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商籁体:《聚散依依》Meeting and Passing【美】弗罗斯特

(2017-08-29 20:43:40)
标签:

杂谈

分类: 英诗汉译

(原诗属五步抑扬格,韵式为ABBAABBA CDCD EE;拙译每行12字,以8a+4a+2c韵谐之。-欢迎针砭!) 

 

As I went down the hill along the wall

当我顺着那排墙垣一路下山, 

 There was a gate I had leaned at for the view

 有道门-我倚立着将风景浏览, 

 And had just turned from when I first saw you

 看得正腻味时,与你初次照面, 

As you came up the hill. We met. But all

-你是上山。我俩相遇了。而那天,

We did that day was mingle great and small

夏日的尘土上,大小脚印相间, 

 Footprints in summer dust as if we drew

 -是我们在踧蹐,浑如作画那般, 

 The figure of our being less than two

 把我们的生命形象描绘一番, 

But more than one as yet. Your parasol

当时仅勾勒一个多点。你的伞-

 

Pointed the decimal off with one deep thrust.

深深一戳,把一个小数点加添。 

 And all the time we talked you seemed to see

 我俩交谈时,你始终含笑浅浅, 

Something down there to smile at in the dust.

低着脸-似在尘土中有所发现。 

 (Oh, it was without prejudice to me!) 

 (哦,-那可是对我没有什么成见!)

 

Afterward I went past what you had passed

后来你我踏上相遇前的路途- 

Before we met and you what I had passed. 

你上我下,走对方走过的山路。


           -by Robert Frost(1874 – 1963) 

译诗:弗罗斯特:相遇和分手

译诗:弗罗斯特:相遇和分手
【附】:徐家祯教授译本-

 

    《相遇和分手》


我沿着墙壁下山,

 【依】在门边眺望山川,

 【一转身】,就与你初次照面,

那时,你【刚】上山。我们遇见。

而那天,我们只是将大小足印

 搅进夏天的尘沙间,

 犹如【想】把我们俩的身影画成

不到两个,却比一个多一点,至少【目前】

 

你用力一戳阳伞,就加上一个小数点。

 我们交谈时,你总低头微笑,

似乎在尘土里见到什么物件。

 (哦,这不是【因为】对我有成见!)

 

然后,我上路,走你刚走过的路线,

你上路,走我刚走过的路线。

译诗:弗罗斯特:相遇和分手 

*     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这首十四行诗我非常喜欢,因为既生动形象,又

质朴简单,还极其含蓄委婉。这首诗让我想起我两年前翻译过的弗罗斯特另一首

短诗《谈话时间》(A Time to Talk),也是描写日常生活中常能见到的一个场

。能把这么普通的生活场景写成一首诗,不但显示了弗罗斯特诗歌创作的高超

技巧,而且也反映了诗人观察生活现实的细致精确的慧眼。这首诗从头到底都是

生活场景的描述,但是,这么一首看来仅是白描的诗歌,却能让读者作各种各样

想象和猜想。

  这首诗的题目是 Meeting and Passing,直译是“相遇和经过”,但是这个

“经过”在中文里的含义不清楚。实际上,诗人的意思是说:两个在路上相遇,

然后就各自“经过”对方的身边,各走各的路。所以,我想译为《相遇和分手》,

对中文读者来说对这首诗的内容会有更清楚的概念。

  这首诗的内容很简单,全诗一共分为三部分,是一个完整的故事:

  头四句诗说,诗人在下山路上停下观赏风景时,一转身就看见了“你”正在

上山,于是两个人就站着说起话来。这是故事的开始。

  中间八句是故事的发展,也就是这首诗的主体,细致形象地描写了两个人谈

话时诗人观察到的一些细节:

  在整个谈话过程中,两个人都有点手足无措,所以脚都在不停地移动,诗人

用形象的比喻来描写这一动作说:那天我们只是“将大小足印搅进夏天的尘沙间”

。然后再进一步想象说,好像是用脚在地上画人像,画出来的人是“不到两个,

却比一个多一点”,也就是说,实际上并不真的在画像,只是诗人的想象而已,

所以实际上并看不出画出的是几个人影。而且,诗人又加了“至少目前”这个短

语,强调,至少在目前还看不出画了几个人。

  诗人还注意到一边谈话,“你”一边把手中的阳伞在地上无目的地乱戳。诗

人还形象地说:“你”把伞用力一戳,好像在地上“加上一个小数点”。当然,

那个“小数点”可能是指“你”在谈话时无意识地在沙地上乱划的数字上戳出的

一个点子。

  另外,诗人也注意到在整个谈话过程中,“你”都低头望着地下微笑,好像

地上有什么能引起“你”微笑的东西。

  两个人谈话时用脚搓地。用伞无目的地乱戳,低头望着地面无目的地微笑:

这些动作和表情不是我们自己在路上遇见某个人时也常会见到或者做出的吗?

  诗的最后两句是故事的结尾:两人谈完了话,就分道扬镳了:诗人是下山,

“你”是上山,所以,诗人说他自己是走“你”刚才走过的路线,而你呢,则

是走诗人刚才走过的路线。诗的最后两句的结尾用词造句都是相似的,只是调

换了人称代词而已。我的译句也保持这一点。

  这首诗描写的就是那么简单的一个生活场景!那么,为什么我说这首短诗

能引起读者的丰富猜想、想象和遐想呢?

  首先,这两个人的性别。诗人是男的,我们知道。那么“你”呢?我想应

该是女的。为什么?因为“你”手里拿着阳伞。西方男人一般不会在晴天拿伞

遮阳;而且,“你”总是低头朝地面微笑,这也是大多数姑娘才有的表情和动

作。所以,我想,这个“你”不但是女性,而且一定是年纪很轻的女性。要是

那位“你”是女性的话,这首诗也可以理解为是一对男女青年的初次见面。

  其次,诗人和“你”的关系是什么?诗人说“一转身,就与你初次照面”

,可见他们是第一次相遇。两个路人,在山路上相遇,站着说几句话无关紧要

的话,然后分手,这是很普通的事情。而且两人说话时的肢体动作也说明不是

熟人,所以,那个年轻女孩有点害羞。这是她始终低头微笑的原因—害羞而窘

迫。

  再次,他们俩有一见钟情的可能吗?我觉得很可能,至少诗人很可能喜欢

那个女孩。为什么?他不但仔细观察她的动作表情,而且还说(用括号,表示

这是他在心里想的),希望“不是对我有成见”!另外,诗人为什么说他们用

脚在沙地上画的人影“不到两个,却比一个多一点”呢?是否暗示,他们通过

交谈,已有了两人并成一人的倾向了,但是“至少目前”,还比“一个多一点”

—就是说,没有亲密到可以真正合二为一呢!

  最后,那么,他们俩以后有可能发展关系吗?老天才知道!诗人可没有说。

我想,很可能他们以后再也不会见面了。何以见得?从这首诗的最后两句和题

目可以看出。诗人不是说“相遇”和“分手”吗?世界上不是有很多这样的事

情吗?在路上因为某种情况相遇了一个自己很有好感的陌生人,但是经过短暂

的遭遇后,两个人就各走各的路,以后在各自的生活轨迹里,就再也没有相交

的可能了!我想,这首诗,诗人想描写的,就是这么一种生活哲理!

 

  这首诗是一首十四行诗,韵式为 abba, abb【c】, dede, ff。拙译全诗押 

[an/ian/uan]  

译诗:弗罗斯特:相遇和分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