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郑风田:大学生参军会有不少意外收获

(2009-06-26 01:17:10)
标签:

大学生

参军

教育

分类: 城乡教育问题与创业

郑风田:大学生参军会有不少意外收获

郑风田 中国人民大学

 

据《海峡时报》 622的报道,国家媒体昨天报道,中国军队今年将征召超过12万大学毕业生,据说这是对应届毕业生最大规模的一次征募。报道援引国防部征兵办公室的话说,解放军将把高职(专科)毕业生的年龄限制从20岁放宽到23周岁,本科以上学历的放宽到24周岁。教育部发言人讲,大三的学生也可以参军。军方说,应征入伍者将获得高达2.4万元人民币的一次性补偿,偿付他们的大学学费和助学贷款。而他们须在军队服役两年。

 

我认为大学参军是个好方向,通过两年的部队生活,会有不少意外的收获。对参军的大学生来讲好处应该多多的,我认为三点非常重要。当然军队从大学生中招生,也有很大的好处。

 

大学生参军可以培养团队意识,培养吃苦耐劳精神,增强体质,还能收获不错的人脉。

其实大学生参军好处多多,军队的团队意识培养是最重要的。许多企业不惜花重金把员工送到部队去进行军训,就是想让员工学习到军人的良好素质。所以大学生当完兵之后再到企业找工作,中标率一定会比应届生高出许多。通过当兵两年,经过长期的训练,个人的团队意识一定会大大地提高。现在都是抱团打天下的年代,一个人如果有团队意识,更容易获得成功。所以通过参军,获得这一优秀品质,对于大学生以后的事业成长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增强体质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是参军的第二大收获。目前的大学生不少是独生子女,从小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一直缺少应有的锻炼,这样在以后的工作中,一遇到困难往往容易被击跨。而通过在部队的艰苦训练,可以成长为钢铁般意志的新一代领军人物,克服原来的娇生惯养的恶习,这样才能够成大事、能成事。如果不参军,就很难有这样的机会锻炼。

参军另外一个副产品是可以收获不错的人脉。我们知道军队是个大家庭,军人之间相见有天然的亲切感。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不少成功的企业家都曾在部队里锻炼过。几年前访问过一个江苏的大钢铁厂创始人,据他讲,他之所以能够从零起步,把一个废钢炉变成大钢铁厂,在创业的几个关键起步阶段,都是过去年轻当兵时的战友伸出援助之手才使企业多次化险为夷的。战友之间的互相帮助是参军收获的另外一个意外礼物,也是终生的礼物。

 

军队招募大学生可以提升军队素质、改变军队来源结构、增加我军的战斗力。

当然,目前我国的军队来源大部分还是从高中甚至初中招生,这对未来我国的军队结构改变很不利。未来的战争都是现代化的战争,而招来大学毕业生,可以显著改变军队的素质。其实世界不少发达国家的军人基本上都是大学毕业生,因为他们规定大学毕业生必须服军役。我国由于人多,过来军队招生主要从农村招,这些军人目前已不适应现代化战争的需要,迫切需要以后大规模地从大学生中征招,彻底改变我国军队的结构与素质。

 

(评论者郑风田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阅读材料:

解放军首次大规模招募大学生

据《海峡时报》622的报道,国家媒体昨天报道,中国军队今年将征召超过12万大学毕业生,据说这是对应届毕业生最大规模的一次征募。此举正值国家竭力为今夏新加入劳动力大军的600万毕业生寻找职位之时,同时还有100万去年毕业的学生仍在寻找工作。

报道援引国防部征兵办公室的话说,解放军将把高职(专科)毕业生的年龄限制从20岁放宽到23周岁,本科以上学历的放宽到24周岁。

军方说,应征入伍者将获得高达2.4万元人民币的一次性补偿,偿付他们的大学学费和助学贷款。而他们须在军队服役两年。

新华社说,军队今年预算提高了15%,增至4807亿元,还将在7万名高中毕业生中招募1000多名飞行员。

征兵人员说,大规模的征兵活动有助于分流目前正在寻找工作的毕业生大潮。然而,一些将当兵视为就业困难时期一种权宜之计的毕业生担心,服完两年义务兵役之后可能很难找到普通工作。

刚刚毕业的刘敏接受采访时说:“如果我现在去当兵,两年后我与应届毕业生相比不会有任何优势,。这对我就业没有帮助。”

即将毕业的刘建说:“我只会在刚进大学时选择入伍。现在?我的专业怎么办?”

中国的法律规定,所有18-22岁的男性都是服兵役的征集对象。但高校学生可以将兵役推迟到毕业之后。这意味着大多数人都不会被征入伍,因为他们结束学业时往往已经超过22岁了。于是,230万之多的解决军需要雇用更多大学生以配合近年来的现代化建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