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家长的“作为”与女儿的“成长”回顾

(2009-12-13 10:25:19)
标签:

教育

分类: 生活感悟

家长的“作为”与女儿的“成长”回顾

    身为家长的我,对我的女儿自有一份责任。回顾起女儿的成长过程和我们做家长从中可能起到的一些作用,颇有感触。索性去除“隐私”,把我的一些家事公诸于博友,以图共享。

          

          女儿使我戒掉了三个月的烟酒

    不怕各位见笑,按现代文明的要求,我有一个不良嗜好——饮酒、吸烟。由于自己至今身体状况良好,加之注意节制(酒不多饮,吸烟也注意场合),所以从不言“戒”。我有这个嗜好的几十年中却有一次例外,那就是为了我的女儿戒掉了三个月的烟、酒。当我与妻子商量打算要一个孩子的时候,我的第一个反映就是:不能让孩子的基因留下爸爸的“毒素”。我毫不犹豫地开始戒烟、戒酒,直至“大功”告成之后才恢复了自我。同时还给孩子搞胎教,又是放录音、又是隔“墙”唱歌。功夫不负有心人,女儿生下来后聪明伶俐,刚会说话、走路,就能歌善舞,还会背好多诗歌。现在想一想,从“要”孩子开始就对孩子负起责任是对的。

          家长的“作为”与女儿的“成长”回顾

          意外的惊吓伤害了女儿幼小的心灵

    我的女儿从小胆子就非常大,三四岁时常常去邻居家与一个叫李想的小朋友玩耍(那时我们住平房),那个邻居养了一条非常凶猛的大狼狗,连成年人都望而却步。可我的女儿却不怕,经常在那个院子里出出进进地玩耍。真是人有旦夕祸福,有一天,那条大狼狗突然挣脱铁链疯狂地向我女儿扑来,我女儿吓的哭喊着拼命向院落外奔跑,可还是让大狼狗扑倒在地上进行撕咬。事后,虽然对咬坏的伤口进行了处理,也打了狂犬疫苗,在身体上没有留下后遗症,可对她幼小的心灵却造成了严重的伤害。自那以后,女儿的胆子变的小了(可能是吓破胆了),连小鸡都害怕,记忆力也明显减退。这给我与妻子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如何呵护这个小女儿?如何抚平这个幼小的心灵?嗨!只有慢慢来了。

                         

家长的“作为”与女儿的“成长”回顾


             给女儿一个快乐的童年

    可以这样说,我的女儿从幼儿园、小学到初中,都是在轻松、自由的状态中度过来的。我知道,童年、少年时期,不仅是孩子长知识的时期,更是孩子长身体的时期,尤其是孩子的智力发育期。“玩耍”不仅是孩子的天性,更是孩子发育身体和智力的“摇篮”。成年人(即便是父母)也无权剥夺孩子的这个权利。所以,我对女儿的学习从不过于苛求,只要跟上“大帮”就行了(跟不上大帮会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影响,才过问一下,可这种时候太少)。对于女儿的“玩”,我不但不禁止,而且支持。她喜欢“娃娃”,我就给她买各种各样的“娃娃”。我发现,她真正喜欢的是给“娃娃”做衣服,无论是破布头、旧丝巾、还是旧袜子,到了她的手里都可以给各种样式的“娃娃”做成小衣服。于是我就帮她找各种衣料,给她准备装衣服的小纸盒箱。社会上的家长都纷纷送孩子上特长班,我不免强女儿,给她选择了两个班,一个是学小提琴,一个是学绘画。让她都试一试,结果,“小提琴”她不感兴趣,对学绘画倒挺感兴趣。于是我就让她坚持学了绘画。

我女儿的童年是快乐的,她参加幼儿园舞蹈班、小学鼓乐队,还担任初中班合唱队指挥。也正是她玩出的“天赋”决定了她以后的志向选择,也正是她感兴趣的绘画,为她以后所从事的专业奠定了基础。          

       

家长的“作为”与女儿的“成长”回顾



             让女儿自己选择未来

女儿在初中即将毕业的一天忽然问我:爸爸,您说我初中毕业是考高中还是读职中?我回答说:这要看你未来的志向和选择了。她非常坚决地说:以后我就当服装设计师,这一辈子要不能做服装设计是我终身的遗憾。听到女儿这番话,不由使我想起,她自小就喜欢给“娃娃”做衣服的偏好和特长。只要是她喜欢和感兴趣的东西,其中必有她的天赋,没准会成为她今后的事业。于是我就征求她的意见:如果你有这个想法,我们就不上高中好吗?直接上中专早些接触这个专业对你会更有利的。女儿欣然接受了我的提议。由于我们当地的职中没有这个专业,只能到外地找学校。当女儿初中毕业时,我正在长春侍候病危住院的母亲(离家有二十来个小时的路程)。为了给女儿找学校我往返了四个来回,终于将她送到了哈尔滨工业美术学校,学习服装设计。

