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津古渡的记忆
地处长江下游的镇江古城,自古以来一直是沟通大江南北的经济枢纽和战略要冲。这里在春秋时期称作朱方,秦朝时期改为丹徒,后来在三国时期又成为京口。隋唐以后,历代朝廷打压六朝古都的南京,将其贬为县治,却将镇江升格为润州。
由于镇江处于长江运输的交通要道,又是重要的军事要地,特别是京杭大运河贯通后,镇江更是成为贯通东西连接南北的水运交通枢纽。是江南一带粮食丝绸等物资北运京师的重要水运码头。
西津古街,也就是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兴盛发展起来。我们徜徉在这条古老的街道上,踏着那历经沧桑的青石板,看那一座座建筑鳞次栉比的明清建筑屹立在古街两侧,让我们敏锐的神经触摸到西津古渡那岁月积淀的文脉,让我们感受到镇江古城丰厚的历史余韵。
是啊,最早创建于六朝时期的西津古渡,先后历经唐宋元明清五个封建王朝,历时两千多年的风雨岁月,一次次烽火硝烟,一次次浴火重生,让西津古渡从繁华的古船运码头成为今天一座历史的遗存。那一道道古老的拱形券门,见证着一代代朝廷的兴盛衰亡,那高高耸立着的昭关石塔历经千年,是研究西津古渡历史的活化石。
镇江地区的文物考察部门曾对西津古渡进行过考古研究,今天我们所能看到的都是镇江历史表面的遗存。经勘探发掘发现,就在现在西津古街的青石板下,有着三至五米不等的文化堆积层,成为西津古渡乃至镇江古城历史断代的见证。在这些历史断层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从唐代到清代历朝历代的路土遗迹。在唐代路基的块石下面是一层厚厚的鹅卵石,还有流砂地层。从这些历史堆积中,有着丰富的历史遗物。考古人员发现大量的六朝砖瓦,先秦时期的夹砂陶鼎足,唐代的遗物中,有莲花纹方砖和瓦当,还有璧足形碗和唐三彩,宋代则有了陶瓷器皿和琉璃筒瓦,还有铁刀、撑船竹篙和零星器具。从这些遗物的发掘,可以看到历代修筑古街的痕迹,记录了西津古渡很多不为人知的历史过程。
我在西津古渡的老街上走过一个来回,我仔细观赏着这里的每一座古老的建筑,我穿行在西津古渡每一条狭窄的街巷,寻觅那古老岁月的踪迹。游览回来后,我在一个有着浓郁地方特色的饭店吃过晚饭,晚上我躺在宾馆舒适的床上,回味着在西津古渡的所见所闻,仍然觉得意犹未尽。
第二天上午,我又一次来到西津古渡,又在这岁月磨砺的青石板上恣意徜徉,我又将这条西津古街细细的浏览一遍,再一次感受了西津古渡的历史变迁和风雨历程,感受到今日镇江古城突飞猛进的步伐和脱胎换骨的巨变。
加载中,请稍候......