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记事
(2010-09-16 20:45:55)
标签:
中秋节月饼怀人 |
分类: 散文 |
又一个中秋节到了,打开电视,与往年这时一样,有关月饼的广告铺天盖地,走在大街上进到超市里也都与往年这时一样,满眼里是月饼。
这月饼,尽管它们包装精美价格不菲,广告词说的有多么的诱人,对于它们,我却很少胃口,很少买它们吃它们。
我的内心一直在怀念另一种月饼。
从开始记事时,我就生活在外祖母家。
外祖母家住在汉江边一个四合院里,院里有六、七户人家,每家都有一两个与我年龄相仿的孩子。
每到中秋,月光如水般泄在大地上,四合院的西厢房整个沐浴在如水的月光中,这时候,就是大家最快乐最忙乎的时候了。主妇们在家做月饼,我们这些孩子,忙着往西厢房的石阶前摆自家的小桌及凳子。
大人们一发话:摆果子,摆月饼!
小孩子们便跑跳着往小盘里放枣子、核桃、栗子、花生之类的干果,往大一些的盘里放自家的月饼。
“月到中秋分外明”。在我的记忆里,小时候的中秋之夜就从来是明月高悬的。
“先拜月”在摆满果子及月饼的小桌前,大人们这样说。
中秋明月在大人和我们这些孩子们心目中是无比神圣的。
“拿上月饼去分送” 大人们又这样吩咐。因为果子是同样的,不必送,所不同的是各家的月饼。
各家的大人都这么吩咐自家的孩子,各家的孩子都拿着自家的月饼分送给别家。于是,在如水般月光的沐浴下,孩子们就欢快地穿梭在小桌间。
由于这种穿梭,各家都能品尝到好几种风味的月饼。
其实那些月饼都同是白面做的。不同的是有的稍厚些大些,有的稍薄些小些相对精致些。那馅也大都是包点红糖、冰糖,奢侈一些的加点核桃仁花生仁之类的,外祖母有时放花生仁,有时放核桃仁。
孩子们凑在一起一边吃着月饼,一边叽叽喳喳的品评,谁家的月饼里包的是冰糖,谁家的月饼里面包的是核桃。巧梅和青青,是我玩得最好的小伙伴,我们把自己咬了一口的月饼互换,然后咯咯咯地笑着吃着。
大人们主要是聊天,把月饼让给了孩子们,自己只尝尝。
这样的中秋,大概过了五、六个,我就被父母接走了。后来,我在外地读书、工作、成家,期间,外祖母去世。这多年,我没回过那个四合院。
前年冬天,我有幸去了一趟那个我度过了五、六个快乐中秋的地方。四合院早没了,我看到的是横七竖八的新楼房,当年的那些与我一起穿梭在月光下互送月饼,又分吃月饼的小伙伴,他们也和我一样,孩子比我们那时候还大。
青青在新疆,得知我去了那曾经给了我们无限快乐中秋的地方,打电话来说,真的很想再在一起拜月亮,很想再在一起分吃那种白面月饼。
巧梅住进了城里一套150平米的楼房里,房子装修得象皇宫。
她的橱柜里摆着几个很精致高档的月饼盒。
“价钱不便宜,却没有我们小时候的白面月饼好吃。”巧梅如此说。
说这价钱不菲的月饼不如小时候那白面月饼好吃,我觉得不够确切。应该说是,这月饼不是不好吃,而是这月饼缺少那种向中秋之月拜三拜的情趣,缺少那种在月光下互送月饼的亲情和友善,缺少那分吃月饼时的咯咯笑声!
那白面月饼好吃,好吃在那中秋之味,亲切在那一起过节的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