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下古镇之夜
我眼前这座有着古老地域风情的河下古镇,是楚州古城保存最好的一片历史街区,纵观整个街区,基本保持着明清时期的古典建筑风格,其中百分之八十的建筑,都是民国时期遗留下来的砖木结构民居,其中很大多一部分是清代以前的建筑遗存。
河下古镇的大小街巷,基本都是用青石板铺成的,绝大多数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古老街巷,基本保持了明清时期的历史风貌。在河下古镇比较有代表性的街巷有估衣街、湖嘴大街、茶巷、花巷和罗家桥等。镇里还保存有一大批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文化遗迹,其中的吴承恩故居、左忠壮公祠、清真寺和古文楼等古典建筑。在这些老建筑中,还有一大批保存完好的名人故居、商务会馆和传统民居,比如吴鞠通故居、汪廷珍故居、夏曰瑚老宅。十分可惜的是,当年那些独具创意的私家园林大都已被损毁,再也无法复原当年那玲珑剔透的园林风情。
我在淮安旅游期间,住在河下古镇的尚客优连锁酒店,走出酒店就是河下古镇,游览十分方便。我在这里看到了历经千年风雨的古老城镇,看到一个经过重新规划改造的文化历史街区。我从这些古朴的建筑中,籍着想象的翅膀,感受淮安古城的历史变迁和沧桑历程。
傍晚时分,我找到附近一家颇有江淮地方特色的小饭店,又是一条我喜欢的红烧草鱼,又是一盘荤素搭配的素菜,一瓶青岛啤酒,腿疼腰酸的我,便在河下古镇这清雅的饭店里,悠哉悠哉的享受我这可口的晚餐。
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我也已经是酒足饭饱,劳顿了一天的身体也感到缓解了很多。走出酒店四面街道上已是华灯初上,古朴的河下古镇笼罩在一片朦胧的夜色里。
我喜欢大城市中那充满扑簌迷离色彩的浓浓夜色,我更喜欢江南古镇那融化在水乡风情的夜晚。我愿意在这淮安古城的河下古镇,感受那份将南北风情有机的融为一体的古镇风光。古镇的大街上灯光迷离,清晰的勾画出古镇大体的轮廓,一座座较大的临街建筑散发着古朴典雅的风采。
夜幕下的古镇,你几乎看不出这些建筑的新旧,那些百年老屋和那些新建的仿古建筑依次排列,点缀着古镇沉静的夜晚。昏暗而暧昧的灯光,掩饰了这座古镇所有的瑕疵,让你似乎是回到一个原生态的古镇之中。你可以任由思绪的恣意飞扬,让那古老岁月的一幕幕情景展现在你的眼前,你可以顺着幽暗的街巷一路前行,寂寥的小巷里空无一人,你宛若走进那远古的岁月,在这月明风清的夜晚,倾听高墙深宅里那隐约的谈笑风生,还有悲声切切的生死离别。
水乡的河道里,水面银光闪闪,闪烁着皎洁的星光,河边的杨柳和古老建筑倒映其中,影影绰绰在水中摇动。此时,这里已经没有水乡小船的穿行,只有那寂寞的石桥和那闪动的水波窃窃私语,似乎是在讲述着古老的故事,似乎是在倾诉着各自的百年衷肠。
我再一次走进河下古镇的估衣街,这里早已没有了早年的繁华和热闹,留给我们的似乎是一具历史的躯壳。街上渺无人踪,只有门前悬挂着的红色灯笼,预示着这里还有有一点人气,这是新建的古街区统一配备的装饰性照明,一长串红色的的长筒灯笼顺着街巷向前延伸着,到让我感觉是进入一个没有生意的红灯区。这里不但没有营业的店铺,似乎也没有在这里生活的居民,空旷冷清的街巷不由得让我狐疑。一个没有人气的古街,一排排没有生活气息的仿古建筑,能够算得上是一座古镇吗?我不禁要问,这就是当初策划河下古镇重建的决策者们渴望得到的结果吗?这就是淮安政府热切的初衷吗?我不得而知,也没有人能对我的疑虑给予答复。只有让岁月对这所有一切做出最后的评判。
我漫无边际的行走着,不知不觉中走进梁红玉祠堂所在的园林景区,静谧的园区没有我这样的游人,甚至连过往的行人都没有,只有那一座座古朴的建筑依然肃穆,那楼阁建筑飞檐斗拱的张扬,那廊桥曲榭依水卧波的妩媚,还是让我感受到中国古典园林风情中那迷人的夜色。
梁红玉高高的石雕像依然是在傲然的耸立着,她的身影在投影灯的照射下熠熠生辉。飒爽英姿的梁红玉一身戎装,在夜幕的笼罩下,让我们看到在她看似刚毅的身躯里,更是潜藏着一种女性由内而外的阴柔之美。想起她也曾在抗金沙场上浴血奋战,成为叱咤风云的女中豪杰,想起她年仅三十三岁却英年早逝,让我不禁对这位历史上曾是一位沦落女子的梁红玉肃然起敬。
夜色已深,原本静谧的古街上更加寂寥,我带着异常凝重的心情,拖着缓慢的步履,亦步亦趋的走回我下榻的宾馆,结束了这一天丰富的旅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