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种田的人如今不一样
(2011-04-06 15:18:08)
标签:
东南亚金融危机
承包田
身份
蓝本
三百六十行
时尚
|
|
咱种田的人如今不一样
打从娘胎里出来,我的身份就像注册商标一样被贴上了农民的标签,落地就同栽下的一颗树,注定得扎根农村是种田的接班人。农民这个品牌并不是一只价值千金的驰名商标,它象我们生产的粮食,最贵也无非一元多一斤的事,一直以来始终提不起价!
所谓三百六十行种田第一行,这已经不知是哪一辈的老黄历了。从我懂事起只知道做农民穷,身价也贱,被人瞧不起。做农民苦脏累倒是其次,一句“乡下佬”多少带有蔑视的成份,听了让人酸溜溜地要难过好几天;更为重要的是由于身份的原因,许多决定一生命运的机会都与己无缘,被拒之门外。跳出农门于是成了理想和追求的目标。然而只因身份所累,眼睁睁地看着人家分数线比我低的都进了技校,可就是轮不到我;只缘身份是农民,以后的招工提干更是望梅止渴,可望而不可及,有的只是无奈和叹息。
对于出生在哪里我自己无法进行选择,想改变身份付出的代价实在是太沉重了。我曾作过艰辛而不懈的努力,并为之付出了青春和热血,熬白了少年头,然而一切的努力都像一江春水付诸东流,至今仍像铁铸的秤砣模样未改。早几年花上几万元钱倒能买个蓝本户口,可这蓝本户口如同往昔的外汇券,票面金额看似等值,但终究不是国家法定货币,流通受到限制。花钱买户口,这等于像东南亚金融危机中的泰铢和比索,贬了自己的价值。一想就感到不值,但更主要的是自尊心受到伤害,凭什么我们农民的身份就如此贱!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如今咱农民的身份却吃香了。一位城里下岗的朋友居然想同我对调身份,他的理由很简单:做农民有田有地的,至少没有下岗的忧虑。就工作而言,如果说种好承包田就是我的工作岗位,那么今生确无下岗之虞了。承包合同要到2028年,到那时我已是六十多岁的小老头了,自然也就没有所谓下岗不下岗的问题啦,即使是一位部级干部也该是退休在家享清福的时候了。从这一层面上重新审视自己,如同嘴里含着一颗薄荷糖,是既凉嗖嗖又甜滋滋。然而这还是好几年前的事。今年朋友的儿子大学毕业考进了公务员,户口还是凭关系迁到原村里,不过迁是迁进去了,户籍栏里注明仍是非农。要知道朋友的儿子早几年花二万多买的蓝本户,如今想转农即使再想花钱也买不来农业户口了。真是世事难料,风水轮回。
认识自己同样也是件困难的事。确实,家里有田又有地的,只要肯吃苦去劳作,粮油菜蔬哪一样缺?倘若想开荤,这开门便是河的地方,有的是鱼虾螺蚌。从小练就了一副捕鱼摸虾踏蚌的本领,可以下河去捉去摸,这可比城里买的新鲜多啦。像我这样的平头百姓,能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还复何求?再说了现在农村各方面的条件也改善了,城里有的东西差不多农村也齐,论经济收入我们镇人均都上万了。眼下对农村的政策进一步扶持开放,咱农民老大哥的日子还不更上一层楼?细细那么一品味,哎,当农民的滋味就出来了。心里不仅踏实,身子也像阿Q喝了两斤黄酒,有些飘飘然起来。
眼下的农民已有些名不副实啦,作为一种职业已显得有点勉强,就连身份似乎也淡漠了。家里的承包田,如今种田有抛秧机,割稻有收割机,再也不受弯腰屈背之苦。机械化程度一高,一年到头真正下田劳作的时间,扳着指头数一数也不到两个月,多数的时间里按现时的说法叫待岗。只是我们做农民的勤劳,只要能挣钱,什么样的活都干。我曾当过泥水匠,上街做过小贩,进厂打过工,外出跑过业务,哪一样工作谈得上体面!如果仅靠种田的收入,充其量也不过一二千元罢了,主要的还是靠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我觉得这没有什么丢人现眼的。
职业无贵贱之分,身份也只是一张证明而已,当农民的本应理直气壮,何必自己瞧不起自己!你不当农民,我不当农民,拿什么来填饱肚皮?卡拉OK再好终究不能当饭吃,归根到底还得靠我们种出来的粮食解决根本问题。如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早已成为党和政府最为关心的大事,刚刚结束的十七届三中全会,讨论的就是这件事,咱农民的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