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山我来了

标签:
岱山我来了 |
牵着风的手,光着脚丫,在浪尖上行走。
夜晚,坐在礁石上,不想数星星,闭上眼,听海。
岱山,舟山群岛上,其中的一座。是否能实现我的梦想?
今年的夏天,好多次,都心动着。终于,到了深秋,我来了。
坐了三小时的车,乘上去岱山的轮渡,我看到了海。此刻,海阔云低,眼前的岱山,俨然就是海角、天涯。台风“海马”,虽远在千里,它的身影,却早已投射到了岱山。
台风,是这座岛的常客。每年,总有几个,到岱山来串串门,做做客。岱山人好客,并不因为客人的喜怒无常而嫌弃它,相反,为它建起了博物馆。
也许,是大海的宽阔,抑或是咸涩的海水,滋润了岱山人,造就了岱山人博大的胸怀与宽广的远见。其实,在我看来,这是一种文化,更是岱山人聪明智慧的一种体现。他们把台风、灯塔、海洋渔业。。。。。。统统打包,相应建了六类这样的博物馆。于是乎,就散发出了浓浓的海岛文化。
文化是旅游的底蕴。有了这些博物馆,就转换成了旅游资源,留住了游人。网络时代,信息传播之捷,游客不自觉间,便充当了义务宣传员。
这种对文化的重视与挖掘,还植入到新农村建设上。废弃的渔篓、酒坛,岱山人妙手回春,种上花,就赋予了生命,别有一番风情。这是废弃的土窑洞,装饰一下,摇身一变,就成了酒吧。
这是一座几十年前的大会堂,继而改成过电影院。现在,成了村文化礼堂。引人注目的,是对传统道德文化的弘扬。将身边敬老爱幼的动人故事,制作成宣传栏,远比空洞的说教来得具体、真实。
鹿栏晴沙。风筝节正在举行。而我只想在海滩上走走。牵着风的手,光着脚丫,在浪尖上行走。只是天不作美,风,吹绉了我的情;雨,淋湿了我的梦。
无法在夜里听海。那就听雨。窗外是山,山上长满了树。岱山的雨颇有个性。一忽儿是沙、沙、沙的低吟;一忽儿是劈裂般的轰鸣。
岱山住了两晚,都是雨。雨时大,时小,时停。看不到海的辽阔,却体味到了何为仙境。慈云极乐寺,云雾飘忽,若隐若现。蓬莱仙岛,果然名不虚传。
得失之间,没有遗憾。挥一挥手,岱山,再见。我还会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