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在MSN上遇到老同学,她就问了我一句:你的世博游怎么没下文了?
我恍然大悟,嗯,事实上是——我,忘记了。
要知道上一次去玩世博会还是6月初的事情,如今早就黄花菜都凉了。不过既然照片拍了一大堆,就请大家继续跟着无心,用图片游览一番吧。
这次我们去的是浦东的A片区(是的,也就是日本馆所在的区域),这里集中了亚洲馆。事实上与欧洲馆的丰富多彩相比,亚洲馆的水准严重参差不齐。既有超级热门的沙特馆、日本馆,也有一堆看不看都无所谓的鸡肋馆。
好了,让我们首先乘坐轮渡,从浦西来到浦东。

在这里建议大家尽量不要在白天乘坐渡轮过江,因为虽然坐船过江只需要5分钟(之前就是因为这么想的,才选择乘船,怎知道我们都错了!),但排队等候的时间相当长。我们那天就排了40多分钟,比看世博馆排队的时间都长。最好选择乘坐越江巴士,班次很频密,而且基本上都有座位,15分钟就可以舒适地到达对岸的园区了。
透过轮渡的玻璃窗,已经可以看见浦东的景色了。中国馆当然引人注目,而旁边那个紫色毛毛虫式的建筑,就是传说中的日本馆了。

下船后,很快就能走到日本馆跟前,但即使有了充足的心理准备,还是被排队的盛况震惊了。于是,我们默默地与场馆合了个影后,就默默地走开了。

日本馆的对面,这幢很漂亮的蓝色建筑,是乌兹别克斯坦馆。门口的队伍也很长,出于“用最短的时间看最多的馆”的需求,我们也放弃了它。不过,听说这个馆在亚洲片区还是属于比较好看的。


而日本馆的隔壁,则是韩国馆。门口的队伍同样比较惊人,不过基本上韩国馆的排队时间不会超过1个半小时。但因为我们对棒国无甚兴趣,所以也就路过了。但是建筑还是蛮有特色的,所以拍了好几张。



接下来,我们将经过几个鸡肋馆,基本上在馆内逛上几分钟也就可以了,而盖章似乎成了进这些馆的最重要理由。
1、缅甸馆。馆内灯光昏黄,就只有一些木雕可看,做工也并不见得精美。而展出这些木雕的目的,主要就是为了出售……

2、伊拉克馆。我们去的那一天,伊拉克馆正好闭门拒客。不过凭经验想象,其中应该也没有特别什么的看头。

3、老挝馆。老挝和缅甸是共用一个场馆的,所以面积也很小。不过老挝馆好歹有一个国宝级建筑的模型可以看,这就是老挝的世界文化遗产城市——琅勃拉邦古城的香通寺,这也是老挝最著名的寺庙,建成于1560年。


4、越南馆。越南有一个独立的场馆,在走过前面几个馆之后,进入越南馆中倒也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建筑里面很高很开阔,用竹子装饰成哥特式建筑的样式,相当特别。天花板上悬挂着水晶灯,而两旁的通道头顶则是两排著名的天鹅灯。


人流沿着两侧的通道,在馆内环行一圈就算完成了参观。而两旁则都展出了这类“古董”,我严重怀疑这些都是复制品,因为实在是毫无任何保护措施。

离开越南馆后,旁边就能看到著名的沙特馆了!这幢建筑在亚洲片区还是非常显眼的,除了中国馆外,应该就数沙特馆最高了。

我们本来曾有决心——如果今天只排一个队的话,那就是沙特馆了——可当我们沿着队伍一直走,希望找到尽头时,却绝望地发现,我们怎么都走不到头!于是,当经过天桥时,父亲决定,还是算了,过天桥去看尼泊尔馆吧。下面这张照片是在天桥上拍的,可以看到天桥离开沙特馆已经有相当长的一段距离了。而沙特馆的排队队伍则穿过了天桥下面,延伸到我们一直未能找到尽头的远方……

