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面对孩子的问题

(2010-06-10 17:34:05)
标签:

教育

育儿

宝宝

攻击性

七喜

2010.6.10 1岁11个月9天http://s9/orignal/5dcc75adt88a9e72daff8

嗯,今天谈的这个问题有点严肃。

 

其实这个问题发生了有一段时间。

我一向认为,七喜是个乖巧有加的好孩子。从他的爱好上来讲,家里从来不缺他的玩具,最喜欢的是游戏就是读书、涂鸦和玩拼图,可以不厌烦地整整玩上一天,家里多如牛毛小汽车现在只当它是空气,别的孩子爱得不行的滑梯也纯是摆设。秉性上也比较温和,有时他会闹情绪的要实现自己的小心愿,如果不合理,我们会跟他讲道理,通了会变得很容易顺从。这些种种,让我认为,这是个活泼并不捣蛋,安静并不呆板,性格比较完美的孩子。

在他要进入“可怕的两岁期”之际,初入社交圈后,竟会发生如此让我苦恼的事情。

 

 

事情应该从上个月说起吧。

周末去金宝贝上课,我对七喜在课堂的表现一般不加以制止。他或听,或不听,或动。或静,我一般都不去干预。这节音乐课,七喜不知怎么过度兴奋,一刻也不坐,围着人群不停的跑圈。在我低头穿袜套的一瞬,突然听到一位孩子的哭声,清脆而嘹亮。才见到七喜与另一位更小些的孩子集体摔倒在地上。

七喜被爸爸拉到一边,小朋友被妈妈抱出了教室。

我的第一印象,一定是奔跑中两位孩子撞在一起,没在意。这种情况在金宝贝很常见,小孩子控制能力弱,奔跑中刹不住闸撞在一起的事情也常见,都是皮肉痛,并不会有什么大碍。

喜爸爸尾随出去,我则与七喜继续在教室里听音乐课。

但小朋友的哭声一直在继续,让我有些坐立不安。喜爸爸进来后,我问了才得知:原来七喜跑着绕圈,突然抱住了那位小朋友,然后两人就一起跌倒在地上。七喜正面,小朋友仰面。我吸口气,两人都倒在硬硬的石板地上,那位小宝宝一定,摔得不轻。

七喜抱住其他小朋友实在是从来也没有的事,是不是他想表达友爱的一种方式?心里胡乱猜着。耳边传来孩子的哭声,让我心下却好生歉意,按耐不住,忙着跑出去看看,用其它玩具吸引着,孩子停止了哭泣,面对我诚恳的脸妈妈的脸上挂着牵强的笑容,说,脑后起了个大包,一直哭,课也没法上了。我讪讪的站着,除了说抱歉,不知怎么去做。这是平生七喜第一次带给我如此的尴尬。

我以为这是一次偶然,过后才发现,这实则是七喜故意为之。

 

这件事后,接下来的一个星期,只要他与其它小朋友在一起的,不是去抱人家,便是去拉人家的衣服。我不知道他这是怎么了,为什么,我们从来从来也没教他做过这样的事情。

我百思不得其解,不知道跟他上次的经历有没有关系?在七喜发生抱人摔倒这件事的一个星期之前,也是在金宝贝,也有个活泼的孩子,也同样抱住七喜,同样两人跌倒在地上,同样七喜仰面倒地,所不同的是两人均倒在了地垫上,所以都没有大碍。只是我扶七喜起来的时候,在他脸上明显看到了紧张。因为没有疼痛,事情便很快过去了。

不知道是不是这件事影响了七喜,转眼后的一星期同样的事件就发生在我们身上,不过说对不起的变成了我。

再下一周,再见到孩子的妈妈,不满直接袭来,“被你们害死了,回去后我们就发烧了,烧了三天,才退,今天上课还是不好。你的孩子大,上课一定要看好他。”

除了红着脸说,“对不起,不好意思”,再多的解释都是徒劳。将心比心,如果是我的孩子我也会有这样的情绪。

但是,我确实怕了,变得像只惊弓的鸟,一见到他去拥抱别的孩子,我便紧张的站到他跟前,密切的关注了的一举一动,稍有伸拉的可能我都会握住他的手,温和的问他,“七喜不可以去抱(或拉)小朋友,你是想表示友好吗?只要握握手就可以了。握握手就是好朋友!”

