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随感

(2015-09-16 14:26:55)
标签:

情感

分类: 随感杂谈

文、图唐诗原创

突然间眼光好挑剔,对满目里的花枝招展超常的厌倦。特喜欢衣著素雅得体的男士女士,尤其是女士。

去医院外科探望病人,除了白衣天使们的职业装,活动在那个范围里的男女尤其女士,全都花里呼稍。突然,一位也来探病的女士吸引了我的目光。她并不年轻也算不得大美人,年纪大约五十左右,头发稍稍向后挽起打个松散的结,光洁的脸上素面朝天,洁净的白衬衫领角上小黑花点缀,与她的黑休闲裤黑凉皮鞋遥相呼应,黑白相间的碎花格小手包更是与她的妆颜相衬相配。

她周身散发着的一种优雅温婉的气质和韵味。

她不仅衣著得体,好似受过专门训练坐姿也极为优雅,更重要的是她微笑着与别人交谈时的声音温婉柔和到第三者听不见,她是怕高声了影响到别人。

真是位有修养和教养的女士。

象她这样的女士在公众场合里真还不多见。

有哲人说,修养是对自身的尊重,教养是让别人舒服。

她衣著得体是对自身的尊重,她谨言慎行怕影响到别人是有教养。

 

往往是这种现象,无论在什么样的公众场合里,大家都高声说话嘻笑,使得整个场合里有一种难忍的“嗡、嗡、嗡”杂音。机场里,汽车火车候车厅,婚宴上都如是,大家都争着高声说话,其结果是谁也没听清大家都说了些什么。这里面往往是女士们最突出,叽叽喳喳高声到影响到别人,真不知道她们到底要向公众表现些什么。

 

去过印度,也许是因为印度的宗教教育使然吧,印度的女人在公众场合里很安静,无论是机场候机厅或是汽车火车候车厅都不见印度女人高声谈笑影响别人。

欧美国家的人更是注意公众场合下的个人行为,他们从不在公众场合里高声喧哗,说话的声音只让身边的人听到。

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横跨欧亚的大桥下休闲吧里,至少有几千人在里面喝咖啡却听不到说话的声音,非常的安静。那种境况下如果有个人高声喧哗,所有的人会将目光投向他,让他羞惭不堪。

 

我们已经习惯了公众场合里的“嗡、嗡、嗡”,不觉得什么。但有一次去了趟欧洲回来后在上海机场立马就感受到了国人大声喧哗的习惯。几个女人叽叽喳喳地高声说话嘎嘎嘎地高声笑个不停,象是在比赛谁的声音最高,似乎低声了就当众宣布自己无能似的。

凡出境,国人都会被告之:公众场合里不要高声喧哗。这就说明,欧美西方国家对国人这些毛病很侧目。

中国是世界上有名的礼仪之邦,这大家都知道。老祖宗也曾有很多的规矩,比方站有站相坐有坐相,比方笑不露齿等等。

其实这些礼仪也就是教养。

可现在是反而让西方人来教我们教养,规定我们去他们那里不许高声喧哗。

说到底,还是我们的教育失缺,幼时家长不教,不过这也不能全怪家长,因为家长们自己都是如此的习惯,孩子们当然也就受到如此影响,在公众场合里高声喧哗。

上学后学校只会给学生布置作业,讲求分数第一。

就这样一代传一代,大家都没学到和不自律,所以公众场合里才会有难忍的“嗡、嗡、嗡”,所以要让人家西方人来教我们“不要在公众场合里大声喧哗”了。

家长们自律,幼儿园也将教养当作重要课题来教。大家都变得有教养,还礼仪之邦之声名,有朝一日,我们要去教西方人教养,而再不要让西方人来教我们教养。

随感

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博斯普鲁斯海峡上横跨欧亚的博斯普鲁斯大桥,大桥下的休闲吧里几千人在这里品咖啡,但却悄无声息。
随感
博斯普鲁斯大桥下的游客观景盛状,这里也是悄无声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