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闲谈之冷暖春节路
(2014-02-02 15:15:41)
标签:
是一种不知道行人大雾人多 |
草木知春。天一暖,草坪上的小草已吐出了嫩芽。有几对小青年,不失时机在踏青了。年轻人火气盛,小伙子只穿了衬衫,MM们自然是超短裙,展示着雪白的大腿,那英姿多飒爽。春天真好。
春节有这样的温暖,应该是几十年一遇吧。绍兴虽是江南,但终非南国;通常的年份,气温最高就十多度。春节只是一种对春的祈盼,而气温给人的,只是一种隐约着的春的气息,没有像今年这样直截了当。按节气,立春未到,现在仍处冬季。也许时代变了,春天也提前了。
其实变的不仅是天气,风俗也在变,今天先说说做客出行的变化。此刻是初三上午八点三十九分,要是以往,路上行人纷纷过,干嘛呢?做客去啊。看路上做客的行人,那是一道春节的风景。前后山村,大路小路几乎是行人成串成行,交叉着奔向同一个目标,却各走各的道,从这个村头连着那个村尾,那场面叫壮观!现在汽车声一响,几分钟就搞定,所以我还有闲功夫在这儿敲打文字。
走近路落夜,那是奉劝人们不要急功近利。但是走路长了不免吃力,几里十几里的路全靠一步一步走出来,能不累?走近路自然就成了最佳选择,走大路远,抄近路就得走田畈小路。行走在田埂上,天晴尚可,碰上雨天,靴上沾着泥又重又沉不说,路还滑,怎么办呢?直接往田里走。于是乎一个春节下来,草籽畈田、麦田里一条条斜路就被踏出来了。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个数学定律也许农民们有好多人不知道,但选择走斜路比转个弯要近,他们懂。
本来是田,走的人一多,就踏出了一条路。这样一个细小的变化,被一个伟人观察到了,经他的口一说便成了名言,那就是: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要知道伟人的外婆家也是乡下,那里的风俗和走亲访友的途径与我们这里没有太多的差别。我猜想他也一定看过这道风景。
走十里八里去做客,成年人可以,小孩子们吃不消。水乡多船,船就成了行车代步的工具。以前我们去鲁墟外太婆家就是用船,十多里路,六个小孩子,怎么走啊,得靠船。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大约就是这个由来。坐在船里,那心情,除了兴奋还有激动。
《翠姐姐回娘家》有句唱词,“有囡勿可嫁远地”,出典就在这里。嫁得远,春节回娘家不方便啊。倘若近,就可以“埠船来,埠船去,埠船头里带东西”。这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吧,讲究的是实在。现在有高铁,几百公里路,几个钟头就到,飞机就更不用说了,远在千里,近在眼前,这才是翻天覆地呢。
行文至此,接到朋友的电话,说今天夫人、儿子出门做客了,后的话就不用多说,我明白了。于是我说,那你开过来吧,去爬香炉峰还是大雾尖?他说爬山太累,还是去喝茶吧。到了我才知道,他不愿去做客,还是喜欢与我一起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