这样的言语恐怕没有多少作用,七喜依然故我。

或者,因为平时我给他类似的告诫太多了,诸如“不要去拉小朋友,这样不对,请你说对不起”这样的话,反而引起他的重视,更加变本加厉起来。一次次伸手去拉其他孩子的衣服,或者是手臂,再或者拉住不放。再带他去孩子多的地方俨然成了我的精神障碍。

当然,这样的做法也让他自己吃到苦头。喜爸爸带他去游乐场,游乐场大大小小的孩子很多,通常是一群孩子围绕一样玩具玩,这样发生冲突的机会就会高很多。七喜与一个大些的孩子玩同个玩具,本能得想据为己有,自己玩。情急之上使原本坐着他站起来伸手便抓住大孩子的头发,喜爸爸想阻止都来不及。显然抓痛了人家,大孩子狠狠地把他推倒在一边,摔得也不轻。我问喜爸爸他是如何处理,告诉我,“先告诉七喜,不能抓哥哥头发,你抓痛了哥哥,这样做很不对。又对那个孩子说,弟弟小,他不是故意的,你推他也不对哦。”我想了一下,觉得这样处理应该会更好:一定一定会先让七喜对孩子说“对不起”,因为是他犯错在先,他的摔倒是他对自己行为付出的代价。只有先把他犯错在先的事情处理完,才会安慰他摔倒以后的疼痛。

有的资料上说,对待孩子的这些不礼貌,哪怕只是一些小“暴力”,只要不伤害他人身体,便无大碍,采取冷处理、不关注,过段时间他自己就会回归正途。面对这样的解释,我无法做到。在我心里,无论如何强拉别人总是不礼貌的做法,我真得不能坐视不管。

虽然心里害怕因为聚会可能会给其他孩子造成伤害,但如果把他隔绝起来,恐怕更不是一种好的处理方式。前思后想,还是决定多带他参加活动,上课、课外实践、去大自然采风,我们一次都不漏。23岁,是孩子社交发育的关键期,只有让他建立正确的社交方式,多给他接触的机会,适时的引导他,一定,一定可以改正他目前的问题。

 

我树立了良好的心态,事情就变得很容易解决。

在课堂上,我发现七喜并不总是拥抱或拉扯其他孩子,只有在他比较空闲或者听课乏味的时候才会这样做。比如音乐课上,七喜多半在自己玩,因为没有什么可以吸引他的玩具,这个时候七喜就变得容易“袭击”人。而娱乐课,或者艺术课,课堂上吸引他的东西很多,需要他参与的内容也很多,他的注意力就很集中的做这些事情,那些攻击性的行为就很少发生。于是,我果断的停掉了他的音乐课,把娱乐课和艺术课继续保留。这样做效果非常显著。情件变得很少发生,偶尔还会有,但我都会及时拉住他的手,揽着他和小朋友,温和的告诉他,请你轻轻的跟小朋友握握手好吗?要轻轻的,不要用力好吗?握握手就是好朋友了!“每当我说完,七喜就会去拉一下小朋友的手,很轻。

同样在家里,我也告诉阿姨请她用同样的方式忠告七喜,不要严厉,也不要坐视。

 

时间是最好的良药,可以让事件慢慢沉淀,也让不好的习惯慢慢走远。现在,七喜已经慢慢回到他原来的位置。礼貌,乖巧,但不失活泼,这是原来的他。我愿相信,那些不美好只是他偶尔走神儿的一次经历。他还是我心目中那个乖巧、可爱、善良的孩子。

 

摘篇专家的解答:

2-3岁的宝宝对与小伙伴一起玩耍充满渴望,因为交往的圈子扩大,宝宝面临的各种争执与矛盾也相应地增多。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来看,小伙伴之间的交往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这种交往中,宝宝学习模仿别人做游戏的方式,也学着在欺负和被欺负的过程中处理和小伙伴之间的矛盾,找到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宝宝欺负别人也好,被别人欺负也罢,都是他成长过程中必须拥有的经历,没有什么不正常的。

  宝宝的攻击性行为一般起因如下:

  1.来自环境

  宝宝具有模仿的天性。父母给他提供什么样的环境,他就会不加选择地吸收周围环境给予他的一切。宝宝模仿的对象来自小伙伴,电视电影等各种媒体,也来自他周围的成人。宝宝不仅模仿电视节目中看到或者平时在周围环境中看到的各种攻击性行为,对于成人之间那些带有玩笑性质的“攻击行为”,他也因无从分辨而不加选择地模仿。比如,为了逗宝宝开心,有的父母可能会假装打宝宝、咬宝宝,或者以其他具有攻击性的行为来逗宝宝等等,这样就无形中给了宝宝一个印象,打人咬人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或者是一种表达喜爱之情的方式。

  2.来自父母不恰当的态度

  第一次发现宝宝出现攻击性行为时,如果父母处理不当,就可能强化宝宝的这种行为。比如,当宝宝第一次出现打人、咬人等行为时,因为宝宝年龄小,成人往往觉得十分有趣,从而惊喜地与家庭成员议论“哦,宝宝会打人了!”者以其他赞赏的姿态来面对宝宝,比如,当爸爸的可能会很欣赏地对宝宝说:“好,再来一下!”父母的这种反应就会给宝宝一种误导,无形中强化宝宝的这种攻击行为。

