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歌且行。2011上海迷笛

标签:
迷笛上海迷笛夜叉痛仰摇滚音乐文化 |
分类: 一切与文艺有关的事 |
更有五条杠的女总队长——话说,五条杠已成为迷笛最常见最普遍最不可少的标准装饰了。
比如蒙面革命女小将正在涂指甲。
哪怕什么都不做,能够和朋友们欢聚席地而坐,已经很开心。
台上的这支乐队,叫The Fever Machine。
从舞台的布置以及现场的各种小物都可以看到本次迷笛的主题:保护月熊,抵制活熊取胆。
乐队演出的间隙,大屏幕上虽也有播出广告,但更多的是各种公益广告,让人看了很温暖。
在这家“时光邮局”里,可以买张明信片写给若干年后的自己,或是某个特别的人。
是的,我爱这个妖怪丛生的世界!(可惜那张卡片不是我写的……)
换了新的乐队,Dengel,主唱是个声音很响亮的姑娘。
我收了虞洋、陈劲、骅梓和二手玫瑰的碟,真是满载而归。
当芬兰的乐队Moon Cake上场后,气氛开始越来越热烈了。
北欧真是蛮神奇的地方,出了N多气质长相非常家庭妇女,可是歌声却十分古怪的女歌手。
比如Bjork,比如Moon Cake这位女主唱。
金发的女主唱讲一口生硬的英文,用词极简单,所以人人都听得懂。她说:“你们都是黑色头发,只得我一个人是金发,真是太孤单了。下面这首歌就献给你们所有人,歌名叫‘黑头发'。”
而引发全场大合唱的,居然是一首中文歌。她拿着歌词纸条,唱起了辛晓琪的《味道》。
场边的气氛,渐渐浪漫起来。
左边这位被我妹妹称为“列侬哥哥”的人,他的微博名字叫“郑阳”。
当然,这是后来才知道的事儿。而当时,只深深肯定了,他一定是痛仰的铁粉或者好友。
所有的人从四面八方而来,为的是同一个方向,舞台。
直到这刻我才知道,夜叉竟也有着这么多粉丝。
为了同一个声音,欢笑、尖叫、碰撞,我们挥舞手臂,纵身跃起,几乎泪流满面。
曾经在广州新年音乐会上,暮色四合,台上的“声音与玩具”乐队唱起一支慢歌,
台下所有的人将折好的纸飞机抛向空中,白色的纸飞机在夕阳里如鸽子般滑行,
上海迷笛,没有纸飞机,有的是气球。这是多么温柔的一幕。
这支死而后生的乐队,告诉了我们坚持的信念。
但这晚,痛仰返场后依然唱了《不》,唱了《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请想象吧,几万人高喊着“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这夜,已无遗憾。收拾起行囊背包,还有脚下的面具,我们将踏上归途。
而意犹未尽的同学们,将那晚最后一班7号线和2号线地铁都变成了迷笛专列。
歌声掌声欢呼声响彻隧道……
过完这夜,你若问我迷笛的印象,我想说,那是我有生看到最多的人,做出同一个手势。
那关于爱、信仰、坚持、梦想和宽恕的手势。
而我,有幸也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