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那么大,我需要一个旅行箱

标签:
旅游购物攻略法国时尚 |
分类: 半路出家的时尚编辑 |
说起来似乎不难,但其实要找到一款完美旅行箱,着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3年前,我和妹妹Cappi一起去中欧旅行,后来我在归来之后所发的那个累计阅读近200万的帖子《讲一个,关于中欧的童话》中,专门写了一章行李篇,提到“我想去新买一个箱子,万向轮那种,滚动的时候轻柔无声。”但是因为欧洲的古城中的石子路街道对纤巧的万向轮是一个巨大的考验,最终我还是带着自己那个结实但却笨重的老式双轮箱子走完了德国、奥地利和捷克。
去年的长途旅行是重返法国,我带的是新买的旅行箱。作为实用主义至上的土象星座人,本人购物一直非常理性,非常讲究实际。我对旅行箱的首要条件是:轻,超轻。
要知道,沉重的箱子会给旅途带来极大的搬运不便。比如说欧洲很多旅馆是开在老式建筑里的,楼梯都极为狭窄,遇到没有电梯的旅馆,一只沉甸甸的箱子会让你一边搬一边痛苦得想死。(下图就是我在法国图尔住的旅馆,没有电梯,搬运行李真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另一方面,箱子自重太重的话,由于航空公司的行李托运规定,会严重限制你购物的数量。
我做编辑时的一位专栏作者、台湾美女作家谷淑娟曾经写过一篇轻小说,女主角带着某著名的品牌行李箱去欧洲旅行,自觉十分拉风。可惜箱子太重,美貌有余而实用不足。幸好男主角出现,又帮她提箱子,又奉献出自己的箱子空间给女主角放东西,成就一段情缘。
可惜,小说只是小说。现实生活是,当你形容狼狈、费尽力气拎着箱子上下地铁楼梯的时候,都未必会有绅士前来帮一把手,更何况从天而降一位英俊帅气热情的男主角了。
这个月,我和Cappi刚刚从日本看樱花归来,一路上自然买了不少药妆啊、纪念品啊。
买的时候很开心,打包时则陷入痛苦。返程的前一晚,由于国航“每件行李不得超过23公斤”的规定,Cappi彻夜未眠,通宵打包。反反复复地衡量她那只巨沉的大箱子里所装东西的分量,一小袋一小袋地用电子秤过磅。超重的部分,就统统塞进了我的超轻箱子。
这只自重只有3.3公斤的28寸大箱子,的确帮我省了不少力气。可是!它依然有着严重缺陷。
为了减轻分量,这只箱子整体只有底板和侧板具有一定硬度,整个箱子其他部位都软趴趴的,在野蛮托运的过程中,箱体磨损十分严重。仅仅走了一次法国,就出现了破洞。
这回去日本,我还是带上了它。勉强走完全程,就报废了。
完美旅行箱真的存在吗?其实我颇表示怀疑。
要知道,就算是那些看上去高大上、精美漂亮的奢侈品牌所制作的旅行箱,若真的狠狠心买了一只,大概一路上恨不得捧着它、供着它,哪舍得将那块昂贵的尊皮直接放到地上拖。在我看来,性价比同样应该是衡量完美旅行箱的一大重要标准!
不过完美虽难寻,接近完美却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这又要从法国说起了。当初与我同在法国留学生活、回来后又从事同一类工作的小伙伴,向我推荐了来自法国的DELSEY,我本来已选好了,就是下面这款,特点还是超轻——
后来看到DELSEY的2015春夏画册之后,我改变了主意,打算再摒一摒,买即将出来的新品DAUPHINE系列,它是通过新型材料来减重的。登机箱只有1.5公斤重!多惊人!
看上去比前面那只更牢固,而且形状比较挺括,不是那么软。对箱子内部所装的物件,保护力度自然也就更大了。
看看画册照片,就算不是女汉子也能单手提三个不同大小的DAUPHINE箱子。
还有一些很神奇的设计,害我快要患上选择障碍症了。发出来祸害一下大家:
·
有些同学喜欢硬箱的可靠感,而且防雨效果也比软箱更好一点。
·
这个超级实用,要知道万向轮虽然省力好推,但是坐公车、机场摆渡车以及其他运输方式的过程中,稍微一转弯、一颠簸,箱子就自动滑走了。带制动的轮子,就跟加了手刹一样,不会出现这种问题啦。
·
碰到有些航空公司对登机箱尺寸要求特别严苛的时候,你如果在登机口被拦了,不用再回去重新托运,只需要咔咔几下拆掉轮子就行了。
·
这是DELSEY请来法国设计师、建筑师Philippe Starck所做的联名设计系列,出品果然不凡,线条感与众不同,法式情调更加浓郁。把旅行箱做出了建筑感,也算是一种成就了。
这系列太过美貌,价格估计不会太便宜——by the
way,与其他著名旅行箱品牌相比,DELSEY的价格总体来说真的很合理很有人情味,基本不会在购买时带来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
记得2002年初秋,我离开家人前去法国念书的时候,全部家当就都在自己当时携带的一只巨大旅行箱中。每一次旅途,行李箱就是自己的家,所有能够给我带来安全感、满足感的东西,皆在其中,备受保护。
带上一个足以让自己内心充满被呵护感的旅行箱,我才有可能把万水千山走遍,去看看这个世界到底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