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风田:十八亿亩土地红线与土地的低效率利用
(2009-01-03 00:48:26)
标签:
财经粮食安全农村农民三农政策十八亿亩红线土地政策 |
分类: 粮食安全问题 |
郑风田:十八亿亩土地红线与土地的低效率利用
郑风田
(中国人民大学)
一方面是我国划定的十八亿亩土地利用的红线,另外一方面却是惊人的低效率使用,这个现象估计是大家没有预料到的。事实上这种现象在我国在常见了。
新华社的记者得到“中国耕地被侵蚀现象严重,粮农撂荒耕地现象逐渐凸现”的结论(新华网,2008)。根据央视《经济半小时》对重庆的调查,目前“已有11%的耕地不再种粮”。黑龙江农场农民因种地亏本,以有地荒在那里,四川也严重存在这种问题(千龙网,2008)。根据国土资源部报告,1996年至2005年十年间全国耕地减少1.2亿亩,约占耕地总量的6.6%。据周天勇的估计,到2007年10月,全国抛荒耕地在9000万亩左右。
《侨报》(2008)认为,当前粮食生产的最主要问题是如何刺激农民种粮积极性,通过制度变革鼓励农民种粮,让农民种粮确实有利可图,而非不顾国内耕地的荒废现状、而还去划红线。充分挖掘国内潜力,才是解决粮食安全的根本对策。目前中国本土的粮食问题就很多:例如在中国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之时,部分省区却出现耕地荒芜情况;在国际粮价一路“高歌猛进”之时,中国东北却出现了农民卖粮难的问题;粮食价格虽然一直在涨,但种粮农民却没得到利益。《广州日报》(2008)也发表了相似的观点。认为当前确保粮食安全的举措主要在于提高国内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而不是“走出去种粮”。
杨育谋(2008)也指出,中国粮食问题的一个根本原因是,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加快,加上土地利用效率不高,使粮食生产的劳动力和土地大量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