前言

本教学目标序列结合课文贴点主要围绕如下几方面阐述:

【字词积累】

字词积累,是学生上学最基本的立身之本,它能够丰富个人词汇,拥有更多的“建筑材料”,为构建语言的高楼大厦打基础。本部分内容包含1、读准字音:一般情况下分两种情况一是课文中容易读错拼音的字;二是一些多音字。2、记忆字形:重点关注生字中难写或容易出错的笔画。3、新词积累  最多的是生字所带的词语。4、课文中出现的某类词语

【阅读理解能力训练及句段背诵】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是我们学习语文的本分,这种能力是要培养的。

本册开始,在“讲读课文”中,一以贯之的一个要求是:继续锻炼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在能够读准字音,了解一些新的名词术语的基础上,针对在语境中发生了新意义的词语和读不懂的句子,学生自己一边读一边想: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在这里写的是什么(写了谁?怎么样?有什么特点),遇到读不懂的地方,提出问题思考:为什么?并且继续读下去,回读上文或者继续读下文,找到答案。读完一部分想一想:这个部分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教师提出要求,学生依照要求来“概括一个自然段或者几个自然段的意思”;读完全文,再想一想:这篇文章讲的是什么?这个人,这件事,让我们懂得了什么?(本要求,是年级所有一类课文阅读能力锻炼和习惯培养的基本要求,力争到本学期末养成按照上面程序读书的习惯,并逐步不经提示能自己对词语、句子、段落提出疑问,并认真读书解答问题的习惯,对一些段落能自己概括主要内容的习惯;教师只需对学生不能解答的问题、概括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

 

【表达学习】

这部分内容直指语文教学的核心,我认为,学习语文的的重要功用就是学习表达。 我们不能老是抱怨学生写的这也不是那也不是,溯其本源是我们教师缺失了写的教学。语文课本每一篇选文都是典范,我们要以此为例文,进行表达学习。

【写作练习】

结合课文提点,迁移写作,让课文学习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

【阅读拓展】

课文是有限的,如何以一带多?是语文教师应该思考的内容。

 

目标系列详解:

第一单元

第一课:《观潮》

【字词积累】

1、读准字音:

大堤 dī  闷雷 mèn   颤动  chàn  薄雾 bó  风号浪吼 háo  涨潮zhǎng  

2、记忆字形:

昂:左下方不要多一撇或一横;贯:上半部分中间不能写成两点;沸:注意右半部分数笔画

3、新词积累

奇观、笼罩、若隐若现、人山人海、人声鼎沸、浩浩荡荡、山崩地裂

4、描写水势盛大的词语

横贯江面、白浪翻滚、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风号浪吼、漫天卷地

5、描写人多的词语:

人山人海、人声鼎沸

【阅读理解能力训练及句段背诵】

1、初读课文,在查字典的基础上,体会“奇观”的字面意思,结合本文体会奇观指的是什么,能够结合“自古以来”体会“天下奇观”强调的意思。
   2、随着读课文,结合“一年一度”来体会自古以来的意思,并概括第二自然段的意思;结合语境体会“横卧”的意思和所强调的内容,读懂“人声鼎沸”的意思,读懂“闷雷滚动”与“人声鼎沸”的关系,体会大潮远来却未见之时的声势;读懂“移来”、“横贯”所写出来的大潮特征;读懂比喻句子所强调的大潮的特点。在读课文的过程中,练习用简单的话来表述“等待观潮”、“ 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四部分内容的景象特点。

3、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表达学习】

1、学习作者如何围绕一个意思写具体:

