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在员工心中扎根的6步
(2009-01-22 13:05:16)
标签:
企业文化管理激励杂谈 |
分类: 自用资料 |
读了此文,深以为然,企业文化建设,就是“知道、明道、悟道、修道、行道”六步,能做到六步的企业不多!
需慎思之,践行之!马岢注
企业文化在员工心中扎根的6步
佛教里有六道,即天、神、人、地狱、畜牲、饿鬼。道教里也有六道,即知道、明道、悟道、修道、行道、传道。企业文化是
有人形象地比喻很多企业的
很多企业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殚精竭虑地挖掘提炼本企业文化的精髓,用优美的词藻表述企业的使命、愿景、理念、核心价值观等,并花费人力物力宣贯。甚至给高层赋予了传教士,也就是传播企业文化的重要职责,把它与制定战略相提并论。其实提炼和阐述企业文化,至多算是知道和明道的初级阶段。企业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此。
有个很有名的月亮禅公案,讲的是有人问得到禅师什么是禅。禅师一声不吭,举手指着天上的月亮。意思是手指是名相(文字概念),月亮是实相(事实本身)。拘泥于文字永远不可能了解事实本身。企业文化建设如果停留在理念和原则的提炼和阐述,就是陷入了名相的束缚,员工会云里雾里,不知道企业文化的本来面目究竟是什么。
知道和明道还只是停留在文字概念上,只有上升到悟道的层次,才能看到企业文化的真实面貌,才能领略到企业文化对企业成功、个人发展的真正价值。只有悟道之后,员工的心灵才会真正被企业文化蕴含的能量所触动。
心灵有所触动,未必能持久,所以还需要进一步上升到修道,通过持续强化来加以巩固,也就是佛家所说修炼和儒家所说的“择善固执”。
当企业文化成为发自内心的牢固信念之后,如果不能付诸行动,身体力行,也不能对组织和个人有什么实在的价值,所以还应该身体力行,积极行道。
一个成员在工作中积极主动奉行公司的理念和原则,必然会影响和感染周围的人们“见贤思齐”,不知不觉中起到传道的作用。实际上,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可能是最好的传播企业文化的手段。不过,一个已经做到修道行道的人,如果已经“抱营魂载一”,向周围同事主动地讲解企业文化的含义和价值,应该比说教更容易让人信服,更好地引导大家为企业的发展抱团,齐心协力创造美好未来。
企业文化建设,对于个人来说就是分成知道、明道、悟道、修道、行道和传道六个阶段的过程。企业里不同的人,处于不同的阶段。
一个“魂不附体”的企业,大多数人连知道和明道的兴趣都没有,更不用说修道、行道和传道。所以尽管阐述企业文化的标语到处都是,企业文化手册人手一本,但是也看不出这些东西与他们的行为有什么明显的关系。一个“魂不附体”的企业成员,多半是管理层或者领导层的人,就像只会念口头禅的和尚,其实根本不懂得佛学的真谛。这种人对企业文化建设起步到半点好处,反而产生灾难性的破坏作用,让员工对企业文化不以为然,背道而驰。
所以一个企业的文化建设是否在实实在在的推进,不在于企业文化的阐述如何的词藻华丽,发布和宣传工作如何地隆重这些表面文章,关键是要看企业有多少人在修道、行道,有多少身居要职的人在此基础上有意识地传道,又有多少人在努力的要知道、明道和悟道。
为什么大家要这样做呢?因为企业文化是企业组织和个体成员的成功之道,是员工在企业组织的发展中成就自己的正确方法,遵循企业文化的理念和准则,于公于私都是非常有价值的,而且这种价值是不相冲突的。
如此一来,我们可以把道家和儒家的思想应用到企业文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