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炉边夜话之新农村建设杂谈

(2016-10-28 23:58:55)
标签:

炉边夜话之新农村建设

                            炉边夜话之新农村建设杂谈

新农村建设怎么建?是不是墙壁刷白,再画上点画就算建成了呢?

炉边夜话之新农村建设杂谈

近来我走访了一些地方。无论是近地的平水、王坛,还是远一点的新昌、岱山,给人的印象是墙壁白了,刷白的墙上画上了画,面貌果然是焕然一新。就是陶晏岭上面,去冬到今春,也是改了头换了面,墙壁都雪白了。

炉边夜话之新农村建设杂谈

如果,墙壁刷白,再画上点画,新农村建设就算大功告成。那么,用不了多久,从山区到海岛,很快都将建成。

事实上,对新农村建设的探索、实践由来已久,并且从来没有间断过。远的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一代大孺梁漱溟先生曾为此努力实践过。不过,当时叫乡村建设运动。叫法虽有差别,但总体上都是为了建设好乡村。时间比较近的,我们身边比较典型且颇有影响的,就有上旺村与沈家畈村。

炉边夜话之新农村建设杂谈

远的就不谈了,就说说上旺与沈家畈。这两个村一度是新农村建设的典范,想当年,这两个村都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实行了大规模的拆建。上旺是建了十三排,现在仍在;沈家畈几乎是实现了全都拆旧建了新,其力度远远超过眼下的墙壁刷白。

炉边夜话之新农村建设杂谈

但是现在的情况呢?无须我多言,有目共睹。对于这个问题,我一直在思考。剖析一下,其原因是经济的倒退。因而,我认为新农村建设不仅要注重“面子”,更得注重“里子”。同时,要因村制宜,不能一刀切,搞同一个模式。

先说说什么是“里子”?那就是新思想、新观念、新风尚、新路子。有了新思想、新观念,就有致富的新路子。有了新路子,经济就能持续发展,新农村就能一直新下去,不会重蹈覆辙。有了新风尚,人的整体素质就提高了,环境面貌就会持续保持干净整洁。否则,一阵风过去,星星还是那颗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

炉边夜话之新农村建设杂谈

说到因村制宜,要说说嵊州的白泥坑与新昌的外婆坑。嵊州的白泥坑,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去参观过。这个村经济没当时沈家畈发达,但环境卫生搞得相当好。房子虽旧,但人的思想、观念、风尚新了,从精神层面上就走上了新农村的道路。外婆坑,九一年还是个相当当的穷村,当时的沈祖伦省长去这个村,路还没通。时任村长的林金仁向沈祖伦省长保证,到九二年保证做好路。后来果然到九二年路通了,沈省长也因此五到外婆坑,一时成为美谈。这个林金仁有思想,他因村制宜,没有把墙壁刷白,相反保留原有的石垒墙壁,利用它搞起了旅游开发。今年我又去了趟外婆坑,民宿搞起来了,玉米饼当作旅游产品卖得红红火火,增加了村民收入。整个村的面貌一新,还散发着浓浓的古村韵味。

炉边夜话之新农村建设杂谈

炉边夜话之新农村建设杂谈

外婆坑的经验很好。它体现、突出了一个“农”字。新农村没有一个“农”字,它不再是农村。农民以农为本,以农为依托。因而,新还须从“农”字上做文章。

说到农字上做文章,那得说说新昌下岩贝的老周。下岩贝同样也在搞新农村建设,老周叫周百超,开了个农宿,网上还做起了农产品生意。生意十分火爆,每天的快递单子有一大刀。蕃薯、板栗、玉米、其他蔬菜都快递出去。有个上海人,要求他每周寄两次的蔬菜。这是新农村建设带给老周的商机。

炉边夜话之新农村建设杂谈

今晚,我有幸与镇长作了一次面谈。向他提出了我的相关建议,希望这次新农村建设能带动、推动经济的发展,从而开拓致富路,以增加村民的收入。我相信,这也是村民所希望的、所期盼的。

炉边夜话之新农村建设杂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岱山我来了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