由于女儿从小就擅长歌舞,到了“中专”学校,仍然是校园十大歌手。后来刚进入北京科技职业学院,就参加了校园歌手大赛,并在几千名新生、上百名参赛选手中闯入了决赛(仅六名),并获三等奖。由于身材等条件较好,还成为当时的学校形象大使。一些好心的老师建议女儿可以向这个方向发展。当女儿将这个情况告诉我并征求我的意见时,我如实地按着自己的想法告诉她:首先你要考虑清楚,在哪个方面你会有用之不尽的潜力?更要想到,哪个方面的事业对于你有更长久的生命力?这些都需要你自己去考虑,特别是你自己的未来、自己的命运,更要你自己去把握。女儿听到我的意见之后非常果断地表示:放心吧爸爸,我知道该怎么做啦!就这样,女儿一直专心致志地进修她的本专业,她的专业水平不仅是本班的娇娇者,她做出的服装样品还在本系的各班巡展。

                          

家长的“作为”与女儿的“成长”回顾


        让女儿在尝试挫折中感悟

还有一个小插曲。当女儿中专毕业后,在同学的动员下想去直接找工作。女儿把这个想法告诉了我,问我同不同意?我明明知道她学的这点东西远远不够用,还应继续上大学深造,可我偏偏很痛快地答应了她,又给了她两千元钱,让她努力地去找,并祝她一帆风顺。

二十多天后,她非常失落地回来了,说是没找到可心的工作。她学的这点东西只能在企业里当个做成衣的小工,根本没资格做设计。听到这我笑了笑说:这是我预料之中的事情。她生气地对我说:那你还让我去?花这些冤枉钱?我只能告她我的本意:毕业找工作是你早晚不可避免的,“书到用时方恨少”,等你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时,有些东西后悔也晚了。让你提前尝试一下,你更会懂得以后上大学应该怎样去学了。这两千元钱只当是你的学费吧。事后,在读大学期间女儿还常常对我说,那次尝试对她是太有用了,对学习机会的珍惜是她与其他同学最不同的地方。

女儿在北京读大学时,一到署期就主动到杭州去打工卖服装。其实女儿是个性情中人,我知道她非常想家,当然我们更想她。但她能忍下思亲之苦远下江南去打工,足见她对自己、对父母有一份珍贵的责任心,我们当然支持了。对于一个未来必须面对劳务市场、服装市场的大学生来说,这是最重要的尝试,是一堂自选的必修课。她毕业后能在杭州找到工作也得益于这种尝试。

                           

家长的“作为”与女儿的“成长”回顾



        女儿成功走上工作岗位

从我国往年的就业形势看,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签约率一般在百分之六十左右,而其中不能从事本专业的也正是百分之六十左右。今年的就业形势就更加严峻了,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毕业找工作难,要找到能从事本专业的工作就更难了。庆幸的是,我的女儿不但找到了工作,而且在企业中从事着她最喜欢的服装设计工作。

但是我的女儿很清醒,她知道:在社会和市场这个大课堂里,她还是个刚向门槛儿迈进的小学生,需要学习和尝试的东西太多了。在这个讲究“效益”的社会里,在双向选择的市场游戏规则面前,永远没有一成不变的。当然,有能力的员工炒老板,没能力的员工被老板炒,有钱的人当老板,没钱的人当员工也是个社会现实,但愿我的女儿能向前者发展。哈哈!

 

           我的体会

虽然我并不是最成功的家长,也没有可供博友借鉴的成功经验,却有几点体会供参考:

一、家长不能用自己的“模式”来塑造子女,想让子女成为第二个“你”是不可能的;

二、家长虽为长辈,但不是子女成长过程中说一不二的指挥者,而是满足子女成长需要的好帮手、服务者。

三、以对子女的尊重换取子女的信任,以对子女的充分信任维护子女的自尊心、唤起子女的责任感(去掉依赖性)。

四、下“奇方”,对于子女提出的要求,明知不可为也不妨积极支持,待“结果”出来后,子女自会带着歉疚之心自觉悟出心得。反之,如你制止了、她不服,你制止不住、她的行为失败了,会有一种维护自尊心的逆反心态。所以,“奇方”必生“奇效”。

五、在父母身边永远是孩子,依赖父母永远长不大。要让子女成长起来,父母应常对子女说:相信你、你能行、你自己做主吧、你会成功的、你完全能处理的了、你会正确对待的等等。这样你会唤起子女内心的独白“就看我的了”,会使子女更有责任感、更有独立意识,更能调动自身的潜力。再说了,子女也不可能一辈子都要靠父母的,谁不知道这个理,可当父母的却总是对子女不放心,啥时是个头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