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青少年成长“心”教育系列(三)——走进孩子的心

(2009-08-14 09:30:42)
标签:

绘画

心理学

青少年

教育

成长

分类: 小组活动

         青少年成长“心”教育系列(三)——走进孩子的心

                                          

                                           ——星期三心理学俱乐部第107期活动

                                     文字:张书维

              青少年成长“心”教育系列(三)——走进孩子的心

    俗话说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难知心,更何况很多情况下孩子都不知道如何去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也不敢去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那我们该如何走进孩子的心,读懂孩子的心呢?这里我先卖一个关子。我们先重返昨晚几个主要的场景。

 

 

                    场景一   画出你“看”到的画面

 

  

    闭上眼睛,放松,深呼吸,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把它“照”下来,睁开眼睛,把你“看”到的用左手画出来。

    青少年成长“心”教育系列(三)——走进孩子的心   青少年成长“心”教育系列(三)——走进孩子的心

 

 

                      场景二   你看到了什么

             青少年成长“心”教育系列(三)——走进孩子的心

    这是一个17岁的小孩随意的画的,你看出什么了吗?

 

                                场景三   绘画二人转

    每两人一组合作画一幅有主人公的画,绘画过程中不能交流,尽量画出他的生活环境,然后一起讨论塑造主人公的性格与生活。

  青少年成长“心”教育系列(三)——走进孩子的心   青少年成长“心”教育系列(三)——走进孩子的心

 

                       场景四   绘画编故事

    在这张大纸上有14个格,每人一格,选择你想要的格,在你的格里画你想画的任何图案。然后编一个故事,故事要包含每一个人所画的内容。

   青少年成长“心”教育系列(三)——走进孩子的心   青少年成长“心”教育系列(三)——走进孩子的心 

 

 

 

    现在问题出来了:

1、为什么在外界环境相同的情况下,每个人“看”到的画面不同?

2、为什么同一幅画,我们所读到的作者的情绪不同?

3、为什么两人一起绘画,会出现你为主画人,而他在旁协助?

4、为什么在塑造主人公的形象、性格和生活时,两人会出现分歧?

5、为什么同样的14幅小图,大家编的故事会如此千差万别?

 

    当你想明白了上面的五个问题时,文章开头的那个问题的答案也就不言而喻了。

    每一个人的遗传基因不同,生活经历不同,也就塑造了每个人的人格不同,所以在同样的情景下,我们情绪、期待也就不同,我们“看”到的画也就不同。而面对同一事物,我们读到的情绪不同,因为我们对客观事物的认知具有能动性,我们所获取的信息都是我们熟悉的或者期待的,这也就是为什么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孩子在绘画的时候,他的自我防御系统是放松的,他绘画的内容往往表达了孩子潜意识的内容,因而我们能通过孩子的画以及他对这幅画所赋予的意义来读孩子的心。

    两人绘画所出现的问题,就像父母教育孩子一样,每一个人都对孩子的成长有自己的想法,而孩子也有自己的思想,这时,就会出现分歧,家庭矛盾随之而来。所以,我们也能通过绘画来了解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矛盾,发现教育的误区,从而做出调整。

 

    在青少年“心”教育的三次课程中,我们介绍了青少年自我和人际关系的发展,和通过绘画走进孩子的内心,这样,我们就能和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辅助他们茁壮成长。到此,我们的青少年“心”教育系列也就要结束了,希望更多的家庭教育因心理学而收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