  3.出于减缓压力的需要

  对于比较小的宝宝,由于他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因此,他常常无法有效地表达自己的需求,也因此无法释放因为无法有效与人沟通而带给他的压力,于是他只有通过咬人、打人等方式来激怒或欺负他的玩伴,借此释放来自他内心的压力。

  解决策略

  1.找出宝宝行为的根源

  宝宝欺负别的小朋友大都因为他心里不太痛快,或者没有安全感所致。还有一种原因则是宝宝不懂得正确的交往方式,或者玩耍时没有分寸,以致无形中伤害了别的宝宝。因此,当获知宝宝欺负别的小朋友时,父母第一步需要做的事情不是埋怨批评宝宝,而是应该蹲下来,温和地与宝宝谈一谈,了解他欺负别人的原因并站在宝宝的立场考虑,看看宝宝是不是受了委屈了?宝宝是不是根本就无心要攻击他人?是不是宝宝不明白该以怎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是不是宝宝玩耍时没有把握好分寸?在了解宝宝的基础上再根据宝宝的情况冷静地处理问题。然后给宝宝讲道理,并告诉宝宝正确的处理方法。

  2.不要以暴制暴

  要防止宝宝产生攻击行为,父母要给宝宝一些正面的示范,首先,不管宝宝表现如何,父母不要打宝宝。不论对于几岁的孩子,打永远是最坏的选择。父母打孩子的时候实际就是在用行动告诉他:暴力可以解决问题,强大的可以欺凌弱小的。父母应该告诉孩子,无论如何,攻击性行为是不受欢迎的。此外,父母还应经常抚摸、拥抱或者亲吻宝宝,让他明白,只有这些方式才是表示友好的恰当方式。

  3.从侧面教育宝宝

  当发现别的小朋友有攻击性行为时,父母可以平静地在宝宝面前议论一下所见到的事实,借此告诉宝宝攻击行为是不受欢迎的行为等等。

  4.教给宝宝正确的交往方式

  宝宝成长的过程,就是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过渡的过程。入园、入学、逐渐独立走向社会,无论哪个关口,宝宝都需要和周围的各种人群打交道。社会不会为宝宝而改变,因此,如果缺乏人际交往的技能和能力,他就会面临很多困难。这么小的宝宝打人虽然不会给人造成伤害,但成人不正确的态度会无形中强化他的这种行为。父母要鼓励宝宝通过语言来表达他自己的需要。每当宝宝用正确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就要及时给予鼓励,以强化他的这种行为。

  5.淡化宝宝的攻击性行为

  一旦宝宝发生攻击性行为,父母不必大惊小怪地大声呵斥,以求尽快息事宁人。父母的过激反应可能给宝宝心理上造成不必要的压力,或者让宝宝误认为这是吸引父母注意的一种有效方式。当然,父母也不要以赞赏的姿态面对宝宝,这样会强化宝宝的攻击行为。当宝宝比较小时,父母可以采取冷处理的方式,假装对宝宝的行为视而不见,达到淡化宝宝这种行为的目的。有时候,宝宝打人仅仅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因为一方面可能是因为他没法更好地表达自己,另一方面因为他的某些经验表明,攻击性行为是获得关注的重要手段,于是他会不断采用这种方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6.避免唠叨

  一旦发现宝宝有攻击性行为,父母只要把不能打人咬人的道理讲给他听就可以,无需一味地唠叨。唠叨于事无补,甚至会让宝宝产生严重的逆反心理。

  7.不要因噎废食

  如果家里有个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孩子,很多父母为了避免麻烦,可能会限制宝宝与小朋友交往,但这不是值得推崇的方法。如果父母限制宝宝与别的小伙伴交往,宝宝的交往能力就得不到提高,他就越不知道该以怎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这对戒除他的攻击性行为根本不会有任何帮助。

  8.进行心里疏导

  让宝宝明白你仅仅不喜欢他的攻击行为而不是他本人。引导宝宝正确面对错误,学习体会别人的情绪,并承担后果。通过故事或者事实教育宝宝,如果他欺负别的小朋友,别人会有什么样的感受,让他学习体会他人的感情。当宝宝学着改正或表示要改正时,一定要及时鼓励他,给他足够的信心来改正错误。不管宝宝犯了什么样的错误,父母都不要给宝宝他被嫌弃的感觉,而要很诚恳地向他保证,你不喜欢的仅仅是他的错误行为,而不是他本人,即便他犯了错,你依然爱他,并且相信他会很快改正错误。

