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炉边夜话之历史上哪位诗人想归隐若耶溪?

(2014-06-20 00:38:58)
标签:

若耶溪

诗人

留下来

鸟鸣

南朝梁

                   炉边夜话之历史上哪位诗人想归隐若耶溪?

     若耶溪,现在叫平水江,就是香炉峰脚下、樱花园旁边的那条溪河。这条看似平常普通的溪河,在古代那是相当的有名,特别是到了唐、宋,堪称著名旅游圣地,李白、杜甫、苏东坡等都来旅游过。诗人么容易触景生情,即兴赋诗是他们的爱好,为此,曾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其中有一位诗人游了若耶溪之后,居然想在此隐居,那么,他是谁呢?他就是因写了《入若耶溪》这首诗而享誉诗坛的王藉。

说到王藉,恐怕比较陌生,但要是提到“蝉噪林逾静, 鸟鸣山更幽”这诗句,应该是耳熟能详。这诗句的来历,正是王藉游若耶溪所作,诗名就是这首《入若耶溪》。

王籍,字文海,南朝梁诗人、政治家;琅邪临沂(今山东)人。作为政治家的王藉,其实在官路上走得并不顺利。从小聪明的他,对此难免比较郁闷;再有他的个性比较感性,所以他喜欢游游山、玩玩水、写写诗,以此来抒发内心的情怀与排解心中的郁闷。

喜欢游山玩水赋诗的王藉,走的地方不算少,写下的诗篇也应该有很多,为什么只有这首诗广为流传?在若耶溪他究竟发现了什么,从而一见倾心,改变了他的人生观?这之后对他的仕途又产生了何影响?

要解答这些疑问,还得看他所写诗的全文,全诗为:艅艎何泛泛, 空水共悠悠。阴霞生远岫, 阳景逐回流。蝉噪林逾静, 鸟鸣山更幽。此地动归念, 长年悲倦游。

翻译成白话文:我驾着小舟在若耶溪上悠闲地游玩,天空倒映在水中,水天相和,一起荡悠。晚霞从远处背阳的山头升起,阳光照耀着蜿蜒曲折的水流。蝉声高唱,树林却显得格外宁静;鸟鸣声声,深山里倒比往常更清幽。这地方让我生了归隐之心,我因多年来厌倦仕途却没有归隐而悲伤起来。

在诗中我们可以看到,王藉早就厌倦了做官这项工作。用绍兴话来说是老早勿想做哉,但就是找不到理想中可以归隐的地方。然而,此时此刻若耶溪的环境与王藉的心境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于是他文思如泉涌,一首千古传诵的诗篇就这样喷薄而出。我们知道一首好的诗,往往是在外界强烈的刺激下即兴而作,有感而发,才能赋出佳句来。所以,王藉尽管游过许多地方而没有想到归隐,许多的诗篇为何没有流传下来的原因就在这里,那就是人与自然没有产生强烈共鸣的缘故。

王藉有没有留下来呢?没有留下来。诗人虽说相对比较感性,但也许当他冷静下来,仔细想想觉得留下来并不现实,环境再好,终究人生地不熟,更主要的是家庭怎么办?辞了公务员,收入来源如何解决?等等诸如此类的实际问题摆在眼前,不得不由感性转为理性。不过王藉的心却留了下来,从此他对工作非常消极。据史料记载:“547年(太清元年)王藉引安西府谘议参军,带作塘令,不理县事,不久逝世”。

纵观王藉一生郁郁不得志,却因这首《入若耶溪》,而享誉诗坛,被载入史册。也许这就是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真实写照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