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先生惹女人们嚗粗口

标签:
读博杂记文化 |
分类: 随感杂谈 |
文\唐诗MH
也许是因为自己早已过了谈情说爱的年龄,也许是因为自己不缺爱,所以不喜欢读那些“爱呀”“爱呀”纠缠不清的文字,喜欢读言之有物的散文,好的游记,还有歌颂劳动者的诗歌。
我关注了不少写这种文章的名人大家,有时因为关注数已满,就将他们的博客作了友情链接。
收藏家马未都先生的博客就是我友情链接中之一。
他的每篇博文都在千字左右,文字风格简练犀利,短小精悍,观点新颖,一篇反映一个人们关注的社会问题,说我们想说却说不出来的话,写我们想写却写不出来的文章。
自从遇到他的博客后,他的每篇博文我都会读。
可他在说话和写文中,有两个观点让我不理解。
一次,在谈到当今婚姻家庭不稳固的问题时,他说,以前人们的婚姻为什么那么稳固,为什么离婚率那么低,那是因为那时的女人弱,男强女弱,婚姻就稳固。
言下之意是要想让当今离婚率下降,让婚姻如以前那么稳固,就得男强女弱。
现在是女强男弱啊,女人们能去社会上与男人们一样地打拼,社会地位高了,精神上经济上都很独立,而随着女人们的社会地位的不断提高,随着她们的经济能力的增强,在家庭中的地位无形的也就提高了,各方面比男人强势了。
所以了,好不好就离婚,于是,离婚率就越来越高。
婚姻家庭对一些女人来说不再是唯一的人生选项,她们可以随时随地的恢复单身,甚至,不少女人选择不婚。
所以了,离婚率就越来越高。
离婚率越来越高,会导致不少新生的社会问题,于是,马先生的意思就是说,离婚率越来越高都是女人强了所致。
站在社会的立场上,马先生说的也没错,由于女人们的强势,对婚姻的冲击力的确不小。可要站在女人们单方面的立场上就不公平了,难道为了低离婚率就让女人们弱起来去依附男人,不要去社会上发挥聪明才智,不能去挣比男人更多的钱,不要有自己的思想。
要是这样的的话,女人们是万万不能答应的。
女人们最怕就是依附男人,精神和物质上不能独立,过得不舒坦也得忍受着。
所以很多女人们听到他这么说,都私下里嚗粗口。
我想,马先生也不是真要女人们回到解放前,为了婚姻和家庭的稳固,重新充当弱女子。他只是针对离婚率越来越高家庭越来越不稳固这个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只是他在发表这个见解时忽视了女人们的感受。
最近,马先生又在他的博文《婆媳》中说到,闽南地区没有婆媳矛盾,原因是,在闽南地区,婆婆永远是对的,媳妇不能提出异议,婆婆欺压了媳妇,媳妇去那里说都得不到支持,所以媳妇们也就不说了,只有默默地受婆婆的气。
所以闽南地区没有婆媳矛盾,婆媳永远相安无事。
婆媳相安无事了,男人们也就轻松了。
可媳妇们总受婆婆的气,她们又如何发泄?那就是当自己做了婆婆后再去欺压媳妇,把自己在婆婆那里受的气都发泄在媳妇身上,这就是“十年媳妇熬成婆”的来历。
婆媳矛盾实在也是让很多男人早生华发,马先生的意思就是,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可以仿效闽南地区的习俗,婆婆永远是对的,婆婆欺压媳妇,媳妇们不能反抗,只能忍受到自己当婆婆的那一天。
一个男孩要长到二十岁后才能结婚,一个媳妇要想熬成婆,那得要受二十多年的气,如果生的是女孩,她当不成婆婆,那她一辈子就别想翻身了,婆婆的气就白受了。
同时,一个媳妇在婆婆那受的气越多,当她做了婆婆后,她的媳妇也就受的气越多。
这个对于女人来说比前面那个更可怕。婆婆永远是对的,如果那婆婆是良善之人,通情达理之人,到也罢了,若是个没道德没教养的恶婆,那媳妇熬不到自己成婆就会被折磨死。
女人们怎么会愿意回到“十年媳妇熬成婆”的境况中去。
所以了,在这篇《婆媳》博文的后面,有不少嚗粗口的点评,那粗口对于马先生来说还真是有些大不敬,因为大不敬,所以我也不便重复。
我想,这嚗粗口者一定是女人不会是男人,若是男人,即或不同意马先生的观点,只会提出异议,不会嚗粗口。
这马先生真是惹到女人们了。
我想马先生说的那个闽南地区,靠近城市不会是这样的,一定是很边远交通不方便,人们生活在很闭塞的环境里,还没受到社会新风尚的影响,人们的观念还很老旧腐朽,媳妇们没出过门,没读过书,没见过世面,还不知道生活在外面世界里的女人们的生活状态,还觉得受那种气是理所当然的。
当今时代,一代代的婆婆们的知识水平、道德水平都在提高,观念都在更新,最重要的是,很多婆婆都经济上独立,精神上独立,媳妇们更是一代比一代了不起,婆媳互无依赖,各立门户过日子,婆婆能帮忙时帮点忙,不能帮忙时,媳妇过去帮帮,就象江苏台非诚勿扰前女主持黄菡说的,婆媳保持一定距离,做到相如宾就好。
提什么“婆婆永远是对的”,没有那个女人会同意这个观点,更没一个女人想要回到“十年媳妇熬成婆”的年代里去。
若谁再提,只会被女人们嚗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