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尔夫“意念” 该归类“运动心理学”吗?

(2009-03-02 06:33:28)
标签:

golf

体育

技术

最近常常在琢磨“意念”对挥杆质量的作用,看到在一段有偿先生路上人的对话里提到“运动心理学”概念,顿时联想到我们说的高尔夫“意念”该归类到“高尔夫运动心理学”吗?

 

能否从以三个层面探索答案?答案在寻找中,希望大家多讨论!

1)高尔夫“意念”的培养,能否唤醒人脑里的“运动模型”,从而提升击球动作的质量?

2)高尔夫“意景”的培养,能否为每次击球“意念”的培养提供基础, 从而让球员进入良好的击球状态,曾加临场处理球的稳定性?

3)高尔夫“运动心理”的锻炼,是最高境界吗?是否巅峰对决的必要手段?能否为“意景”的培养,不受干扰提供心理层面的基础?

 

(转载百度知道)运动心理学

  运动心理学是研究人在从事体育运动时的心理特点及其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它也是体育科学中的一门新兴学科,与体育学、体育社会学、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理论和方法,以及其他各项运动的理论和方法有着密切的联系。

  运动心理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人们在参加体育运动时的心理过程,如感觉、知觉、表象、思维、记忆、情感、意志的特点,及其在体育运动中的作用和意义;研究人们参加各种运动项目时,在性格、能力和气质方面的特点及体育运动对个性特征的影响;研究体育运动教学训练过程和运动竞赛中有关人员的心理特点,如运动技能形成的心理特点。赛前心理状态、运动员的心理训练等。

  运动心理学这个术语首先出现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创始人顾拜旦的文章中。在他的倡议下,国际奥委会于1913年在洛桑召开运动心理学专门会议,它标志这个学科进入科学的行列。1920~1940年,苏联、德国美国等国都对运动心理学方面的问题展开了一系列研究。20世纪60年代以来,运动心理学受到广泛重视,大多数国家都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成立运动心理学会并召开专门会议,有关的文章和书籍也大量问世,使这门科学得到迅速发展。

  运动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十分广泛,如技能学习、竞赛心理、运动对人的意义、从事运动的动机,以及运动员之间、教练员和运动员之间、运动员和观众之间的相互关系,心理训练和运动心理治疗方法等等。20世纪初期,研究的问题多集中在技能学习上,包括学习的分配、保持和迁移等,而后深入到运动行为的理论方面。

  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通过研究逐渐形成运动行为的信息程序论,层次控制论、行为系统模式论等理论学说。随着认知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以及健康心理学的发展,运动行为的研究更深入到运动心理学联系着技能学习与控制和技能发展的研究。在研究方法上也从实验室的对单个动作的研究,发展到联系运动实践、提高运动效能的研究。随着运动实践的发展更进一步扩大了运动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发展到有关认识,解释和主动影响运动行为的研究,也就是提高运动效能的理论性研究。

  运动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多是优秀运动员,也有青少年运动员;它也研究群众体育中的心理学问题。各国体育界近年来对运动员心理训练和运动员的心理选拔越来越重视。因为在运动水平越来越接近的竞赛中,心理因素对竞赛的胜败往往起决定性作用,致使心理测量和心理诊断学被广泛运用,各种心理训练方法不断出现。

  由于运动心理学是一门新兴学科,理论体系还不完善,例如是否应将体育心理学和运动心理学分开还存在着不同看法。

  20世纪80年代,武汉体育学院首先开办运动心理学专业研究生招生,中国运动心理学鼻祖邱宜均主持了一系列运动心理学课题的研究,其中“优秀运动员心理特征研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近十年来,国内运动心理学发展迅速,各大体育院校均设立了相关专业。对运动心理学问题的研究方面,国内取得的成果多停留在介绍国际先进理论,并进行适应于中国体育活动环境的改良上,对于体育运动心理学基本问题的研究水平较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