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境旅行见闻

标签:
旅行手札 |
分类: 随感杂谈 |
在旅游车里换装的女作家
出境游常会遇到或听到奇奇怪怪的事
四月初至四月中旬的澳新游,同团有三位女士,她们每人28寸一大箱20寸一小箱外带一大一小两个包。
起初不明白她们为什么要带那么多箱子和包,后来才明白,原来她们的箱和包里装有各式时装与鞋。每日上车她们都一身新装,绝不重复,不光是身上衣服就连项链耳饰头饰太阳帽都每天要换。
到了景区就更是换个不停,都是为拍照。
在黄金海岸的游船上不看景,只顾不停地换装拍照;在墨尔本皇家博物院里,不看景,将带去的一大包衣服帽子一件件换着拍照。
要去第二个景点了,其他团员都上了车,就等她们了,她们因为还有一套衣服没穿上拍照而继续折腾。
上车后,大家碍着面子不好发作,还是那位导游有办法,大概她已见惯了这种现象,所以只讲了她所经历的一件事一个人。
她说,这三位女士是美女,美女就应该在美景中多拍些照。她们这样在景区里换在宾馆里换,根本算不得什么。曾经带过的一个团里有位单身的女作家,她不在景区换装也不在宾馆换装,而是在旅游车上换装,导致整个团的人要在车上等着她看着她换装。大家不好直接批评她,只好与她开玩笑:不错啊,这躺出境行很划算,不仅赏了景还赏了美女,见识了美女是如何美的。
心有灵犀,大家明白,导游讲这个故事一是给那三位女士台阶下,二也是批评这种现象,暗自警示那三位女士下不为例,爱美爱拍照没错,但耽误了大家的宝贵时间就有错。
再说了,花几万元出境游,难道就为了不停地换装拍照?
这种游又有什么意义?
宝岛台湾的“父不祥”孩子
一月,当大陆还是严冬时,宝岛台湾却是暖意融融。虽说八天的宝岛行很不尽兴,但也是收获不少。
不仅见证了日月潭、阿里山的美丽风光,踩了九分街的青石板,登上101大楼观赏了宝岛夜景,品了邵族女的香茶和宝岛地道的小吃,在高雄白沙湾沙滩上留下了我的足迹。
更重要的是,听闻了一件新鲜事:宝岛“父不祥”孩子,在人生简历上,这些孩子的父名栏里填着“父不祥”。
何为父不祥?
原来,这些孩子的母亲属于高知、高职、高收入高层次的女性,她们不要婚姻,但她们的生活过得比有婚姻的女子丰富而又滋润。她们可以不靠任何人,凭着自己的能力就能承担的起一个母亲的职责,完成孩子的养育和教育的任务。
她们不要婚姻,是因为婚姻会给她们带来很多的麻烦。与一个男人结了婚,不只与这个男人一人有密切关联,而是要与这个男人的整个家族家庭有扯不断的联系。要去孝敬公婆,要去与对方的兄弟姐妹七大姑八大姨搞好关系,稍有不慎就会遭到指责。她没有那些多余的时间浪费,也不想在这种事上浪费她的宝贵时间,她们有更伟大的事情要做,她们有的是能力挣钱。
她们不想要婚姻但却想要自己的孩子。
那么她们又是如何要孩子的?
她们选中一位男士,这位男士需颜值高智商高有修养年龄相当。选定后,与之约定君子协议,然后她去与那位男士的太太交涉:某某太太,借用一下你的先生,我只想要个孩子,不会破坏你的家庭。当然,要让那被选中的男士的太太同意,这中间得费点周折,比方,彼此之间要接受对方的一些条件。
当她与这位她选中的男士有了孕之后,她就与这位男士断绝一切关系,从此谁不认识谁,彼此之间毫无瓜葛。
为了表示她与这个让她受了孕的男士毫无瓜葛,就是让这个孩子的简历上父亲栏里“父不祥”。
乍听起来,这事说起来有些不好听。但仔细想想,这其实是人类历史的发展和前进,女人们对生活方式多了些选择,人们对女人们生活方式的选择多了些理解和宽容。不想要婚姻却想要孩子,这是一些高知、高职、高收入女人的生活方式的选择,这种选择没有对社会及其他人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就应当得到理解和宽容。
若问:这种“父不祥”孩子多了,那么他们将来婚配时很有可能遇到同父异母的另一半。
这就多虑了,医学科学发展的很迅速,会有比DNA更科学的医学技术避免同父异母男女婚配。
当然了,这种“父不祥”孩子的母亲们都是非凡之人。她们高知、高职,有体面的社会地位,有高收入,她们可以独自面对养育孩子教育孩子的一切精神和物质的压力。
这不是所有女人都能做到的,不是所有女人都能承担得起“父不祥”孩子母亲职责的。
所以了,没有高知、高职、高社会地位如我等普通女子,还是先要婚姻再要孩子,让孩子“父祥”的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