上面这张照片中,你可以看到,用来排队的白色围栏处似乎是空无一人的。没错,由于沙特馆的排队队伍延伸的距离过长,会严重阻碍人们通行去其他场馆。因此这里排队都是一段一段的,由工作人员和武警每隔一段距离和时间后,放行一次。所以,在某些时段的某些围栏处,是会空出来的。但是,如果想在这里插队,那是绝对没门的!
而站在天桥上,看向另一边,就是我们的目标尼泊尔馆了。它的建筑相当漂亮,所以吸引了不少人。尼泊尔馆的前面也有一个排队的蓬,但是通行速度非常快,也就是毫不停步地绕上几圈之后,你就能马上进入馆内了。


尼泊尔馆的建筑还是很有看头的,细节处都做得相当漂亮。不像有些馆,其实就是一个简陋的房间。


进入大门后,里面是一个圆形的庭院。回廊下面是商店、餐馆和办公区域,这里还放置有休息的椅子,算是比较人性化。

庭院的中间是尼泊尔馆的核心地带——佛塔。登上佛塔是需要排队的,而又累又饿又饥渴的我们,就放弃了,所以也不知道里面有没有看头。

在尼泊尔馆,你可以看到比较雷的一幕如下——中国人真的很有意思,一方面极其爱占小便宜,为了省一点小钱常常可以大动干戈。而另一方面,在神佛那里却又相当大方,我们在各个寺庙经常可以看到被塞在佛像、香炉、放生池等处的零钱。而尼泊尔馆也不例外,游客们压根就不管人家这里拜的是什么佛!

这个馆里有供小憩的餐馆,供应盒饭和炸鸡腿与尼泊尔拉茶。我们每人也都买了个鸡腿+一杯茶。味道么,普通啦。

离开尼泊尔馆,天色已经日暮。决定在吃饭前再看一个馆,于是选择了夹在尼泊尔馆和沙特馆之间的印度馆。因为开始看到排队的通道也像尼泊尔馆一样,人们都在快速通过,于是决定过去看看。但事实上我们错了,这里是采取一阵一阵放人的方式,在通道里走了两圈后,停住了。之后一等就是半小时。
更糟心的是,印度馆虽然去的人很多,但是真没什么好看的。进入大门后也是一个圆形庭院,周边一圈都是小商店和快餐馆,出售的东西看上去都非常山寨。中间是一个圆形剧场式的建筑,建在比较高的位置,而“剧场”下面则是一个露天小舞台,每天在这里都有几场瑜伽表演。当然我们还算幸运,赶上了。

瑜伽表演其实是后来的事了,刚进入印度馆的时候,演出还没有开始。于是我们登上“圆形剧场”,又开始了一次排队,等待进入剧场内。排队时间大约为15分钟,而印度馆不远处,就是曾经发生著名的踩踏事件的演艺中心。

好不容易进到馆内,这是一个穹顶建筑,也是由竹子进行装饰的。

边缘一圈都是印度文化的展示,但是布展得相当简陋,也没有什么介绍文字,看过也就算了。

馆内有一个全息影片放映,在人群进入“剧场”后约5分钟后,影片开始,灯光也都暗了下来。但是这个影片吧……就是一段不知所以的介绍。由于全息影像非常小,而且极其之简单,画面上基本上也就是个可以动的DD,所以,很有上当的感觉。

影片持续也就几分钟,然后灯光亮,众人从座位上起身,继续沿着“剧场”边缘看看拍拍照,然后就结束了印度馆之行……
除了“剧场”,在外面的平台上,可以看到灯光里的沙特馆。排队的人,依然很多很多……而此时是晚上7点,由于预计需要排队4小时左右,所以沙特馆这时已经不允许再有新人排队了。

转向另一边,远处就是中国馆。在亚洲区,哪都能看到中国馆,高高在上。晚上灯光亮起来之后,中国馆还是蛮美的。

离开印度馆,我们打算去吃饭。餐厅就在亚洲联合馆旁边,于是打算突击看一下这个联合馆。事实证明,联合馆中的场馆,都没什么好看的,全部是鸡肋啊鸡肋。
第一个来到的,是约旦馆。非常简单的、空荡荡的场馆——

有一点点工艺品的展出。话说,阿拉伯国家的陶瓷图案,还真是蛮有特色的。

约旦位于死海旁边,所以约旦馆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卖各种死海泥、死海盐制成的化妆品。


由于照片众多,亚洲片区要分成上下两部分来发博客啦,这个“上部”,就到这里告一段落了,敬请关注“下部”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