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流失千年的“青青子衿”

(2010-12-07 22:01:26)
标签:

青青子衿

诗经

左传

劝学诗

恋爱

误用

传统

文化

继承

分类: 传统文化

流失千年的“青青子衿”

                           ——晓相人声

 

流失千年的“青青子衿”

    一好友给我发来一部网络小说的链接地址,为华语文学门户——榕树下里的一部作品,名叫《青青子衿》,并告诉我说该作品结构比较新颖,我便打开首页看了一下,确实比较独特,最为令人耳目一新的是小说的每一个章节都是以一首《诗经》里的诗歌为题来展开,然而,我并没有看下去,因为在我看本小说简介的时候,发现第十四章的简介是这样写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男方在工作中无暇关心女方,女方对男方开始了无止境的思念。”

    之所以阅读的心情被停止在了这章的简介上,是因为看到了“青青子衿”这个词,还有它后面的这一句话,作者对“青青子衿”这个词是误用,且听我慢慢道来:

    此词最早出现于《诗经·郑风》里面,原句为“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后又有曹孟德于《短歌行》中引用,表达求贤若渴的心理。

    但是,仅在《诗经》里的这个词来说,很久以来都被人解释为年轻女子思慕情郎的恋爱心理,说那个男子一身青色的服装和玉佩都深深印入女子的心灵,女子每天都在思念他,以百度百科对此的解释为例:

 

   流失千年的“青青子衿”

   

    其实,不管是百度百科上的解释还是人们口口相传的说道,这都是后人对“青青子衿”一词的误解,《诗经》里的这首诗其实是一首批评乱世中废弃学校教育的诗,那个时候的学生几乎都是身穿青色领子的服装,其实也是那个时期的便服,“青青子衿”一般被用作指代学生,因此那首诗歌表达的是在教育上老师对学生的殷切期望,而绝非恋爱方面的心理描述。

    把《诗经》里的这首诗翻译为现在的白话文就是说:老师对不来上学的学生叹气道:“看你轻佻又放荡,没事儿就去城阙上闲逛,要知道,一天不见礼乐,就如同你荒废了三个月一个样!”所以,在这里,“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不是情人间的相思之情,而是老师强调学习知识不能荒废,不能三天打渔两天晒网的对待。然而,令人不解的是,若干年来人们竟然想当然的把这首忧思学子荒废学业的育人诗当做是了情人相思的情诗看待。

    对此,《左传》中记载的一件事儿可以作为十分有力的证明:郑国人在乡校(不解这个词,我的理解应该是乡里办的学堂吧)里游玩聚会,并议论时政的得失,有个叫然明的人就向当时郑国的执政大夫子产提议,把乡校毁掉,子产不同意,他认为人们能有个地方议论时政的得失是件好事,既可使人们心中的不满情绪得以宣泄,又可给执政者提供治国的意见,然而那时的郑国已经历了五世大乱,这期间必定有不少像然明这样的人有意毁坏乡校,导致学生被迫失学回家,师生之道便由此告终,可做老师的却是始终惦记着自己的学生,并责怪他们不再来向自己请教问题,盼着他们能重返乡校学习,并告诫学生们不要把自己的大好时光浪费在游玩上,而荒废了学业。

    但是,令人不解的却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的头脑中渐渐淡忘了这首劝学诗,便开始随心所欲的对它进行“蹂躏”般的误用。曹操在其政治活动中,为了扩大他在庶族地主中的统治基础,打击反动的世袭豪强势力,便大力强调“唯才是举”,为此而先后发布了“求贤令”、“举士令”、“求逸才令”等,以“青青子衿”来抒发自己求贤若渴、爱才心切的心理,倒也还说的过去,但把此用于恋爱中的情侣表达相思之情,并给予了大行径庭般的解释,实在是说不过去的啊:“纵使我没有去找你,难道你就狠心地断了音信?···我在城头上焦急地走来走去,因为一天没有见到你,就像分别了三个月”,哎,这样的解释真的很无趣!

    也许这就是经典之作的魅力所在,作何解释都可?也许是时代变了,它也跟着时代化了,但没想到,这一变,就是几千年!或者说被误用和误解了几千年!发扬传统文化的前提必须是要很好的继承,所以,单就此而言,我们最起码应该明白这一点:“青青子衿”是劝学之作的经典,而绝非描写恋爱间的心理状态!

 

流失千年的“青青子衿”

我最近在玩新浪微博,很酷、很新潮,

一句话,一张图片,随时随地让你了解最新鲜的我,
点击以下链接注册,和我一起来玩吧,
http://t.sina.com.cn/xg61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女性悲欢史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