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吴均所著《续齐谐记》中有“田真哭荆”事,说:京兆田真兄弟三人,共议分财。生资皆平均,唯堂前一株紫荆树,共议欲破三片。翌日就截之,其树即枯死,状如火然。真往见之,大愕,谓诸弟曰:“树木同株,闻将分斫,故憔悴,是人不如木也。”因悲不自胜,不复解树。树应声荣茂,兄弟相感,遂为孝门。
一棵紫荆树,因为听到兄弟三人说要分家破树,于是马上枯死;一听说不分了,马上又“应声荣茂”,最后还使得“兄弟相感,遂为孝门”。这件事情,很有代表性,也很有意味。
中国文化是非常强调家文化的,分家在中国人看来,也未必是一件值得欣喜庆幸的好事情。以家为单元的文化构造,促成了“国”文化的根深蒂固。“国”在中国文化中,就是一个大的“家”。国家国家,盖由此始。小家不可分,分则意味着不吉;大家更不可分,分则意味着衰败。
以此为前因,中国文化便形成了一种奇异的见解。典型如“肉烂烂在锅里头”,小到家,这“锅”是家里的,肉就算烂了也绝不拿来肥了别人;这个时候,别的“家”便是我的“敌对方”,这肉是死活不能烂到别人家的“锅”里面去的。大到国,便是同胞打杀同胞可以,别人则不行。为何?“肉烂烂在锅里头”。这种见解所造成的后果是:多少年来,中国人死于中国人之手者,难以计数,但都被原谅和忽略了;或者说,都被有选择性的忘记了。而中国人死于外国人之手者,则每一次都是不可饶恕的,都是需要子孙牢牢记住,世世代代仇恨之的。
大抵中国文化有一种特别的功能,可以使同胞面对同胞时生命便等同于蝼蚁,可以任意践踏和侮辱宰杀之,面对外国人时则才有可能是一个“人”。这是一种神奇的自辱文化,或曰一种伟大的自残功夫。凡能看透这一点人,都能玩弄民族于股掌之上,以“爱国”之名行“误国”之实。这些人一般不但不会无人喝彩,反倒是高歌颂扬者众。真是天生的贱人国度啊!
与“肉烂烂在锅里头”这种纯粹褒义的语句相比,我倒是更欣赏另外一句并不太为许多人欣赏的中性甚至偏贬义的俗话“亲兄弟,明算帐”。与其糊里糊涂的炖“烂肉”,不如清清楚楚的“明算帐”。
凡是大谈“肉烂烂在锅里头”的这号人,十有八九都是小心思玩得飞转的险恶之辈,阴一套阳一套,看起来公平正义得很,实际卑鄙险恶之极。倒是那些喊叫着要“亲兄弟,明算帐”的人,大多是心怀良善之愿的所谓“傻子”;真有必要,他们是宁可自己吃点亏,也不愿意让别人短了帐。
在中国文化的大酱缸中生活,很多时候,文章和说话,都是要反着理解的;如果你要正着理解了,很快,你就得被“烂在锅里头”了。而最令你意想不到的,是你虽然“烂”了,而且是“烂在锅里头”的,别人却并不见得就会因此而赞扬你,而是会很快的倒掉你;然后,再去找下一片愿意“烂在锅里头”的“肉”。
当然,我这么讲,不一定就是在否定“家”与“国”,而只是对这种文化中隐藏的东西感到可叹罢了。
2012·4·5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