一是作者在全篇如何围绕“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层意思来安排材料的描写景物的。

引导学生去读懂:“一年一度”,这是写历史长久,“观潮的人多——人山人海”从侧面来验证“奇观”。

接下来读懂课文如何具体写景物“是奇观”:“闷雷滚动”、“白线”(直接写远处景观——潮的声势之大)、“人声鼎沸、沸腾”(从侧面写人们惊奇)。

然后读懂“潮来时”是直接写声势浩大。突出“壮观”。

在读懂潮去时“依旧风号浪吼”,是用“余威”来衬托景物声势浩大。

体会上面隔断式围绕一个意思来写具体的,可以用“删掉第二段、第五段”对比阅读,体会表达效果的方式来研读,体会第二段、第五段的作用,体会“围绕一个意思写,出了直接写要写的景物,还应该写清与景物相关的人的反应,写清楚事物变化的经过”。

二是作者如何把壮观的景物特点写出来的。

重点读第四自然段,体会“移来”、“横贯”用词准确,强调了景物浩大的特征;通过比喻句的研读,体会“如何写出了声势的浩大”,可以用删改比较的方式,体会比喻句所表达出来的效果。最终讨论归纳:写景物特征,除了直接准确具体地写景物“是什么样”的,还需要展来联想和想象,从而把景物特点写具体。

【写作练习】

请以解说员的身份,向家人或朋友介绍一下钱塘江大潮的有关情况。讲解时,可以按照江面平静潮水涌动---潮头西去的顺序讲述。别忘了用上课文中精彩的语句,要讲出钱塘江大吵的奇特之处。

【阅读拓展】

 宋代诗人陈师道对钱塘江大潮的描写,读读背背,再体会一下他的意思

十七日观潮 漫步平沙走白虹,瑶台失手玉杯空。晴天摇动清江底,晚日浮沉急浪中。

 

2课 * 雅鲁藏布大峡谷

学习这篇课文,一是要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有哪些壮丽景观;二是要边读书边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和善的思想感情。

 

3课《鸟的天堂》

【字词积累】

1、读准字音:

①抛 pāo

②几个多音字在本课词语中的读音:应yìng接不暇   xīng奋  不可计数shǔ  

2、记忆字形:

桨:本字有两处值得注意,一是上半部分的右面 点笔画不出头;二是下半部分是木不是水。

耀:本字左半部分是光字的变形。寂:本字主要注意叔字是半横而不是全横。

梢:本字注意与稍、捎的区分。

3、新词积累

灿烂、陆续、展示、留恋、不可计数、应接不暇

4、描写大榕树的词语

一簇簇、绿得可爱、翠绿、茂盛、不可计数、枝上生根

5、描写鸟的词语:

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大的、小得、花的、黑的

【阅读理解能力训练及句段背诵】

1、读懂句子之间的联系,体会作者是如何围绕一个意思来写的。

引导学生在查字典理解本课词语的基础上,一路往下读书,边读边思考,自己读懂词语、句子在语境中的意思,抓住如下重点语句指导学生练习语境来体会意思和所表达的情感态度:

1)“真是一株大树”惊叹“真”——许多株,有的人说是一棵,有的人说两棵,走进了才发现“真是一株”;这些描写的目的为了强调“大”。

2)读懂如何把“大”写具体的: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卧。读懂“卧”写出来的大树的特点及其“卧”与“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上”的关系,读懂“卧”在强调大。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读懂生命力。

首先是读懂茂盛——作者在这里是怎么写茂盛的,读懂“堆”写出来的事物特点;结合“明亮”、“颤动”,通过想象的方式,读懂“生命力”与茂盛的关系。

4)读懂的基础上,用简要的话来概括一下“大榕树的特点”,反复朗读。背诵6-9段。

2、读懂作者是如何写鸟多的——到处.到处,类别列举;有的……有的……,——下文的应接不暇。

3、读懂“天堂”联系大榕树的茂盛特点、鸟儿们欢乐生活的表现和情感,体会鸟儿们在这里生活的美、安静(安全)、生活的快乐、温饱,就像在天堂中。

朗读,背诵13-14段。

【表达学习】

1、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描写,使文章条理清晰。

由远及近:作者在描写大榕树时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写的。

由总到分:作者在描写大榕树的近景时,先总写后具体写枝、根、干、叶的位置和颜色。

由面到点:作者在写鸟的活动时,先写群鸟,在突出个别鸟。

2、注意事物的动态和静态的结合

课文在描写大榕树时,以静态描写为主,从而有助于我们清晰的认识他,感受它的美丽、高大;课文在写鸟的活动时,以动态为主,这样动静结合,给事物增添了情趣。此外,作者在描写同一事物的时候,也注意到了动静交错。

