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着实是好展不断的年份,上次写到“迪奥精神”展的时候,我曾说,它在今年最值得一看的展览中绝对可以排在前三。话音刚落,在今年的最后两个月,我又相继看过国家博物馆的“地中海文明”特展、宝格丽的“自然的礼赞”珍藏珠宝艺术展,以及今天要说的草间弥生“我的一个梦”展览。
草间弥生的这个展于2013年12月15日—2014年3月30日在上海当代艺术馆举行(就是人民广场当中那个曾经举办过“迪奥精神”展的地方)。展期相当长,大家还有充足的时间。而且,由于其作品鲜明的色彩、符号化的元素,以及充分的互动性,这是本年度最适合亲子艺术教育的展览。
我是在12月14日开幕典礼的时候去看展的,因此那些挂有禁止拍摄标示的装置房间,在开幕当晚是特许拍照的,可以说我拍的图片还蛮全的。对这个展有兴趣的同学们,就跟着无心的镜头先睹为快吧。
草间弥生1929年3月22日出生于日本长野,看她的生日就知道,这个生辰介于双鱼座与白羊座交界时间的女艺术家,生来就有着双鱼座的敏感、艺术细胞,以及白羊座的热烈、果决。
草间弥生曾经用“精神病艺术家”(obsessive
artist)这样的说法来描述自己,而所有她呈现出来的作品,都描绘了一个“精神病人”脑海中的幻想世界——这就是草间弥生的“梦”。

走进展厅,眼前首先看到的就是无数巨大的红底白色波点圆球,这组作品被称作“波点偏执”。这个名称很形象地表达出草间弥生对波点狂热的偏执,事实上,我们对这位艺术家的第一印象,就是各种颜色、各种大小的,无穷无尽的波点。

对草间弥生来说,重复性的圆点代表了生命。她从幼年起就患有神经性视听障碍,疾病使得她看到的世界与自己之间仿佛永远隔着一层斑点状的网。
于是她开始画这些斑点,它们就像是细胞、分子,这些圆点代表了循环和繁衍,它们组成了生命,以及世界。“地球也不过是百万个圆点中的一个。”所以在草间弥生眼中,圆点就是来自宇宙和自然的信号。
上面这张图片中,人们排队进入一个巨型波点圆球的内部,这里有一个装置室“无限镜室-永恒的爱”,里面通过镜子的折射,带来了无穷尽的红底白色圆点球体,我相信这个元素的确是草间弥生心中“永恒的爱”。
上图中的男士当时就站在我身边,他对着无穷尽的“自己的镜像”跳起了迈克尔·杰克逊的月球漫步舞。而从这间装置室就可以窥见,草间弥生对无限镜像以及重复元素的病态迷恋,后面我们还将在好些个装置室内看到类似的表现。
比如同样在一层展厅的两个黑暗的房间。第一个叫“天堂之梯”。用镜子的反射,让LED灯组成的“楼梯”仿佛永无止境地向上,如同通往天堂。
另一个则是“无限镜室-灵魂波光”。这个房间的天花板和墙壁全部是镜子,而脚下则是水池。不断变换色彩的灯组成了迷幻般的波点世界。在这里,能看到灵魂的光芒吗?


一层展厅还展出了很多草间弥生较少为我们熟悉的画作。这些画作不完全是简单的波点图案,但重复性依然是最重要的主题。在这些画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不断出现的人物侧面、眼睛、太阳……我相信这些代表了草间弥生观察世界、与世界发生联系的方式。
黑白画作是“永恒的爱”系列。
在这一区域内,还有一个很小型的无限镜室,通过两个小“窗口”,可以看到其中的景象。
彩色的画作,是“我的永恒灵魂”系列——草间弥生真的很渴望通过自己的艺术探索,来寻找永恒之所在。

一楼的展览就是以上这些,让我们来到二楼。这是一个相对来说,更有趣味性、互动性,也更受小朋友们欢迎的区域。
走上楼梯,就能看到这些狗。

而这个纯白背景、彩色波点遍布,并且隐藏着郁金香雕塑的房间,叫做“为挚爱郁金香之永恒祈祷”。她所挚爱的郁金香,需要仔细在彩色波点的海洋中找一找。
另外一个白色的空间“洁净之屋”就更加有趣了。
这是一个纯白色的家居房间,里面所有的家具、摆设、电器、床品……全部都是白色的。而参观者可以领到一张各色波点贴纸,在这个“洁净”的房间里,进行属于你的“永恒”之创作。

吸引最多人与之合影的,是著名的“南瓜”雕塑。


二楼最后值得一看的,是一段草间弥生拍摄的影像“曼哈顿自杀瘾”。
作为一个从10岁起开始被大量幻觉所困扰、自认为患有“精神病”的艺术家,草间弥生在少女时期就时常有自杀意图。1957-1973年间,她移居美国纽约,继续她惊世骇俗的艺术创作,很快获得了“前卫的女王”称号。
但她的心理问题始终没有解决,1978年,草间弥生在日本出版了第一本小说《曼哈顿自杀瘾》——是的,她还是个作品颇丰的小说家。如今,84岁的草间弥生住在新宿精神疗养院内,每天清晨在助手的帮助下,她外出到附近的工作室创作,晚上又回到疗养院,过着与世隔绝的日子。
“如果不是为了艺术,我应该早就自杀了。”这是她的心声。
3楼和4楼则还有草间弥生的4件装置作品,其中包括“菲勒斯船”。1963年,她创作了装置作品“千舟”,在下面这张著名照片中,重复性的元素以及裸体都是草间弥生最热爱表现的主题。这次“我的一个梦”展中,将黑白照片中的船,用反光感材质重新演绎成了“菲勒斯船”。
其他三件作品“我在这里,却了无一物”、“再生时刻”以及“自恋庭院”,由于开幕典礼当时夜晚天黑以及正举行开幕酒会的缘故,无法留下照片。其实,用自己的眼睛和大脑去看、去理解,肯定比看我的帖子更加有感触。很难得的一个作品数量这么多、形式这么丰富的草间弥生展,有机会的话,还是不能错过哦!
最后,用开幕当晚,参观者以自己的服装向草间弥生致敬的照片,作为这篇博文的结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