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郑风田:十八亿亩红线的替代:山东寿光蔬菜产业做大

(2009-01-03 00:42:45)
标签:

财经

三农政策

十八亿亩红线

土地政策

粮食安全

反季节蔬菜

分类: 粮食安全问题

 

郑风田:十八亿亩红线的替代:山东寿光蔬菜产业做大做强的成功经验

 

郑风田

(中国人民大学)

 

笔者2008年5月份赴山东寿光进行了考察,实地考察了山东省寿光市农业国际博鉴会展区、三元朱村日光温室蔬菜基地、寿光蔬菜批发交易市场等,并与当地的政府相关部门进行的座谈。 寿光突破单位土地利用的限制,通过反季节、空间立体利用,有效地缓解了我国土地面积的制约。

寿光蔬菜以面积大、产量高、品质优、品种全而闻名全国,是中国有名的蔬菜之乡,有“中国菜都”的美誉,蔬菜是山东寿光最响的名牌。寿光蔬菜产业做大做强的主要经验包括:

1.反季节蔬菜大棚既延长的种植时间,又能向上立体生长,有效地节约了耕地,实现农民“双赢”、消费者“双赢”的效果。

传统的世界农业市场大部分被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占领,但近年来崛起的一些小国家在某些特定领域表现杰出,如荷兰在花卉业、以色列在旱作农业设备、智利在苹果业等表现突出,成为名副其实的行业世界农业工厂。传统的农业大国一直靠庞大的土地自然规模取胜,而新兴的世界农业工厂却是人多地少,靠特色与专业化取胜。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却是一个农业弱国,人多地少,如何在未来的发展中使我国从农业大国到农业强国转变,寿光成为我国的蔬菜农业工厂的一些做法,值得借鉴。

寿光有耕地面积140万亩,人口106万,人均耕地面积很有限,但它凭什么就能铸就“寿光蔬菜”这个闻名国内外的品牌,凭什么就能依靠“寿光蔬菜”富民强市?寿光创出了新路,寿光主要通过发展大棚种植,通过大棚的立体种植与反季节生产,达到“四赢”的效果,农民的“双赢”:扩大的了稀缺的土地和高的反季节价差;消费者的“双赢”:冬天能够吃到新鲜的蔬菜,价值与过去相比也有效的降低。因为通过大棚的立体向上生产种植,原来一亩地可以通过向上生产产生于原来5到10倍的面积。例如,传统的西瓜、甜瓜、西红柿等都在地上生产,土地面积有效利用低。目前山东寿光的蔬菜栽培大都实验了立体栽培,大大节约了土地,使我国人多地少的矛盾得到有限的缓解。

1989年,三元朱村现任党支部书记王乐义率先建起17个冬暖式蔬菜大棚,通过加强技术指导,当年17个大棚生产出了顶花带刺的黄瓜,从元旦到春节,每公斤20元不落价,一茬收下来,每个棚收入两万多元。政府从中看到了潜力,农民亦从中看到了希望。在寿光政府部门的强力推动下,一场反季节栽培蔬菜的技术革命从此迅速展开,寿光蔬菜也开始由季节性露天栽培向“四季常青,四季有菜”大跨度发展。

寿光市率先成功试验成功的冬暖式蔬菜种植技术,使蔬菜深冬生产成为现实,推动了一场遍及全国的蔬菜革命。寿光市建有日光温室35万栋,占地40万亩,播种面积80万亩,单产品专业村达到50%以上。一亩大棚一年种植2-3茬,纯收入在8000元左右;一亩日光温室一年纯收入在2万元左右;一亩育苗智能温室一年育苗2茬,纯收入在10万元左右。通过温室大棚,可以在原来冬天不能种植蔬菜的季节种植蔬菜,一方面有效的满足了我国北方冬天蔬菜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是另外一种有限的节约土地。通过这种两重的节约,使我国北方原来人多地少的矛盾不再成为发展的障碍。

 

2.寿光蔬菜靠特色化与专业化取胜,从蔬菜产业化升级到蔬菜产业集群,实现小农户与大市场的无缝对接,成为“中国菜都”。

世界农业发展的一大趋势是形成地方化、特色化与规模化的专业生产区或叫产业集群。目前从全球农业发展来看,克服传统弱小生产者的方式是通过专业化分工,形成区域规模的专业产业集群,从而以小博大,以小舢板战胜大帆船。 法国在葡萄酒、智利在苹果、泰国在大米、鸡肉进出口方面都是依靠特色产业集群而获得国际竞争力的。

