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书育儿VS传统经验,你偏向哪个?
现在大部分的孩子都是由妈妈、奶奶或姥姥一起带的,全家人一同围着一个孩子,在育儿中肯定会出现分歧,以致于造成家庭矛盾。老一辈的人经验丰富,会按照以前的方法来带孩子,然而现在70、80后的妈妈们更热衷于照书育儿,觉得这样才会科学。所以常常会在坐月子能不能洗澡、生病该不该吃药、孩子要不要那么精心喂养、孩子上学等问题上产生争执。
而作为妈妈的你,会选择哪种方式呢?
正方:照书育儿,科学。
反方:传统经验育儿,有效。

这是端午假期带奥奥出去玩时拍的片片,还有好多,等整理后再发
照书育儿和传统育儿,这就好比一场辩论赛,正方和反方,都极力表达自己的观点,最终的结果没有谁赢谁输,因为任何事情没有绝对的,最好的答案就是:两者兼顾,取其优点,努力把事情做得更完美。育儿方式也是一样的,不论是照书育儿还是传统育儿,还不都希望能把照顾养育得更好吗?作为孩子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让孩子养成一个好的生活习惯。
传统育儿:
传统育儿方式,是我们的长辈在育儿过程中积累下的育儿经验,既然是她们的生活经验,说明对孩子有好处的。我们不妨也试着去学习和应用一下,说不定这些真理在科学发达的今天也仍然使用。
每位妈妈都有坐月子的经历,老一辈的人说坐月子不能洗澡,不能久坐,不要下地活动量太大。这一点我非常有感触。俺坐月子的时候,婆婆负责洗衣做饭,俺24小时负责带孩子,孩子睡觉俺就睡,孩子醒了喂孩子和陪孩子玩儿。当时给孩子喂奶的时候总是坐着,给孩子换尿布也不得不坐着。当时月子里并没有感觉什么,可是,孩子满月后,一直到到现在,俺隔三岔五的腰疼,不论是拔罐还是按摩,还有针灸,俺都试过了,都不能完全康复,好一阵了还要疼,看来得跟俺一辈子了。真的好痛苦,疼的时候,拿东西时,站起来弯不下腰,好不容易弯下腰,可又站不起来了,真的好痛好痛,也非常后悔,只怪自己当时没小心,不就是一个月吗,为什么不小心一下呢?现在这些对我来说已经晚了,我想告诉准妈妈们和正在坐月子的妈妈们,月子里一定要小心,多听听老人的话,绝对没亏吃,毕竟身体才是最重要的。
还有,俗话说的“捂春晾秋”,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天气转暖的时候,不能着急减衣;天气转晾的时候,不要着急加衣,都是怕因为温差太大而导致孩子感冒。但是,现实告诉我们,捂春晾秋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对孩子的健康非常有利,前提一定要把握住“度”。这样,孩子在季度交替的时候,就会健健康康地度过了。
照书育儿:
照书育儿,也就是大家所说的“本本主义”。我在孕期也学习了许多育儿知识,心想孩子出生以后,能够运用得得心应手,在孩子出生以后,孩子的发育情况我总是跟书上对比,如果孩子的哪项没有达到人们所说的水平,我会有些担心和忧虑,为什么呢?后来才明白,每个孩子的发育情况不一样,有发育快的也有发育慢的。比如说孩子的长牙问题,书上写的孩子应该在六个月开始长牙,可儿子七个月了还没有动静,一个牙都没有长,我当时非常着急。果然,在儿子七个半月的时候小牙牙终于冒出来了,而且长得特快,更让人欣喜的两颗两颗的长,竟然连续长了六颗。所以,我才真正明白,书上写的也不是每个孩子都这样的,只能代表大多数,我们还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而定。
当然,在孩子越来越宝贵的,科学越来越发达的今天,照书育儿也是许多妈妈选择一种育儿方式,因为在里面可以学到许多新的育儿知识。以前我们的老一辈,没有认真学习育儿知识,她们也不是不想,只是她们的生活水平有限,各种条件都受限。那个时候的孩子都比较多,照顾起孩子来没有现在那么仔细,不像现在的孩子补这补那的,还有各种亲子班、兴趣班什么的,那个时候能解决温饱问题已经不错了。虽然每个做父母的都爱孩子的,不论生活水平如何,爱是平等的。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老一辈对孩子没有现在用心罢了。
照书育儿,可以都会我们如何引导我们的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在教育孩子出现难题时,我们可以学习到好的学习方法;在孩子不好好吃饭时,我们可以学到让孩子爱上吃饭的技巧以及各种孩子爱吃的饭菜……这样,可以解决我们生活中的这么多难题,这么方便,对孩子这么有利,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学习呢?
不论是传统育儿还是照书育儿,都是各自有各自的优点的,只要对孩子有利,我们就认真学习和采用。从来就没有对与错,也没有什么是与非,如果有人问我偏向哪个,我的回答就是:两者兼顾,取其优点,适合孩子的就是最好的!
对了,俺还要说一点,在新浪开博是俺的幸运,进入育儿博客更是俺的幸运。每天都会在这里走过,欣赏妈妈们育儿心得,认真学习育儿经验,每天都会有很意外的收获。还有,我还认识的许多细心的妈妈和爸爸们,是你们的对孩子的爱鼓舞了我,是你们的育儿经验帮助了我,是你们的热心感动了我,谢谢你们!希望我们在育儿道路上,一路同行,我们会长得更远,更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