3、作者喜悦的心情是如何写出来的。

引导学生归纳文中写作者喜悦感情的比喻句和拟人句,从中归纳规律:把物必做自己认为美好的事物,用夸赞的语气来写。

通过读句子体会到:作者看到眼前的景色内心喜悦 ,借助身边的的景物事物来表达了。借助什么事物来表达?借助身边美好的事物,想象身边的事物是什么美好的事物,想象身边的事物具有人的美好的心情,再具体写下来。

【写作练习】

以导游或小鸟的身份,向游人介绍这里的景象。介绍的形式可以写导游词、写诗歌、顺口溜……

【阅读拓展】

寻找生态家园之最。

 

4课*、火烧云

【字词积累】

1、读准多音字的读音:  一模一样

2、新词积累   一模一样、镇静、恍恍惚惚

4、描写颜色的词语

红彤彤、金灿灿、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等叠词

5、描写变化的词语:

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

【阅读能力锻炼】

读课文,练习抓住“共性”概括第1自然段的意思;在读懂4-8自然段每个段落意思的基础上,练习用归纳的方法来把握4-8段的意思。

【表达学习】

结合读懂的“火烧云多角度、各方面细致的变化”,体会是多角度、长时间细致观察的,观察的时候,还针对看到的事物,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想想他们是稀奇的、各种美好的事物。

【语言积累】

背诵课文第135段。

 

单元整理:

抓特点,写出景物的变化

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的课文,体会作者写景物的时候,都是注意观察,抓住了一种景物的本身的变化来写的。

《观潮》一文写的是钱塘江大潮。这是一类动态景物描写的典范。作者对大潮进行了细致观察,抓住了景物(大潮)随着从远到近逐渐移来,声音和形态给人印象的变化。大潮一点一点涌来给人印象的变化,这是景物“发生过程”产生的变化,就好像一个事件,在事情的不同发展阶段,景物本身给人的印象是不同的。

跟《观潮》所描写的景物变化一样,《火烧云》这篇文章,也是按照火烧云这个景物的变化过程来写的——从火烧云上来写到火烧云下去。作者先写了火烧云上来之后,地面景物的颜色变化;接着,写了火烧云的颜色的变化;最后写了火烧云的形态的变化,我们能够了解到:观察景物的变化要“抓住景物在不同时间里颜色、形态哪些变化”,要把“时间推移情况、具体的颜色和形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细致写清楚”观察清楚、写清楚。

《鸟的天堂》所写的景物,景物主体没有变化,随着时间的变化,主体景物中给人印象最深的内容发生了变化——傍晚,大榕树给人的印象就是大;早上,给人的印象是鸟很多,鸟生活的很幸福。细致观察抓住景物在不同时间阶段内给人的不同印象:大榕树傍晚时分没有一只鸟,白天则是“鸟非常欢快幸福生活的情形”。

榕树有什么特点?大啊!就像一座林子,能有那么多鸟在这里生活,这树多大啊?这是用“变化了”的景物写出来的。能成为鸟的天堂大树,你爱不爱?作者这样写,就达到了这样的目的。将同一景物在不同时间阶段给人的突出印象相比较,从而抓住特点,写出特点。

写作练习:起个早,观察一下天边太阳升起的过程(或者是回忆你在海边看日出的情形),按照太阳升起的过程,把太阳光亮、云彩的色彩变化记录下来,写成一段话。

单元习作:写一种景物,注意写清楚这样处景物在不同时间或者不同阶段的特点,同时,能够展开想象,把眼前景物想象成美好的事物,写下来,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