 

寿光在蔬菜产业发展过程中,创新了蔬菜产业化的形式,从过去单纯的公司+农户,逐步升级到大规模的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一县一业等高端、竞争型的蔬菜产业化形式—蔬菜产业群,目前寿光已形成我国最大的蔬菜产业集群。这种新的蔬菜产业集群可以有效地促进小农户与大市场的无缝对接,提升强大的产业竞争力。

 从传统的农业产业化到农业产业集群化是农业产业发展的一种新发展思路,它拓展了农业产业的组织形式,形成小规模经营者与大市场的多样化、复合的连接机制,是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一种有效发展方式。以农业产业区发展战略促进农业发展不仅有利于以市场和资源优势为基础进行农业的专业化区域分工,而且能够形成专业化分工协作的产业组织网络,创造难以模仿的规模优势和专业化优势,提升产业整体的竞争力。

农业产业集群是在农业区域分工的基础上,在一定区域内围绕该地区具有资源优势的农产品,形成专业化、规模化、特色化的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综合产业区。区域内集中了大量有密切产业联系的农产品生产者、加工销售企业以及相关的支撑机构,形成在国内外市场上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群或特色企业群。农业产业区的主要特点就是立足资源优势,高度的专业化、规模化和特色化。

专业化的农业产业集有助于形成产地品牌,专业化的集聚生产不仅能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而且专业化的生产能够提高产品品质和同类产品的多样性,从而能够提升农产品的产地品牌,带来更大的市场增加值。产业区所创造的这种产地品牌对小农户来说意义尤为重要。因为小农户生产规模小、资金和技术力量薄弱,不可能创造自己的产品品牌,但在产业区内,所有小农户的产品可以以产地品牌销售,有利于使小农户的生产与全国乃至世界大市场连接起来,使小农户获得产品增值。

 

3.以农博会为载体,促进产业不断升级,逐步从单纯的生产中心转化为产地交易与生产中心并行。

农业产业链的分割也是我国农业竞争力差的主要原因之一。 农业与其关联类产业间的关系一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农业被狭义地理解为农业生产,人为地割裂产业间的关系。而国际发达国家一般通过对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的融合,综合提高他们的竞争能力。 

我国农业的这种分割零散,很难形成强大的竞争优势。一个产业只能被看作一个内部互相联系的系统,创造规模优势、标准化,才能获得竞争优势。如果技术变化造成规模优势或重要的经验曲线,集中就可能发生。有时,在经营规模创造出的规模优势比单个的经济要来得好。

单纯的生产中心很容易被同质化,也极易被新的成本成低后发优势的生产地所替代。尤其是蔬菜生产的老产区长年生产容易成为病虫害的中心。同时蔬菜规模的扩大也使交易中心成为必要。全球知名的花卉中心荷兰目前就从过去的生产中心逐步转移为交易中心,信息中心与服务中心。通过产业的不断升级,转变成交易中心与信息中心,获得持续的竞争力。这比单纯的生产中心更持久,也容易保持高的竞争力。目前寿光如何培养交易中心所需要的支撑产业需要进一步扩散。好的支撑产业包括最上游的育种产业、设施农业以及下游的广告、策划、物流、品牌、保险等产业。这些产业链目前在寿光仅是初级的,还远满足不了成为交易中心所需。

寿光蔬菜批发市场,已经成为我国长江以北最大的蔬菜集散、中转基地。冬天,南菜北运;夏天,北菜南运。由“种菜卖”发展到“买全国,卖全国”:在寿光蔬菜批发市场里,外省菜、本省菜、当地菜的交易金额比例大致为80%、15%和5% 海南的青椒运到寿光,经过各种菜搭配之后,再运到杭州、南京去;黑龙江的土豆运到寿光,经过各种菜搭配,又运到长春或沈阳去。似乎只有来到寿光蔬菜批发市场,各种各样的蔬菜才能得到优化配置,形成符合销售地市场需要的“菜箱子”、“菜篮子”。

