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郑风田:上海户籍新政不应忽视最大的群体

(2009-02-23 13:32:51)
标签:

农民工

郑风田

财经

分类: 城镇化与农民工问题

    郑风田 中国人民大学

上海户籍新政忽视了最大群体,上海有近500万的农民工,什么时候也解决他们的问题?

据上海市官方统计,目前在上海工作的农民工达400多万。如果按一般官方数据统计将保守20%左右,那么上海市应该有500多万农民工,占上海市2000多万人口的近四分之一。

但目前上海市出台的这项政策生生地把这个最大群体排除在外了。如果我国各地城市都效仿,沪藉新政的破题在全国引发这种争相向高级人员献好,而忽视最大群体农民工问题,那就很令人悲哀了。我国1亿多在城市打工为城市发展出大力流大汗的农民工市民化问题永远就没有出头之日了。

如果真是这样一个连锁效应,那还是少连锁一些为好。

逐步解决农民工这个庞大群体入“沪藉”难题,或者叫入城市籍难的问题,才是最重要的问题。

 

上海的这个户籍新政,实际上应该叫"大学生中高级职称入沪籍新政",不是真正的户籍制度改革.

备受关注的《持有〈上海市居住证〉人员申办本市常住户口试行办法》,今日零时在上海政府门户网站上正式发布。来沪创业、就业,并持有《上海市居住证》的境内人员都是《试行办法》的对象。

根据《试行办法》,申办本市常住户口需要符合5个条件,包括持有《上海市居住证》满7持证期间按规定参加本市城镇社会保险满7持证期间依法在本市缴纳所得税在本市被聘任为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者具有技师(国家二级以上职业资格际上证书)以上职业资格,且专业及工种对应无违反国家及本市计划生育政策规定行为、治安管理处罚以上违法犯罪记录际及其他方面的不良行为记录。

许多媒体与网络,都把“沪藉新政”与打破身份歧视的“人本改革”相联系,甚至与破除“城乡二元社会结构”挂上钩。这样热烈的期望,最后看到的却是一个冷政策,大部分的人都会很失望。原来上海的破冰,只是在破对上海最想吸引的那一块人,而为上海作出巨大贡献的最大群体农民工却被视而不见,也够令人悲哀的了。

 

上海市的居住证也把最大群体农民工排除在外

办户籍需要居住证,而居住证的办理又需要什么条件呢?一看吓了一跳,高得吓死人了,500多万的农民工根本没线。

办理《上海市居住证》条件: 1、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党校,军队院校除外);2、聘用公司在本市注册,且注册实到资金100万元人民币以上。

 

不能再让城市享受农民工的人口红利,而农村却要负担干不动农民工的养老成本。

我国所有的城市,目前都是吃农民工的人口红利而又拒绝接纳他们。农民工等到老了干不动了,还得回到农村去,让农村承担这个养老成本,不公平。长期这样下去,城乡差距不愈拉愈大才怪呢?

据调查,农民工一般永远返回农村不再回到城里的都是四十岁以上。因城市已不太愿意接纳这个年龄段的农民工了,他们很难再找到工作,就只好永远留在农村家乡了。

也就是说,农村的小孩子,比如初中毕业出来找工作,从16或者18岁工作到45岁,在城市工作近30年,为城市奉献了三十年,把最好的青春都留在城里了。由于目前的城市不给他们户口,不给他们上养老保险,最后老了干不动了,还得回到农村去。而50岁以后到80岁,这后三十年正是人生病或者衰老阶段,而农村却要承担这个巨大的日渐增加的养老成本。加上我国本来农民工流入地与流出地的差别,任由这样的政策持续下去,只能导致我国的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愈拉愈大。

 

各地争相吸纳大学毕业生等人才,是地方本位主义的表现与短视现象

各个地方从地方利益出发,一般都会跟进上海,出台只吸引大学生等有技术背景的移民,而把1亿多在城市打工的农民工排除在外。从国家利益角度,这是很不正常的现象。对地方可能短期看有点利,但从长期看也未必。这是一个典型的本位主义现象。如果实行农民工市民化的政策,则对国家的稳定、城市化的长远发展,以及农村问题的解决都有极大的益处。所以希望国家应该出台一些相关政策,激励城市接纳在城市已有稳定的工作,并且短期不会失业的农民工,让他们成为城市的一部分。

 

农民工让城市以发展中国家的收入提前享受到发达国家的人力服务,是到了该永久接纳他们的时候了。

庞大的农民工群体与一般城市居民一样都在为城市纳税,在做贡献。不能因为他们没有上过大学,没有中级职称,就把他们统统拒之门外,至少应该给他们个盼头。因为任何一个城市,除了制造电脑之外,你还要吃饭,还要建房子。看一看餐饮业、服务业与建筑业,这些行业如果没有农民工,城市居民的生活成本将会增加多少?

我自己就深有体会,每年春节,农民工回家过年之后,我们学校的各种打字社等都关闭,学校周边的餐馆也关门停业,生活极度不方便。正是工资低廉的农民工,才使城市居民以发展中国家的收入,提前享受到了发达国家也不可能享受到的服务。

欧美国家都有一条最低工资法规定,比如欧盟的意大利是规定一个月1200欧元,即使你雇印度的农民工或者菲律宾的保姆都要给这个最低工资。这些国家人力成本很高,服务成本很昂贵,所以也让他们养成了什么事都得自己干的传统。一般的中产阶级家庭根本雇不起保姆。

我国低廉的农民工工资,让许多城市居民用发展中国家的低收入,却享受到不少发达国家中产阶级也难以享受到的人力服务。比如保姆、小时工,欧美一般的中产阶级家庭根本雇不起。几年前一位美国教授来访,我问他孩子是如何带大的?他讲主要是他的太太带,除此之外,他太太还要再做点零工维持家用。由于美国的人力成本极贵,他这样的教授家庭根本雇不起保姆。所以他很是羡慕中国的留学生,隔代带,父母能够充当免费劳动力,帮助带带孙辈。你如果看一看中美之间的飞机上,中国父母免费带孙辈已成为一个极壮观的现象。传统的美国人也羡慕得要死。他们的孩子都得自己带,父母才不帮你带呢,而雇保姆一般家庭又雇不起,所以欧美许多妇女,要么不生孩子,要么一生孩子就只能在家里蹲了。极低廉的农民工工资,让城里的许多职业妇女能够安心地工作,因为不少的家务都被农民工给包了,出的钱也不多。从这个角度来看,我国的农民工做出的贡献实在是大啊,让洋人给羡慕的不得了!

因此,我国目前农民工的低工资政策,让许多家庭都可以容意地雇得起保姆,对农民工实在是不公平。

解决大量农民工市民化问题,国家的利益更大

所以我们的城市不应该再继续拒绝这1亿多的农民工,要一点点地解决他们的问题,你总得做做样子,让他们有一个盼头。正是由于在城市大量工作的农民工问题一直不给解决,才出现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流动儿童问题,才出现春节大批候鸟似的迁移。也正是城市不解决这些人的户籍问题,养老保险问题,虽然已有几千万的农村工,农村还得给他们保留在一块本已稀缺的土地,造成大量宝贵稀缺资源的浪费或者叫低效率使用。如果以农地换社保,解决这部分在城市打工农民工的户口问题,把他们变成市民,我觉得从国家利益看,这些好处远远大于目前上海市仅仅吸纳几个技术移民带来的好处。

所以大上海应该以更广大的胸怀,来解决500万为上海市服务的农民工市民化问题,这才是更大的利国利民的好政策。

我国的其他城市也应该在农民工市民化方面进行更多的破冰!

(郑风田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经济学博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