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来说野菜
野菜,以我的想法,大约就是自然生长,未经人工种植的菜。自然生长的,哪有人工大面积种植的多,物以稀为贵。野菜之流行,除了这个因素,还有就是原生态。原生态,当然少污染,吃起来放心。
马兰头和“付晓(读音)”笋,是最常见的野菜。听说早几天大龙市场上,马兰头要卖二十元一斤。价钱听起来是贵了一点,不过,一天只能采二斤,算起来还是便宜的。我记得春节的时候就有卖马兰头的,价钱也差不多,可那是人工种植的大棚马兰头,吃起来没有野生的香。
马兰头上市卖,追溯起来有些时间了。从周作人《故乡的野菜》里,就已提到有乡人上市出售。他的意见是凡市场上有售的,不能算作野菜,只有荠菜还要自己去采,这才算野菜。其实,周作人说的野,是一种自己动手的趣味;野不在菜,是在于采。
“付晓”笋没有人工种植的,原则上都是野生。雷笋有人种,那是产量高。这小小的“付晓”笋,似乎没有大面积种植的经济价值。所以,至今未见像马兰头一样实行人工种植。这玩意儿山上随处可得,身价就低。早几年,一把(剥了大约可煮一碗)卖五角,去年好像是二元,今年是否会卖到五元?
草籽其实是不能称做野菜的,它不仅是人工种植,且数量大得惊人。以前农村里,凡叫做绿肥田的,都播上草籽,满畈都是,用作肥料。现在,很少有人种草籽了,想到它的鲜味,才有人大棚里种一些。
荠菜与鹅菜很相像,不仔细分辨,容易误采。以前吃得不多,现在,成了餐桌上的新宠。另有两只野菜,也被人悄悄翻了出来。一只是胡葱,还有一只是菱篷。胡葱野生的少见,采集有点难度。菱篷比较多。菱篷除了刺菱是野生的,人工种植的大菱篷,同样可以食用。
艾与黄花果菜,确切地说,它们并不是当作菜来食用,只是和糕的佐料。清明将至,艾饺和黄花果糕也该上市了。
野菜,随着人口的流动,带来了新的品种。近几年饭店里新增的一道蕨菜,以前在绍兴好像并不食用。蕨菜,我们叫作“狼几”,就是遮盖杨梅那种草的嫩茎。在湖南凤凰古城,我吃过晒干了的蕨菜,一问,才知道这是当地习惯吃的野菜。
各种野菜的滋味,互有特色。许多人品尝野菜,吃的是时鲜和营养价值。但我总觉得,品尝野菜的滋味,还是采集过程的味道来得更好。
2012.3.16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