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我用过的N个电脑里,都会有这样一个文件夹,名字叫“视觉日记”。这个名称来源于曾经很红的一本书,王小慧的《我的视觉日记,旅德二十年》。当时觉得“视觉日记”这名字真好,囊括了所有随便拍边走边拍毫无主题的拍……
如今我还常常回看“视觉日记”里那些按年份、月份而保存好的照片,记录了我8年来的生活——是的,8年,打我去法国始。正是因为出国,我第一次拥有了数码相机,从此开始了在电脑中存照片的习惯。
2002年的11月。那是我到法国后第一次离开读书居住的南锡,出去旅游。目的地是离南锡非常近的斯特拉斯堡(Strasbourg)。
斯特拉斯堡是法国第六大城市,也是阿尔萨斯地区的首府。位于法国东北部、与德国接壤的阿尔萨斯地区以及它相邻的洛林地区(首府就是南锡),在历史上一直都是法国和德国在领土上不断拉锯纷争的地方。
所以,斯特拉斯堡整个城市,真的很有德国风味。登上城中的大教堂,俯瞰整座城市,恍惚之间好像在德国吧?都德那篇著名的《最后一课》,说的就是普法战争之后,由于法国战败,阿尔萨斯和洛林被普鲁士所占据,当地的学校再也不能教授法语的故事。

在欧洲,每座城市中心都有一座大教堂,它也往往是这城市中最高的建筑。而斯特拉斯堡的大教堂,建筑石材来自当地特有的一种赭红色花岗岩,颜色真的很特别吧!

教堂里的彩绘玻璃也非常出名,曾经被诗人称作“奇迹般的彩色玻璃”。

离开教堂,在城中闲逛,走到老城区的旧市街。这里的房屋就像典型的德式建筑,勾勒着深色的框架,外墙则是缤纷的颜色。

市中心的这条街,这幢老房子,曾经是歌德居住过的地方。三楼那两扇下面挂着一个铜头像的窗户里,就是歌德的家。

斯特拉斯堡还有一个特别的地方,叫做“小法国”。这里河道纵横,在德占时期,曾经是红灯区的所在,花柳病横行,被德国人不怎么友好地冠名为“小法国”。如今斯特拉斯堡早就属于法国了,这个地名却一直保留了下来。这里再也不是花街柳巷,而变成了挤满咖啡馆、特色餐厅的小资圣地。真不知道法国人是不是故意的……

8年前的无心,我那时候是这个样子。和现在相比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