寿光蔬菜批发市场年交易额达36亿元,形成了买全国、卖全国的龙头市场,成为全国蔬菜集散地、全国蔬菜价格信息中心;县市均形成了批发市场、田头市场与蔬菜购销合作组织、蔬菜经纪人相配套的健全的市场营销体系。

注重营销则使寿光蔬菜产品得以畅销全国并远销海外。目前围绕蔬菜产业,有30多家购销、配送公司经营蔬菜,全市有10万人从事蔬菜营销、加工、服务;同时注重培育市场,寿光蔬菜批发市场年交易量400多万吨,是全国最大的蔬菜集散市场,田头季节性市场交易也很兴旺,吸引了全国各地客商到寿光采购蔬菜。

举办菜博会是“寿光蔬菜”走向国际的一个重要步骤,已有来自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和美国、以色列、韩国、日本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百万人次参展参会。他们依托一年一度的菜博会,为提高寿光蔬菜产品知名度起到了重要作用,并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

 寿光,一个县级市举办的蔬菜博览会发展到今天的程度可以说已经创造了中国区域发展的一大奇迹。连续八届的成功举办使“寿光蔬菜”已经成长为一个商业品牌,寿光形象成长为一个区域品牌,借助菜博会这个舞台寿光展示出了“中国蔬菜之乡”的迷人风采和睿智聪慧,代表了农业发展的趋势。

先后在市区建设了寿光蔬菜批发市场,在8处乡镇建设了10个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全市农贸批发市场发展到26处、集贸市场186处。其中,寿光蔬菜批发市场已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蔬菜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和信息交流中心,辐射全国30多个省、区、市。与此同时,他们开通了寿光到北京、哈尔滨、海南的“绿色通道”,设立了网上专卖店,在全国20多个大中城市市场开展了直供直销、专柜专销,建立了连锁店,带动了全市无公害农产品的发展。  

 

4.通过体验、参与式的新型技术扩散与推广形式,促进农民采纳新技术,带动农民共同富裕。

如何让农民有效地接受新技术一直是农村发展的一大难题。寿光目前兴起的体验参与式的推广形式,对寿光农业新技术的快速传播起了很大的作用。寿光主要通过一些现身的做法,比如某种品种,试验成功之后让农民自己来参观考察,自己看上的品种可以拿回去种植。

农民自己是很重要的知识和信息的创造者和传播者。推广人员不可能帮助所有的农民,也并非所有的农民都接受推广人员的信息。但通过体验、参与式的现场种植园,农民很容易接受。农业技术传播的有效载体—示范种植园。在寿光,示范种植园成为农民接受新技术的有效途径。

 

5.拿来主义的试验田,新技术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吸纳国内外先进的品种与技术,迅速转化为生产力。

我国由于体制等原因,蔬菜新品种更新速度很慢,育种技术与发达国家还落后一大截。寿光在蔬菜发展过程中,有效地吸引了国外新的蔬菜育种成果,不少国家的种子公司都可以把种子拿到寿光,寿光农民通过种植吸收,很快把适合中国市场与口味的品种转化为生产力。寿光目前成了万国种子试验基地,世界不少知名种子公司都把自己育出的新品种拿到寿光来交易。快速吸引世界其它国家的新品种,可以有效地淘汰过去旧的品种,使产品在国际世界上有竞争力。寿光有效地成为吸纳世界技术的有效载体,可以弥补目前我国育种资源不足的现状,通过有效的吸纳,为未来我国的种子繁育提供基础。

体现在新设施、新品种、新技术上的广泛应用,寿光蔬菜高科技博览园集国内外新设施、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之大成,成为中国蔬菜第一园;寿光蔬菜生产上,所使用的品种,有80%来自国际大型蔬菜种子公司。

以今年本届菜博会为例,菜博会充分展示现代科技支撑下的前沿技术和发展成就,在种植模式和科技水平上实现了一系列创新和突破。果树展厅展示130多种稀有珍品。高科技栽培技术展厅里,新开发的滚筒式栽培、太阳能技术应用、蔬菜艺术盆景栽培(组合)模式、庭院立体栽培模式等多种现代化栽培模式。西红柿树种植、树状栽培的空中循环结薯丰产技术及特大菜果培育等创出多项全国乃至世界单株丰产新纪录的技术通过展出,许多种植农民通过切身感受,能够亲身感受到技术的进步,这为新技术的扩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