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崔永元筚路乡村教师基础教育一日三餐校园 |
分类: 教育教学 |
大别山区有一九登山,九登山上有一小学。小学里只有两个年级,上面只分来一位教师。因回家不便,此教师就寄宿在学校,一日三餐自己炊。当地家长很热情,时常让孩子从家里带些菜给那位老师,学生们每周带来的菜,每天一日三餐,基本上能供应得过去,此老师自是感激。时值季春岁月,蔊菜渐长成,一人家请此教师吃饭,席上有一盘蔊菜,很合此教师胃口,遂把“蔊菜”铭记在心。星期一,一到班上,此教师就在班上对学生们说,老师喜欢吃蔊菜,你们下次拿菜,就拿点蔊菜来,学生们都点头应诺。第二天全校每个学生都拿给此教师拿来一大把蔊菜,厨房里,蔊菜堆积如小山。每种菜,一餐两餐吃着新鲜,三餐三餐四餐就有些腻,更不谈五餐六餐了。因学生们没带别的菜,此教师就只好天天吃蔊菜了。因蔊菜没有吃完,此老师又不好意思再让学生们带别的菜,这蔊菜就这么整整把他“蔊”了一个星期。课余,面对此景此境,无奈的滋味就涌上他的心头,遂略作夸张作诗自嘲:
教书教到九登山,邻家蔊菜吃一餐,学校蔊菜堆成山。
餐餐蔊菜蔊餐餐,一蔊蔊到五六月,进蔊容易出蔊难。
除结尾诗作略有出入外,此是一个真是的不怎么好笑的笑话故事。首先,它是个笑话故事,读后,大多能博人一笑;其次,这个故事又是不怎么好笑的。我们笑什么呢?嘲笑山区教育的落后?还是嘲笑这位教师的迂腐?更准确的讲,这是一个心酸的故事。
乡村教师,筚路褴褛,培养着祖国的花朵。在这个十分注重经济效益的时代,只见投入不见产出的基础教育越来越被人们特别是一些教育部门忽视,对乡村基础教育的忽视更是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诸位,还记得前段时间崔永元怒斥湖南上教育厅事件吧,崔永元公益基金为湖南培训一百名乡村教师,想请湖南省教育停公示所培训教师的名单,哪知湖南省教育厅竟然回复说:不反对、不支持、不参与。这不可能不让我感慨:乡村教育,乡村教师逐渐的被这个时代所轻视。
现在回到我这篇文章的题目——《乡村教育不能承受之轻》,题目之中的“轻”取看轻、轻视这一意义。一些部门不重视乡村基础教育,又怎能期待乡村教师看重这份仅能糊口的工作呢?
暑期将近,一年一度的乡村教师进城活动也逐渐热烈起来。暑期一过,就又是几家欢喜几家忧。暑期是黄金岁月,暑期龙王爷为乡村教师打开“龙门”。一跳而入,身份、地位、收入、福利……就会芝麻开花节节高。一跃不进,筚路褴褛依旧。
上帝曾经还为乡村教师们建造了另一扇“龙门”——公务员招考,可惜的是,这道门已被相关部门封了,规定指出,教师若要考公务员,必须先辞职。这一规定,使很多乡村教师对公务员这一职位望而却步,想想自己的职业真是块“鸡肋”——毕竟那份工资还是能养家糊口的,聊胜于无。遂又默默地回到了自己的岗位上,筚路褴褛,浇灌祖国的花朵。
很多乡村教师都在逃离,一些有门路的,一些很有才华的最终都逐年飞出了“鸡窝”,飞上了他们梦想的舞台。其中大部分教师还是乡村学校用心培养的教师,在一瞬间,乡村学校的那些培养,都会前功尽弃,乡村教育在逃离中凋敝。
说回头,老师们的逃离,是想有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应当是无可厚非的。需要认真反思的不是广大乡村教师,而是有关部门,是我们这个过于注重经济效益的时代。不要去责备乡村教师缺少无私奉献的精神,这个时代,不缺少满口仁义道德的君子,大家都应当为乡村教育多做点实事。
面对一双双渴求的眼睛,而轻视教育工作,也是乡村教育、乡村教师所不能承受的。教学中,每一份工作,美一份师生缘,每一份生活情境,仅仅只有一次属于我们,我们是无法通过比较来检验出哪种生活方式更正确,这一切都是永远无法登上舞台的彩排。教学中躯体尽享这份工作的轻松,灵魂却在莫名中变得沉重。一双双渴求的眼睛在注视着他们的教师。
孩子是祖国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再穷也不能穷教育,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大家都不应,也不能忘记这句大实话。希望如开篇故事中的各所乡村学校的孩子、教师,能有更多人关注,让他们在学校念书、工作不再受苦,不再被大家遗忘、遗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