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夜读余秋雨

(2013-05-22 12:38:06)
标签:

有关傩戏

文化

分类: 读书笔记

文\唐诗     图\来自网络

夜读余秋雨

几年前看过一档电视节目,讲的是一种地方祭仪式的戏种——傩。这种祭仪式的戏主要是驱鬼祭神的。岁末岁初,一大伙农民工匠戴上面具,把人、神、巫、鬼混弄到一起,在混沌中歌舞呼号。

电视台播这档节目意在扬和宣传这祭仪式的戏种——傩。

 

因为这档节目,我认识了“傩”这个字。这个稀有用场的字,别说文化低的人,就是不少高文化的人都不一定知道它的音(nuo)。

看过这档节目后,我想,发现傩戏的人一定是研究民间戏曲文化的专家,这些专家们看过傩戏后,认为它很有艺术性应该把它发扬下去。

傩戏究竟好在什么地方,只看这档节目还不能确认,得要实地观看才能知道,所以我一直盼望着去傩戏发源地看一场傩戏感受一下这种祭仪式的戏种

 

没想夜读余秋雨时,他的《贵池傩》一文断了我这个念头。

余秋雨说,他听专家们说了傩戏之后,很想一探究竟。于是去了傩戏发源地安徽贵池观看了一场地道的傩戏。

他看的傩戏是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里的阵旧祠堂里土台上演的。

一些人戴上面具装成神和鬼,神把鬼追赶下了土台,神就去追,在下面观看的村民们也跟着去追,追到村头后,放一阵鞭炮,就算是把鬼给驱除了。

然后再回到祠堂去观看,这时候,一个老头也不戴面具一手拿着新式保暖杯一手翻开棉纸唱本照着上面唱,动作粗陋唱得也很难听。

 

余秋雨说,凭心而论,傩戏极不好看。许多研究者的论文称赞其艺术性有多么的高超,我只能对之抱歉。

 

余秋雨这话我相信。种地的农民和做工的工匠,没受过任何专业训练,更不知艺术二字为何物,上台乱舞一阵乱唱一阵怎么会好看!

 

我想那说傩戏艺术性有多么的高超号召发扬光大的专家们,他们当时也是觉得不好看,可他们想借傩戏出名,就把傩戏吹得神乎其神。后来,傩戏最终没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火起来,是因为傩戏真的是不好看。

 

不过,觉得,傩戏不好看,也难得发扬起来,但它还是有积极意义的。傩戏蕴含着劳苦大众的美好愿望:驱除人世间的鬼。

人世间的鬼的确是太多了,真要像傩戏演的那样能驱除了多好!

所以,我认为,这有积极意义的祭仪式戏种——傩,让它存在就可以了,农民工匠们爱唱就让他们唱去,有兴趣去看看也可以,专家学者们别想着借傩戏出名捞好处。

张艺谋的电影《千里走单骑》上影后还因为傩戏差点被人告上法厅,说是里面有关傩戏的发源地有误,画面有污陷不实之嫌。

张艺谋出来澄清说,傩戏不光云南有,很多地方都有,比方安徽贵池,比方新缰,比方福建都有,而各地的傩戏虽然都是祭仪式的,但内容却各有异,这才了结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