  9.为宝宝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

  与成人相比,宝宝的行为更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实践证明,在一个有多种多样玩具、充裕的玩耍时间及良好气氛控制的环境中,孩子的攻击行为会大大减少。因此,家有小暴君的父母应提供足够的空间、玩具、书籍和其他娱乐器具等供宝宝选择。在选择玩具与娱乐器具时,父母应尽可能避免选用刀枪等明显有攻击倾向的玩具。

  10.加强亲子沟通

  每天抽出一些时间与宝宝沟通,通过沟通可以准确地了解宝宝的情绪,此外,也可以通过讲故事、聊天等方式向宝宝表明你的立场。如果宝宝有进步,应立刻给予鼓励,以增强他的自信心。

  11.去除攻击性行为的奖励物

  宝宝采取攻击性行为的目的是试图通过这种方式获得某种“利益”,因此,要遏制宝宝的攻击性行为,父母一定不能让他得逞。比如宝宝抢走小朋友的玩具,那么父母一定要坚持将玩具还给小朋友。如果让宝宝继续拥有他靠暴力获得的玩具,那么这个玩具就成了他攻击性行为的奖励物,这无形中相当于鼓励了宝宝的攻击行为。当宝宝出现攻击行为时,家长要查明原因,及时处理,处理时态度一定要鲜明,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孩子意识到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12.让宝宝体验攻击性行为的不良后果

  2-3岁的宝宝还缺乏用语言准确表达内心感受的能力。因此,对这个年龄段的宝宝来说,我们很难询问出他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父母可以尝试让宝宝参与角色扮演游戏,让他分别扮演父母、老师、受攻击的小朋友等等,引导宝宝想象受害者在受到攻击后的感觉和心情。在游戏过程中,父母可以对宝宝进行有效的引导,同时也通过游戏深入地了解宝宝的内心世界,找准宝宝攻击性行为的症结所在,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

  13.让宝宝多参与有固定规则的游戏

  带宝宝玩一些他喜爱的诸如棋类、打弹子、玩扑克牌、投球等具有竞赛性质和固定规则的游戏,通过游戏提高宝宝遵守规则的自觉性。如果宝宝能遵守游戏规则,父母可以奖励宝宝多玩一次他喜爱的游戏,奖励宝宝看他最喜爱的动画片或者给予宝宝别的奖励。在带宝宝参与这些规范游戏时,宝宝时常还会原形毕露,因此,父母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宝宝逐步减少犯规的次数,直到宝宝学会完全自觉地遵守规则。等到宝宝能比较好地控制自己情绪以后,父母可以请宝宝的小朋友合作,和宝宝一起做游戏,增加宝宝游戏的乐趣,同时也让宝宝接受小朋友的监督,更好地学会约束控制自己的行为。

  14.让宝宝多接触些比较宁静的活动

  这类活动比如涂鸦。如果2-3岁的宝宝不习惯用笔画画,没关系,让他用手指画好了。一开始,宝宝可能乱涂乱抹,动作幅度越来越大,最终一发不可收拾,以至失去控制,宝宝可能又要开始他的攻击行为了。每当宝宝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时,父母可以抓住他的双臂,使他平静下来。等到宝宝学会用手指画画就可以训练他用手掌涂色了。用手掌涂色可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因此,一开始可以让宝宝把画板放在桌子上面,做最简单的涂色,然后再循序渐进地增加画画的难度。父母需要明确的一点是,这项活动的重点不是激发和鼓励宝宝如何去进行想象和创造,而是帮助他学会控制自己。

  15.给宝宝一些良性的心理暗示

  当宝宝开始他的攻击行为的时候,父母可及时提醒宝宝:“宝宝能管住自己!让我们看看宝宝怎么管住自己。”父母的信任与提醒可能让宝宝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学会开始控制自己的情绪。

  16.教给宝宝渲泄情绪的正确方式

  烦恼、挫折、愤怒这些易于引起攻击性行为的情感,对于自控力弱的宝宝来说,是点燃攻击性行为的导火索。让宝宝向父母哭诉一番,给宝宝一个可以发泄内心不满的玩具,或者让宝宝在适当的场合与时间大哭大叫一番,在父母的帮助下,宝宝一定能找到不至于伤害他人而又能有效地宣泄自己不良情绪的方式来发泄心中的不满,从而将攻击性行为降到最低限度。

 

不是因为我是他的妈妈,七喜,我的孩子,很多时候都是这样怯怯的,不说话,自己想问题。

http://s6/orignal/5dcc75adt88a9e74c44f5

 

黄昏下,多恬静啊!

http://s16/orignal/5dcc75adt88a9e789450f

 

自己玩,捡了块石头,高兴得,这样!

http://s13/orignal/5dcc75adt88a9eea161dc

 

很可爱的表情。

http://s10/orignal/5dcc75adt88a9f002a81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