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四辑大江南北觅旧踪(二十八)走进甘露寺

(2017-11-02 08:18:34)
标签:

杂谈

分类: 旅游札记
第四辑大江南北觅旧踪(二十八)走进甘露寺


                  走进甘露寺

    北固山上的甘露寺始建于东吴时期的甘露年间,所以称作甘露寺,距今已是近两千年历史的古刹,据说甘露寺的寺额为三国张飞所提,可见历史上的张飞也并非像三国演义中所说只是一介武夫。
    唐代天宝年间,润州刺史李德裕主持重建了甘露寺,为纪念镇江曾是东吴都城,以及三国时期的历史过程,他将三国时孙刘联姻的这段历史以及有关遗迹予以重建。让北固山成为一座弘扬三国文化的历史胜迹。
     镇江的北固山是由前峰、中峰、后峰三座山头组成,背临长江的后峰峭壁如削,甘露寺就建于风光秀丽的后峰之巅。我站在甘露寺高处遥望万里江天,东面是焦山胜境,西面是金碧辉煌的金山寺,让我想起古诗中:“金焦两山小,吴楚一江分”壮阔景色。凭栏北望,可见长江对岸扬州市区朦胧的轮廓。
     在北固山中峰南麓,沿山脊可以看到别有风情的“清晖亭”,其东侧有一座古老的铁塔。这座铁塔是后来的唐代卫公李德裕在镇守镇江时,于宝历元年(公元825年所建,所以称为“卫公塔”。此塔原为石塔,后来坍塌了。北宋元丰元年(1078年)改建成一座平面八角的九层铸铁塔,最早的铁塔高度为十三米,塔身每层都是八面四门,塔身上铸有飞天和立佛等图案,铸造工艺很精美。后来遭受一场海啸以及雷击和战乱,到镇江解放的时候,仅剩下两层残破的塔身。现在经过修整后的宝塔有四层,总高八米,一二层塔身为宋代铁塔原物,三四层为原塔的五六层,可以看到和下面两层不很和谐,这两层是明代铸造的塔身。
     1960年,镇江文物管理部门在修复铁塔时,在塔基一米处意外地发现地宫,内置一长方石函,刻有宋元丰元年(公元824年)四月八日“润州甘露寺重瘗舍利塔记”石刻一方,同时发行现的还有唐代长庆四年“李德裕重瘗长干寺阿育舍利记”,大和三年(公元828年)“李德裕重瘗上元县禅众寺舍利记”石刻两方。据此可以认定,甘露寺地宫的舍利,东晋金陵长干寺内的释迦佛舍利。这对江南佛教历史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地宫出土的舍利数量之大前所未有。 据镇江博物馆到的报告,总数为七百七十二颗粒,唐代的有两处 ,长干寺舍利小金棺内十一粒,禅众寺舍利金棺内一百五十六粒,宋代的有三处,银函内有五十六粒,银元盒内有一百七十七粒,木函内有三百七十二粒,这些舍利子小如芥子 ,都是透明或是半透明的颗粒,曾经轰动考古界和佛教界。
     甘露寺傲然屹立在北固山巅,寺内的亭台楼阁依山而建,包括大殿、老君殿、观音殿、江声阁等建筑,殿堂里放置着孙权刘备等三国人物的塑像。甘露寺虽然算不上恢弘,却也是巧夺天工的古典建筑,那高低错落的建筑群,就像是坐落在北固山上的一座豪华宫殿。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在《永王东巡歌》中描绘了北固山的绮丽风光,他在诗中写道:
     “丹阳北固是吴关,画出楼台云水间,
       千岩烽火连沧海,两岸旌旗绕碧山
     从北固山的“望月望乡碑向西蜿蜒而行,不远处有一座高高的圆拱门,提额上镌刻着“南徐净域”。相传在西晋末年,北方战乱不断,东晋偏安江南,建都于建业(今日南京),北方人纷纷南下定居,东晋在此设置徐州,州府即设于今天的镇江。南朝的刘宋时期,正式定名为“南徐州”,所以“南徐则称为镇江的别名。
    拱门西边的建筑便是甘露寺,当年康熙和乾隆皇帝都曾在此建有行宫,现在甘露寺西面还有御碑亭。据说,当年乾隆皇帝登临北固,在这里留下一首大气磅礴的诗篇:
     “长江好似砚池波,提起金焦当墨磨,
       铁塔一支堪作笔,青天够写几行多。
    我在甘露寺游览了近两个小时,这里的每一座古朴的建筑,都会让我的脑海里浮想联翩,这里每一个历史的遗迹,都让我感悟到千年岁月的风雨蹉跎。回看三国归两晋,遥想隋唐干戈声。岁月长河中时时日月轮回,世代朝廷更替,千秋功罪,其实无人评说。
     我仰望北固山下万里江天,抚古思今不由得心怀感慨,世世代代英雄豪杰亦不过人死灯灭,况且我等一介草民,看似是悠悠岁月,却是尽在弹指一挥间,我们唯有珍惜有限的时光,好好享受生命的过程。
     人生,不过如此,何须长吁短叹?
                      

第四辑大江南北觅旧踪(二十八)走进甘露寺



第四辑大江南北觅旧踪(二十八)走进甘露寺



第四辑大江南北觅旧踪(二十八)走进甘露寺



第四辑大江南北觅旧踪(二十八)走进甘露寺



第四辑大江南北觅旧踪(二十八)走进甘露寺



第四辑大江南北觅旧踪(二十八)走进甘露寺



第四辑大江南北觅旧踪(二十八)走进甘露寺



第四辑大江南北觅旧踪(二十八)走进甘露寺



第四辑大江南北觅旧踪(二十八)走进甘露寺



第四辑大江南北觅旧踪(二十八)走进甘露寺



第四辑大江南北觅旧踪(二十八)走进甘露寺



第四辑大江南北觅旧踪(二十八)走进甘露寺



第四辑大江南北觅旧踪(二十八)走进甘露寺



第四辑大江南北觅旧踪(二十八)走进甘露寺



第四辑大江南北觅旧踪(二十八)走进甘露寺



第四辑大江南北觅旧踪(二十八)走进甘露寺



第四辑大江南北觅旧踪(二十八)走进甘露寺



第四辑大江南北觅旧踪(二十八)走进甘露寺



第四辑大江南北觅旧踪(二十八)走进甘露寺


第四辑大江南北觅旧踪(二十八)走进甘露寺



第四辑大江南北觅旧踪(二十八)走进甘露寺



第四辑大江南北觅旧踪(二十八)走进甘露寺



第四辑大江南北觅旧踪(二十八)走进甘露寺



第四辑大江南北觅旧踪(二十八)走进甘露寺


第四辑大江南北觅旧踪(二十八)走进甘露寺


第四辑大江南北觅旧踪(二十八)走进甘露寺



第四辑大江南北觅旧踪(二十八)走进甘露寺



第四辑大江南北觅旧踪(二十八)走进甘露寺



第四辑大江南北觅旧踪(二十八)走进甘露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