棠棣之路(上)
标签:
步履彩照公司只是吸引力 |
棠棣的出典,来历颇有诗意。棠棣是一种花木,木名叫郁李。汉董仲舒《春秋繁露.竹林》:“《诗》云:‘棠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花名俗称棣棠,花黄色,春末开。唐李商隐《寄罗劭兴》诗:“棠棣黄花发,忘忧碧叶齐。”
二十多年前,棠棣人进城卖花,都是这样从洞桥头坐轮船进的城。当时他们卖的多是兰花,农闲之余,上山掘兰出售,以赚取外快。随后逐渐发展到福建、江西、安徽、两广等地,待野生兰资源的逐步枯竭,培育兰花之风渐起。继而扩大到挖掘树桩,培育五针松、茶花、茶梅、天竺、杜鹃、黄杨等花木品种。其时,漓渚有一家照相馆,棠棣人就将花木拍成照相,用照片作为广告,跑遍大江南北销售花木。
棠棣人不仅勤劳,脑袋瓜子还特灵。他们做生意很有创意,这里有个小故事,是我亲身经历所见。七九年我到漓渚照相馆拍毕业照,那时没有彩照,相馆的陈列柜上有加工成彩照的花木相片,其中有一张我印象特深,取名为“八角玫瑰”,非常亮丽。所谓的“八角玫瑰”,其实就是山上常见的俗称“老虎脚底板”的刺柴。一棵平常无奇的小苗木,经棠棣人那么一点化,再配上彩色照片,就点石成金,充满了诱惑和吸引力。
到八十代初,棠棣培育花木已成规模之势。这一时期,恰逢改革开放,百废俱兴,附近各乡争办农业多种经营公司,花木种植即成燎原之势,随之炒作花木风起。以茶梅为例,价以叶计,一片价值5元、10元,按叶论价,更有甚者,五针松以枝论价,动辄卖到几万甚至几十万一盆。在万元户还属稀罕之物时,棠棣就出现了百万富翁。一时间棠棣的泥土路上,奔驰的是本田、铃木、雅玛哈摩托车,成了炫耀身份财富的象征。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花木炒作泡沫的破灭,许多人血本无归。大量的花木长在地里,无法出售,无奈只能作为柴禾。这就是龙柏烧狗肉的由来。面对这样的危机,一些人选择了退出,一些人选择了坚守。这其间,当时的棠棣乡政府竭力想以发展工业的办法来带动经济,只是发展工业已与周边乡镇落后了半拍,且交通相对落后不便,经济发展一时步履为艰,渐渐地棠棣经济发展与其他乡镇拉开了距离。此时此际,棠棣人感到从未有过的困惑与彷徨。
那么,面对这样的危机,棠棣人是怎样走出困境?又是通过什么样的办法从头再来,再创辉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