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达夫游记集》不仅是一部优秀的散文集,还是一部学习旅游的著作,读了它,可让爱旅游者成为真正的旅游者。
他说:
“身体强健,有闲又有钱的人,出去游山玩水,当然是一件极快乐的事情。每见古人记游或序人记游,头上总要说一句“余性好游”的开场白,读了往往想哄笑出来;因为我想,狗尚且好游,人岂有不好游的道理?”
他说:
“细雨骑驴,延着七里山塘,缓缓地去奠拜真娘之墓的那种逸致,实在也尽值得我们怀忆的。还有日斜的午后,或者上小吴轩去泡一碗清茶,凭栏细数数城里人家的烟灶,或者在冷红阁上,开开它朝西一带的明窗,静静儿的守着夕阳的畹晚西沉,也是尘俗都消的一种玩法。”
他说:
“饭后从北麓上山,石级蜿蜓曲绕。登山将五十步,过一亭为步云亭,亭后,矗立着一块五六丈高的大石碑,上刻:“齐云仙景”
的四大字,工整匀巧,不识是何人手笔。山路两旁,桃花杂树很多,中途的一簇古松尤其而可爱,在寂静的正午太阳光下,一步一步地上去,过古松、望仙等亭,人为花气所醉,浑浑然似在做梦;只有微风所惹起的松涛,和采花的蜂蝶的鸣声,时要把午梦惊醒,此外则山静似太古,不识今是何世,也不晓得自己的身子,究竟到了什么地方。”
他竟是这么地会游,每到一处,细细地游,细细地品味,将自然的美融化到他的心灵,流淌在他的笔下,无怪乎他的游记会出神入化。
就象他说的:狗尚且好游,人岂有不好游的?这是说好游是人的天性,好游是陶冶情操美化心灵的一种高尚的精神享受。
但是,并非每位好游之人都能象他那样尽享了自然之美之精华。
我们今人的游,经过了巅波劳累好不容易到达景点后,很多人不是坐下来细细地品味山水之精华,领略景物之人文风光,让山水之精华人文之风光渗入到自己的心灵中,烙印在自己的脑海里,幻化为精神营养,而是匆匆地拍上几张照片,再匆匆地离开。这样的旅游,回家之后除了那些照片外和“到此一游”的自豪外,什么也没留下。
我们旅游目的应该是象郁达夫那样,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俗世的喧嚣之间隙去感受大自然,去领略大自然,去体验大自然,让大自然美之精华陶冶我们的情操,休整我们疲惫的身躯安抚我们浮燥的心灵,养精蓄锐再投入到社会生活中去。
向郁达夫学习旅游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