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师道

(2010-09-10 22:03:28)
分类: 杂言

93日,《中国青年报》刊登一篇题为《不给导师十万元,就不让我博士毕业》的报道。文中称一位化名楼兰的博士,平日里竭尽全力给她的博导“老板”打工,既干与专业相关的分内事,又忙博导家的家务事。但由于一次疏忽,导致价值20万元的项目数据生成连接出现错误。博导“老板”为此赔偿违约金10万元,他竟要楼兰担负,并迟迟不在论文提交单上签字,进行刁难。最后楼兰东挪西借凑足10万交给这位博导,毕业论文才得以提交。

没有见到《中国青年报》的原文,上面的文字是网络中复制过来的,作者称之为令人胆寒。但从我一个乡村老叟对社会的感知来看,这也许该列为中国最原始版的国学要义——师道尊严!

本人不知楼兰博士学的什么专业,是否与国学有关,只今学阀当道的学界,与楼兰同命相怜的学子,要能听说过如下的几个小故事,或者就应该知道自己其实不算太冤。

 

孔子带着几个浪荡弟子到处游说,在很多国家很不受欢迎,有时连饭都混不到嘴里。有一日骄阳似火,师徒们走的前不巴村后不着店,正当饥渴难耐时,遇一浇园的村妇,求了口水喝,就觉得该将恩报。可这老夫子正是前有村店时兜里不名一文,才遭此窘境。便使出看家的本钱,说教村妇识一些字,村妇像是很感激。老孔就让最小的徒弟先教村妇一个“大”字。村妇怎么也学不会,小徒就两腿叉开平伸两手做个样子,说这样的字就念“大”。村妇笑了笑,也做成那个样子,头上却横担了挑水的扁担。问“这念什么?”小徒说“天”,村妇摇头说不懂。大徒弟说“人再大也大不过头顶上的一横棍就是天。”村妇摇头说不懂。徒弟们解释遍了,连老夫子都解释了,村妇只是摇头不懂。这时小徒弟忽然惊悟,说念“吞!”村妇嘎然失笑,前仰后合。老孔羞得面红彻耳,落荒而逃……后来孔子又收了上千的徒弟,也再不允许那个女人加扁担念吞的徒弟去学三坟五典八索九丘,而只让他一辈子跟老孔烧火做饭,卸车喂牛。

 

剃头师傅的小徒弟,每天拿剃刀学刮冬瓜上的白毛毛。师娘喊打点水,徒弟将剃刀插在冬瓜上便去打水;师娘喊抱一下孩子,徒弟将剃刀插在冬瓜上去抱师娘的孩子;师娘喊刷了马桶,徒弟将剃刀插在冬瓜上去刷马桶……快到三年师满了,师父让徒弟给顾客剃头,师娘又在屋里喊孩子拉屎,徒弟将剃刀顺手插在人头上……徒弟白伺候了三年师娘,被轰了出来。

 

铜匠的手艺很不错,出师三年就比师父的名声还大呢。但只有一项活做不了,就是马围脖儿上的串铃做不了。要说他打的串铃,那个精致比师父的还好,就是那玩意儿好几对儿呢,要每对儿两只的声量音色相同,只有师父的淬火手艺才能做到。铜匠每做了一批这样的活,都得肩了捎码袋子去请师父淬火,当然也少不了带些酒呀肉的,逢年过节更还有得敬份儿。终于有次他去了师父没有在家,师娘说你笨呀,两个两个地蘸火不就捉对儿同音啦!年轻的铜匠走了……师父回来把老婆好一顿臭骂。

 

老财要打一辆新马车,请了个木匠。说好的包工活,可老木匠的儿子死了,带着个十来岁的孙子,干不了什么活。可“半大小子,吃煞老子”。老财受不得,问这孩子能干啥?木匠说唆钻头儿,童男唆钻头,鬼辐轧人也不死。那明儿个他就甭来了,俺孙子就能给唆了。木匠就说那叫他先过来,咱试试。做马车的木头都是枣木、槐木的硬木头,老木匠把木头钻得冒烟儿了,把钻头儿让老财的孙子唆了一口,把孩子舌头烫得都快起一层皮。老才没有办法,让自己的孙子给木匠的孙子当了几天徒弟。

 

几十年后,也就是吃过“瓜菜代”,人们分了点儿自留地,除了种地瓜,也总得种点儿纺织用的棉花,老太太买纺车的可就又多了。这会儿老木匠早死了,孙子跟他学得打造马车、水车好手艺,纺车更应该不在话下。可旧年的水旱车木匠,自以为是硬功夫,自成派系,还从来都瞧不起杂活儿木匠。而纺车轮轴上的24条纺车棂,像自行车辐条一样分插在轮轴的两端,这在轮轴的纵面上要划12条等份圆周线,在线的两端凿眼儿,插上的纺棂才能匀称。水旱车木匠规制尺寸凿死铆出身,在纺车轮轴端面上等分不了圆周,做出的纺车就十二分难看卖不出去。老财的孙子早就把家败了,还在外跑了多年,解放时回来倒落了个贫农,这会儿同他儿时的“师父”合约,卖一辆纺车,他抽一块划线费。水旱车木匠做一批轮轴都需请这位好吃懒做的无赖给划线。后来两人厚道了,总也是纺车卖多了再也不大好卖,划线的才透露,其实他也不会等分圆周,但只拿一帕方纸折几下,一剪刀裁出个12角星,贴在圆面上,冲星角往另一端画直线正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